温度:海口市气象台2024年5月19日8时发布未来3天天气预报 天气现象:偏南风3-4级 风向风速:25-32℃

特辑 -- 海口要览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9-05-31 00:00   来源:《海口年鉴1999》  

  【海口市概况】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位于北纬19°57′04″~20°05′11″,东经100°10′18″~110°23′05″。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处于热带北缘,属季风性热带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年平均气温23.8℃。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地势低平,南高北低,陆地面积244.5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市区而过。全市树木花草遍布,植物四季常绿,树木花卉有200多个科,1300多个品种。市区椰子树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称。有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万绿园、滨海公园等主要园林景区。滨海沙滩岸线较长,沙细洁白,海水清澈,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海口市历史悠久,有五公祠、海瑞墓园、秀英古炮台等历史文物,有中共琼崖特委旧址、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中山纪念堂等革命文物。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口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开发了金融贸易区、海甸岛东部开发区等新城区,金盘工业开发区、永桂工业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功能区。1998年末,全市总人口6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79万人 。199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0.09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26:71.4。依托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以发展“菜篮子”经济为重点,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农业企业以及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农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调整结构,实施技术含量高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战略,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饮料食品、纺织化纤、医药、机电和化工橡胶“五大”支柱行业,其中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产值比上年增长76.65%,一批项目继续开工建设。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5.16亿元。开展流通体制改革,市场繁荣,物价稳中有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回升,全年全社会完成投资63.51亿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9.06亿元。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56.78人次,旅游营业收入13.43亿元。全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8.59亿元。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十佳城市”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以“六大全国先进城市”创建为载体,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推行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为载体,开展现代文明机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创建国家先进城市】着眼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海口市组织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十佳城市”创建工作。按照海口市委、市政府创建工作的部署,组成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政府主要组成部门领导参与的海口市创建委员会,制定了《创建工作意见》,明确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成立了海口市创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及有关单位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市、区及有关项目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创建工作实行分工负责,由市创建办制定全市工作计划,把创建任务分解到各区、各单位。市长与各主要责任单位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任务到单位。各责任单位根据创建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分阶段定工作进度,采取措施,抓紧落实。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根据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实际情况,明确每项创建工作的重点,相对集中力量按标准做好重点工作,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发动、依靠群众。多途径、多渠道组织发动群众,引导、推动广大群众自觉广泛参与。检查监督,综合协调。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对照标准要求,组织检查督促,分析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制订和采取措施,适时协调部门和项目工作关系与进度。注重结合。围绕创建工作的根本目的,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塑造城市的文明新形象,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方面,根据国家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宗旨,结合海口市的具体情况,坚持“五结合一突出”、“四到位”的创建思路(五结合:一、根据省会特点,强调省市共建,与省有关部门单位紧密结合;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三、紧扣城市发展方向,与建设外向型、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紧密结合;四、统筹安排,互相促进,与其它创建项目紧密结合;五、抓创建带提高,与各部门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一突出:突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业特征。四到位:认识到位、资金到位、奖惩责任到位、监督协调到位),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创建工作。一是大力整顿旅游市场强化行业管理,树立海口旅游形象;二是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强化旅游名牌意识;三是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开辟景观景点,到10月底,152个旅游创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四是开展创优质服务,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命名了58个“青年文明号”、40家文明示范单位和示范窗口。1998年11月19日~22日,经过国家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检查组验收,认定海口市基本达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1999年1月8日,在桂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会议上,海口市被授予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方面,199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7个方面85项工作任务。一是抓创建申报材料。完成制作与海口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相关的遥感分析资料、《中国园林》专刊、《园林论文集》和《飞绿点翠话椰城》电视片。二是抓绿化规划设计。完成金盘公园等5个公园的新建、改造设计,完成工业大道等17条道路、7处绿地及2个苗圃的设计。三是整治改造公园。新建金牛岭动物园,整修人民公园,抓好万绿园、滨海公园、假日海滩等的改造。四是绿化建设。完成32条道路绿化,建成街边街心绿地6处,改造苗圃3个。全年参加义务植树逾10万人次,植树36万株。五是抓绿化小区建设。树典型,抓责任制落实,形成一批不同特色的绿化小区,共评出130个“花园式”单位、161个“绿化达标”单位。六是抓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采取“一实施五加强”措施,一实施:实施全市各单位绿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五加强:(一)加强园林部门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实行干部聘任(用)制;(二)加强项目建设园林报建审批和绿化工程验收的管理;(三)加强对公园绿地、风景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等养护管理;(四)加强对古树名木的调查保护;(五)加强全市绿化普查管理。到年底,建成区绿化面积1233公顷,绿地率达36.7%;绿地覆盖面积达1364公顷,绿地覆盖率达40%;全市公共绿地35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8.5平方米。全市11座公园面积270公顷,公园绿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85%以上;共绿化主次干道124条,绿化普及率达96.5%。1999年2月5日至7日,经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评组检查认定,海口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方面,一是加强环保监测设施和环保工程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站,1个中心站和4个子站已建成运行,达到国家空气质量周报要求,并实现日报。30万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垃圾填埋场已动工建设。二是对机动车污染进行全面整治,实施全市禁鸣,对乱鸣喇叭依法处罚;强化路检,对7000多部机动车安装了尾气净化器;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推广清洁能源,40辆改装公交车使用液化气燃料。三是按规定标准要求建立20.99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和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分别达到62.40%和8.82%。四是对全市148家排污单位进行申报登记管理,对6家重点水污染单位、7家重点SO2污染单位下达总量控制计划,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1998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经国家环保总局评审,1998年10月公布海口市“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总分列全国第三名。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方面,以《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为依据,条块结合,统筹协调,针对薄弱环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一是抓灭鼠除四害。在城市、乡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及灭鼠防鼠工作。全国爱卫检查组复查结果,海口市鼠密度粉块法阳性率为0.4%,室内房间阳性率为6.44%,其中重点单位房间阳性率为7.7%,一般单位为2.95%,居民住房为6.9%;除鼠设施不合格率为11.5%,外环境2000米延长线鼠迹11处。复查组的评价是:在全国复查城市中居于中上水平。二是开展“清洁海口、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大中型卫生死角221处;清理生活及建筑垃圾5100吨;用药物消杀孳生地6万平方米,清理下水道、沟渠24公里;处理违章养猪、养鸡、养狗;推广垃圾袋装化,建起一批符合标准的垃圾屋。同时开展创文明卫生片区活动。三是抓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38%,被评为“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单位”。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2%。四是抓社区健康教育。组织基层开展健康知识竞赛,举办控烟、禁毒知识讲座,开办“健康促进学校”试点,成立健教咨询中心和健教医疗门诊,推广社区医疗服务。

  在创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方面,一是完善设施配套。新建、扩建6条市区主要道路;对市区海甸溪、大同沟开展大规模清淤;改造卫生洁具2814套,推广节水型器具8000多套;按创建要求完成供水建设、公交建设;创建重点工程--30万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总工程量70%,主要干管及泵站等配套工程即将启动。二是全面开展建筑工地整治。按照谁建设管理,谁负责整治的原则,与责任单位签订整治责任书。全市共有建筑工地366个,其中停建缓建236个;已实施整治的有273个,其中停建缓建的有217个,占75%;共修补破损围墙1.9万平方米,拆除破旧工棚2.3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700吨,清除杂草1035亩,清除工地内违章收购站5处,清理“盲流”人员2160人次。三是加强市政设施管养。局部盖被12条道路,补齐、填平20多条道路,修复面积达10.7万平方米;清理下水道17.4公里,处理积水点7处;检修路灯16281盏。道路完好率98%,天桥完好率100%,亮灯率97%以上。四是完善创建资料。印发《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实施细则》,加强与创建相关部门的协调,国家考核指标所需的备查资料均已完成审核汇总工作并汇编成册,同时按考核要求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12月2~4日经省检查团初审考核,各项指标已达国家建设部的要求,获得省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并已向国家建设部提出申报。

  【现代文明机关建设】在1996年机关纪律整顿、1997年机关作风“一转变两提高”专项整治基础上,为巩固“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简称“三制”)成果,着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特区省会改革开放事业相适应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勤政廉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逐步把海口市机关建设成为依法行政、办事公开、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的现代文明机关,1998年海口市开展了现代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对创建现代文明机关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布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了办公室,确定工作联络员。根据创建现代文明机关需要,加强对创建现代文明机关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的宣传,举办推行“三制”大型研讨会,通过层层发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增强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海口的工作实际,结合几年来推行“三制”的工作经验,按照创建现代文明机关的要求逐步形成《海口市创建现代文明机关考核具体标准》。《标准》有8条基本标准,82条具体考核标准。在创建过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保证创建工作发展;以创建标准为依据,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把各项标准落到实处。全市84个副处级以上机关单位以推行“三制”为载体,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现代文明机关标准制订方案,整章建制,完善制度;对照中央、省、市对建设和国家公务员的目标要求,查摆存在问题,寻找工作差距,拟订工作措施,规范行为,狠抓硬件建设。经一年的创建工作,全市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市共有29个机关单位和3个基层试点单位申报首批现代文明机关。12月,国家统计局海口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在群众中对全市32个申报现代文明机关单位进行民意测评满意度,32个申报单位平均综合满意度为91.1%,其中29个机关申报单位平均综合满意度为92.12%。对29个申报单位10项调查中,工作纪律、工作环境和精神面貌等项满意度为优秀,服务质量、工作协调、从政廉洁等项满意度达良好以上。10月底,市创建现代文明机关办公室按照82条具体考核标准,对申报当年建成现代文明机关的单位进行初查,12月和1999年1月进行考核验收。经综合考核审定,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市电信局、市委办、市审计局、市国土海洋资源局、市发展计划局、市政府办、市邮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安全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总工会、市纪委监察局、市外事侨务局首批现代文明机关称号。

  【经济结构调整】1996年,针对发展形势,海口市实施“三年经济结构调整”。到1998年,海口市拟定的三年经济结构调整结束。三年来,海口市围绕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变旅游通道为旅游基地的目标,以国有工业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为重点,深化企业改革,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长逐年加快,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海口市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局面,1996年止滑回升,1997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在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后攀升到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之上,经济发展较好的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二是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新的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海口市逐渐摆脱了“房地产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产业中“菜篮子”产值比重增大。已占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第二产业中,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强,逐渐形成能驾驭市场的饮料食品、制药、电子机械、橡胶化工、建材、轻纺等支柱行业,其中制药业发展明显加快,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5.6%提高到1997年的13.11%,1998年达到15.4%;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批零贸易、社会服务等行业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其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7.8%提高到1998年31.3%。新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即以旅游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工业和批零贸易,199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3%、13.8%和13.8%。三是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海口市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机遇,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先后对市属33家国有企业实施破产、兼并、拍卖和改制,海口轮胎厂、纺织印染厂和电力成套设备公司等亏损大户破产改制后,经营条件大为改善,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转让海德、海药等公司的股权,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优质资产。三年内完成企业改革40户(其中市属国有工业企业29户),其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完成企业破产10户、企业兼并13户、减员增效2户、企业改制13户(含椰树集团内部改制5户、工业公司和分厂各1户)。盘活存量资产10.2亿元,带动新增投入3.63亿元,消除企业不良债务10.96亿元,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优化资本结构前的89%下降到1998年的50%左右,结束了连续3年整体亏损上亿元的局面。国有工业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带动了海口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47.3%提高到1998年50%以上。四是大型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中小企业竞相发展。聚酯切片厂、亚太啤酒厂、海宇镀锡薄板厂等大型企业先后投产,以养生堂、优美内衣、东洋水产为代表的一批“三资”企业和内联企业成长壮大为骨干企业,北大青鸟、天津磁卡等高科技企业落户海口市,椰树等大型企业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文华、宝华、燕泰等大酒店相继营业,明显增强了海口市的经济实力。以金盘特种变压器厂为代表的一批中小企业产销两旺,展现较大的市场潜力,华康、金芦荟等在技术和机制上具有优势的新建中小企业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五是保税区、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落户保税区,临港保税仓库正加紧建设,保税区的开发有了实质性进展。金盘工业开发区不仅发展了有形产业,而且形成了无形的资产。永桂工业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三年经济结构调整,海口市的经济结构仍然面临新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适应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整体反映在支柱产业不强,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协调化程度较低,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在三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海口市充分分析自身面临的内外环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1999~2002年海口市经济结构调整纲要》。1999~2002年,海口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壮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协调产业关系,力争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86万元。总体目标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产业关系基本合理,即通过巩固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拓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联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到2002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2.6:26.:71.4调整约为2:33:65。二是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增强,即着力巩固和强化工业、旅游、商贸等产业的支柱地位,努力把海口市建成新兴工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并由此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产业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即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生态环保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素质,力争在21世纪初期使海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相当的规模,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较为明显提高。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必须完成六项主要任务。第一,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壮大和提高食品饮料、医药、橡胶制品、化纤纺织和机械电子等工业支柱行业,形成以保税区、开发区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奠定海口市新兴工业城市的基础。到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19.5%;工业增加值38亿元,年均增长18.6%,占GDP的比重达到19%。第二,树立“大旅游”观念,突出热带和滨海城市特色,以发展会展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突出特色景点与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促销,加快旅游对外开放步伐,强化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系,把海口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吸引力较强的中国南方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成为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本营。到2002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37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5%。第三,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强化中心城市的集散地功能,积极调整零售贸易,拓宽贸易渠道,重点发展批发贸易、加工贸易、仓储转口贸易和热带农产品期货交易,形成辐射岛内外市场的工业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到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1.9%;口岸商品进出口总值15亿美元,年均增长9%;商贸业增加值28.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4.3%。第四,发挥经济特区省会的综合优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和生态环保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第五,坚持“富裕农民、服务城市”的方针,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提高“菜篮子”工程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第六,在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交通、通信业,稳步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扶持信息与咨询服务业,努力搞活房地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未来四年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海口市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抓大放小,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鼓励土地使用用权合理流转,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主动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落实中央赋予省会城市开放的具体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加强保税区的开发和建设。二是调整充实产业政策。尽快出台《海口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完善对工业、旅游、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鼓励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政策,完善对传统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三是实施项目推进战略。搞好项目策划,建立投资项目信息发布制度,加强项目招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和项目管理。四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在地价、税费、项目、产权、合作领域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充分利用资产重组、产权流动和吸纳社会资金等渠道,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密切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五是制定《海口市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及细则,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培养与引进技术开发、经济研究、企业管理和咨询决策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六是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继续推进“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建立良好的机关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塑造文明的城市形象;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突破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国有企业改革】在总结前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反复研究讨论,出台了《海口市放开搞活国有小型工业企业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改革工作。完成了海口市制革厂的破产清算以及海口市第四建筑公司、海口市第一砖厂、海口市化工一厂、海口市电线厂、海口市海丽丝织厂、海口市纺织总公司和椰树集团椰汁分厂、喜仕佳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优化资本结构和改制、资产重组工作。借鉴国有工业企业改组改制的经验,出台了《海口市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粮食企业“一企一策”改制方案,完成了全粮食系统18家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粮食转运站、长流粮所、军粮供应管理站等三个收储企业实现了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在机构、人、财、物方面的彻底分离,同时原市东区粮油供应公司、南区粮油供应公司和秀英粮油供应公司进行改制,组建了3个国有独资粮食供应有限公司,于11月16日正式挂牌运作,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制的6家企业中,军粮供应站、粮食储备公司、长流粮所和振东粮油供应公司4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罗牛山肉联厂和市食品总公司顺利实施厂、商联合,组建海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实现国务院要求的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创造了条件。市物资总公司所属优势企业市物资物业管理公司,兼并了钢材市场,承担其全部债权债务,并设立白水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安置原钢材市场职工。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以厂房和场地入股,海南友和实业贸易公司及西流加华木业公司以生产设备和技术折股,实行三方合资组建海口恒昌木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橡胶木制品。市糖业烟酒公司完成了实行股份合作制前的企业资产评估工作。市供销汽车队、市日杂总公司拟采用剥离分立方式进行改制。

  【海南建省十周年暨第七届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口庆祝活动】主要集中于4月9日至16日举行。“两庆”期间,共组织安排50项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4月13日,配合省在体育馆主办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七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开幕式,海口市在万绿园举办大型群众游园活动,累计有10余万人参加,共15个大型节目,主要有省武警总队、省艺友会、省机关幼儿园、市琼剧团等单位参与的22个节目的综合文艺演出,以及锣鼓表演、舞狮、武术表演、群众健身操表演、化妆表演、乐器演奏、琼剧表演、直升飞机飞行表演、热汽球飞行表演、竹竿舞表演和群众性趣味体育游园、游乐场活动,等等。节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现代文化风格、广场文化特点,内容丰富、雅俗共赏,既宣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陶冶了市民群众的情操,又增添了喜庆、祥和、热烈的节日气氛,受到普遍的好评。4月13日晚,海口市在万绿园举办烟花晚会,共燃放烟花2995发,约持续50分钟,场面盛况空前。两庆期间,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活动场所,举办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生活、节目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游园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在滨海公园、人民公园、假日海滩等公共场所分别举办大型电子艺术灯展、花卉展等活动,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在黄海美大厦组织海口成就图片展,在群众艺术馆举办友好城市画展,在工人文化宫举办摄影展、书画展,在人民广场举行万人升国旗仪式,展示了建省十年来海口市的伟大成就,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理想、市情等方面教育。举办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拔河、水上项目、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等多种形式体育活动,活跃了节日气氛,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三个区还结合自身的实际,举办电影、戏剧专场晚会、文艺演出和各种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两节期间,海口组团参加4月10日至14日举办的’98海交会,累计签订项目合同(协议)4个,总投资额12.3亿元,包括投资总额10亿元的海口美视航母大酒店及高尔夫球场海域使用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举行项目建成投产、开业仪式9个,包括海口氧化钴冷炼厂、海宇镀锡薄板厂、大华多媒体电脑光盘等项目;举行项目开工仪式10个,包括名优水果示范园、椰岛大厦、新华区苍东2万头猪场等项目。项目开工、竣工开业投产涉及总投资额26.3亿元。海口市推荐的世纪大桥、海南热带海洋世界项目参加了省重大项目奠基、开工仪式。海口市共接待参加“海交会”客商400多人次,本次“海交会”外贸出口成交1210.74万美元,其中经贸系统成交1032.8万美元,工业系统成交177.94万美元;内贸成交8072.56万元,其中工业系统成交6069.25万元,其它展位成交2003.31万元。出口成交的商品有气垫床、饮料系列、服装、纺织品等24个,商品出口的国家与地区有美、英、德、韩、意、日等12个。内贸成交的商品有矿泉水、卷烟、工艺品、电池等22个品种。海口市还举办人才市场和汽车展销。人才市场设点30多家,总需求700多人,进场应聘累计13000人次,达成用人意向800多人。进场展销新旧汽车380多辆。4月9日,海口市在万绿园开展植树活动,省市领导、省市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部队官兵以及三个区的干部群众参加了植树活动。共接待参加“两庆”活动的国内外宾客192人,其中境外客人89人,分别来自美、英、德、法、日、荷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与地区。有人民日报、中新社、香港文汇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近百名记者专访海口市活动情况。配合“两庆”,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等报刊开辟海口专栏、专版;联办异地直播节目。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琼记者共发有关海口专稿300多篇。

  【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以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支撑经济发展的工业、旅游、商贸业项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项目为重点”的原则,确定了29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在建项目17个,预备项目12个,总投资达70.8亿元。超亿元的项目有大华多媒体电脑光盘、际中海脉素、海口管道燃气工程等14个,合计投资59.55亿元,占总投资的84%。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中国联通GSN工程、北海至海口光缆、海南数字移动电话网、白沙门水质净化厂、海口屠宰厂、粤海铁路通道等。海南热带海洋世界正在建设观景平台、入口大门、生态停车场、道路、园林绿化等;美视高尔夫球场正在进行场地平整;世纪大桥正在清基筑造桥墩;北大青鸟、多媒体电脑光盘、柔性板印刷、PET瓶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已完工;金晓制药厂、永光彩印、金盘矿泉水扩建、海脉素、利乐包装生产线、圣保血液制品、兴业聚酯熔体直纺、海富制药、华康生物制品等相继建成投产或可望在1999年试投产;新开工项目有IC卡生产线、宏利药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8.4亿元,建成工业项目11项。

  【扩大内需举措】抓住国家决定新增1000亿元中央财政债券和1000亿元银行贷款,专项用于扩大交通通信、农林水利等6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项目筛选,并抓紧项目的申报和落实。全年申报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18个,已落实资金项目9个,分别为污水处理厂、南渡江防洪工程、国兴大道、海甸一路防潮堤、万绿园海滨西段防潮堤、长城堵海工程、城市排污管网工程、市人民检察院和法院工程项目。18个项目合计投资88758.8万元,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131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4500万元,中央财政债券4340万元,地方财政债券12470万元。对已列入中央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切实跟踪落实,帮助项目业主单位做好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已到位资金11300万元。申报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打捆)项目10个,总投资431000万元,其中申请开发行贷款173000万元。对申请银行贷款项目,主动配合开行贷款项目评审组做好项目评审工作,并协同业主单位争取贷款落实。6个项目已经国家开发行贷委会评审通过,分别为污水处理工程、南渡江防洪堤路工程、世纪大桥工程、城市路桥工程、城市防洪与排涝工程和(长流)油、燃气工程,安排贷款56000万元。

  (叶能勋)

  (责任编辑:彭大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