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生态农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们合作社带领200户社员发展生态优质稻米产业,将鸭场建在水稻田里,鸭子在水稻田里吃草、吃虫子,不用农药便可使水稻健康生长。鸭子在水稻田里嬉戏松土,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因此,大米质量特别好。今年,我们合作社共发展优质稻米500亩,可增收100多万元。”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泡沿村原生态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宗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五年来,像鸭田共作这样的生态农业在我市屡见不鲜,我市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我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特色高效产业。耕地大榛子种植面积达到1.77万亩,软枣猕猴桃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五年来,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93万亩,总产量3.46万吨;食用菌栽培3650万袋,总产量3.3万吨;山野菜种植面积达到4.71万亩,总产量1.52万吨。

过去五年,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销售收入实现超亿元企业将达到10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5户,其中,省级29户,国家级1户。五年来,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累计可达1.2亿美元。全市共有各类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经营主体1900家,年利润总额9.61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五年来,我市农村土地确权扎实开展,全市共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127万亩,共涉及全市40个乡镇、288个行政村、2314个村民组、13.7万农户。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8.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发展,全市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035个,入社成员4.7万人,发展家庭农场76家。

今年秋天,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业经济丰收的喜报不断传来,老黑山村平欧大榛子增收3000多万元,桓仁镇刘家沟的水果产业产值4000多万元。63岁的姜喜文是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刘家沟的农民,今年秋天,他仅葡萄一项,就收入4万多元。如今,桓仁县很多农民都像老刘一样,依靠林业经济发财致富,种植林下参、大榛子、林下黑木耳、冰葡萄、五味子等十几种经济作物。桓仁通过建设“生态林 经济林”,开辟了“生态化 产业化”发展之路,6万多农户人均实现林业收入9000余元。

五年来,为了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我市积极深化林业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及抵押贷款试点,指导桓仁县制定了《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00册,面积25万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编制《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利益为主转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目前已全面完成改革主体任务。

过去的五年,为了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步伐,我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产业。全市发展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经济林30万亩、以北药为主的林下药材31万亩。全力打造品牌林业、惠农林业。我市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中国森林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中国森林食品产业基地”等国家级荣誉。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枫叶之都”建设提质升级,加大森林公园的建设力度,全市建设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五年来,全市森林资源实现了快速增长,森林蓄积量达到5400万立方米,增长了260万立方米,森林保有量达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不仅林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我市渔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南芬区思山岭街道杨木沟村采访时,养鱼大户李洪波告诉记者:“我家养殖水面5亩左右,养殖10万尾中华鲟,每年至少收入30多万元。”目前,杨木沟村养鱼户有50多户,养殖虹鳟鱼、金鳟鱼和中华鲟,销往沈阳、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每年销售商品鱼60多万公斤,实现收入超过200多万元。

在省、市、县(区)渔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指导下,在龙头企业——本溪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和本溪绍文特种鱼场两家省级良种场示范带动下,全市以养殖虹鳟、金鳟、鲟鱼、王鲑、银鲑和硬头鳟等为主要品种。全市现有养殖面积42万多平方米,个体养殖户157户,主要分布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小市镇、草河掌镇,南芬区的思山岭街道、下马塘街道、南芬街道,明山区的卧龙街道。我市充分发挥地区养殖品种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冷水鱼主导特色品种,成功引进渤海1号优良品系虹鳟鱼、哲罗鱼、银鲑、王鲑等10余个新品种。争取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资金支持,完成新品种引进和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9项,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养殖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构建育繁推一体化水产养殖种业体系。五年来,全市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28.7亿元,水产品产量5.8万吨。

过去的五年,我市休闲渔业发展迅速,渔业与旅游、餐饮、娱乐、游钓相结合,一批渔家乐应运而生,推动了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渔民增收的途径。为提高休闲渔业档次和水平,我市开展了省级休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2016年全市建设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2个,休闲渔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王冰凌 马兰 文 杨忠军 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海口湿地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