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3-34℃ 天气现象:多云,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东到东南风3-4级

寻古江岸渡口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22-06-06 10:03   来源:海南日报  


南渡江澄迈段龙江乌什红色码头(渡口)。本版图片均由符能提供

位于潭口渡附近的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1939年2月,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此打响了琼崖抗战第一枪。


  南渡江下游是海南最早的农耕核心区,也是绝大多数时间段全岛政治中心所在地。分布于这一区域的众多渡口,给南渡江两岸居民的出行带来便利,有些还起到了沟通岛内外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跨江桥梁越来越多,不少古渡口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当我们从寻幽访古的角度抵近观之,这些古渡口仿佛一扇扇窗,透过它们可以隐约看到南渡江畔的历史烟云。


  寻古潭口渡


  海口南渡江大桥以南两公里龙塘镇大宾村南,有著名的古渡口——潭口渡。


  潭口渡是古时海南岛的重要港口,紧邻隋唐舍城县治。舍城县,即汉、隋两代珠崖郡及唐代崖州治所在,唐前期是全岛政治中心,也是高僧鉴真驻锡再造开元寺之处。


  珠崖岭是南渡江流入三角洲前,沿岸最后一个海拔超过20米的高埠。考古简报称“古城(指舍城)正好扼守在南渡江边,与江面高差有约20米”,而有记录以来此地洪峰水位最高为14米余,可谓在防洪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古时交通尚不发达,沿江设置的渡口是海南许多州县“生命的脐带”。潭口渡背靠舍城县治,想必以前人流量不会小。


  北宋撤销舍城县,潭口渡逐渐荒废。明万历年间琼北发生大地震,海南岛东路驿道“宾宰路”(宾宰驿在今文昌市东路镇)被水淹没,该驿道改为顺南渡江东岸南下,接“赤草路”(经今海口市红旗镇赤草湖村)。人们从潭口东渡即可进入“赤草路”,潭口渡再次热闹起来,此后未废。民国初年,该渡口在全岛最早开始轮渡汽车。也是在这里,琼崖纵队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旧州渡与唐琼州城


  从潭口渡南行20公里,东岸是更为壮观的旧州渡。近50米宽的大片古石阶,从南渡江边铺至埠头村,历代留下来的石碑、残砖片瓦,仿佛在诉说着一千多年前这里的繁荣。


  码头高埠紧邻江边,登岸不远就是隋唐琼山县治,也是唐中期以后管治全岛的琼州城,即考古确认的旧州岭古城址。旧州岭下,土地更为开阔,水田和坡地的土壤条件好,冷泉密布,大宜民生。


  隋唐间沿着南渡江下游河谷陆续设置了曾口(位于今澄迈县永发镇一带)、颜罗(位于今定安县定城镇以西)、琼山、舍城、颜城五个县,人口稠密。琼山县位于五县地理位置中心,码头及治所条件更为优越。


  公元789年,琼州取代崖州成为统领全岛的军事政治中心。考古确定的古城址面积达80亩,比仅有17亩的珠崖岭城址大数倍,反映出唐中后期社会的发展和管治的加强。由此直至五代,海南都比较稳定。


  唐文宗时高州刺史房千里撰《投荒杂录》,在揭露酷吏韦公干一文中准确表述了崖州治与琼州治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崖州东南四十里至琼山郡。太守统兵五百人,兼儋崖振万安五郡招讨使。”


  房氏是韦氏同代人,这处地理位置表述属于原始记载,可信度高。后世宋明史学家表述逐渐走形,造成崖州治、琼州治遗址的位置存在争议。


  1882年美国传教士香便文游历海南,在琼海市大路镇附近看到商人通过旧州渡往返于琼海嘉积和海口之间:“一路上,络绎不绝的苦力挑着从水路运往旧州的货物,诸如布匹、火柴、油灯、煤油之类。”


  南渡和南渡江


  宋初,全岛管治中心“琼管转运司(后名安抚司)”移到明清时的府城,城垣“凡三里”,折算面积约130亩,比唐琼州城大一半以上。


  宋前期,全岛东西陆路驿道基本贯通。其中东路驿道的线路大致为:出府城东门,经河口村、北冲村到南渡村,东渡。江对岸是东路第一铺:张吴铺。(南渡村与张吴村今存)


  南渡即城南的渡口,只有渡江功能,不具备港口功能,名字简单明了。宋元时期,江东社会迅速发展,南渡连通琼山、文昌两地,其重要性在全岛首屈一指,此后不但成村,其名称也被用作江名。


  唐宋史料均未见南渡江之名。唐人称现在的南渡江为舍城水:“舍城,下,以舍城水名”(《新唐书》);宋人记作黎母水:“黎母水,在琼山县东三里”(南宋《舆地纪胜》)。


  “南渡江”最早见于天顺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统志》:“南渡江,在府城东南一十里。”


  海南岛的一些河流早在隋唐即与州县同名,如琼南“宁远河”与隋唐宁远县、“延德水”与延德县,儋州北门江的古称“伦江”与义伦县等。关于“昌化江”的记载虽然较晚出现,但无疑与隋唐昌化县(宋称昌化军)相关。这些命名,都体现了朝廷对边陲地区“安宁昌盛”“德义教化”的冀望。


  反观全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它最终没有与州县同名(即舍城水),也没有依据管治意念命名,而是采用了一个渡口的名称,说来也怪。


  博通渡曾为定安门户


  从旧州岭江段再上溯,南渡江出现大拐弯,江水从正西方向奔涌而来。这一区域的定安、澄迈古渡口虽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稍逊一筹,但也有故事。


  1292年,元朝廷划琼山南部设定安县,此后的数百年间南渡江强大的水运功能为定安的发展注入动力。


  定安的设置意味着中路驿道的诞生,人们自府城西南经今龙桥、龙泉、新坡诸镇南下,然后渡江进入定安,于是有了博通渡和北门渡。如今,这条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驿道,已基本被琼定公路(X151)所取代。


  正德《琼台志》载:“博通渡,在(琼山)县南七十五里东洋都,南达定安”,同时记载定安县属的北门渡与谭榄渡。博通渡在定安县城东北五里的南渡江北岸,今海口新坡镇文丰村(原名卜通村)附近有渡口遗址。正德《琼台志》琼山舆图标有“博通村”,定安舆图则描绘博通渡在城东北,驿道自东门入城。


  明代定安县城北门因寇乱而封闭,至清康熙年间重开。光绪《定安县志》载:“北门渡,在城北,琼、澄往来要津。”


  民国《海南岛志》载:“南渡江可通航四百余里,有船约三四百艘”,沿江各埠与海口间客货往来频繁,容量百担之船可直抵澄迈金江。南渡江澄迈段又被称为新安江,沿线有金江、永发等古渡口。


  从南渡江澄迈金江段上溯,江流再次转南,河道逐渐抬升,到加乐镇九龙水电站便是南渡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老澄迈说,过去小些的船可直抵九龙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