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的意见
2012-04-16 10:51:00 来源:
【字体:

海府〔2012〕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海南省民生规划》),加快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各层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到2015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3-6岁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助学体系和分担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目标。

  (一)学前教育

  计划投入28517万元,新建32所、改扩建8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其中,2011年投入4821万元,新建6所、改扩建2所;2012年投入10394万元,新建9所、改扩建4所;2013年投入9102万元,新建10所、改扩建1所;2014年投入2400万元,新建 4所、改扩建 1所;2015年投入 1800万元,新建 3所。 

  计划投入12000万元,对具有本市户口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3—6岁幼儿按年发放学前教育助学券,每人每年400元。

  (二)中小学教育 

  计划投入62742万元,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人口受教育权利。其中,投入47600万元用于公用经费(含免杂费补助资金),标准为小学每生500元,初中每生700元;投入9639万元用于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90元,初中每生180元;投入1878万元用于免费作业本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30元,初中每生20元;投入3625万元用于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为小学每生750元,初中每生1000元。

  计划投入91857.331万元,继续实施校安工程4年规划(2009-2012年),完成校安工程项目304个,满足现行抗震设防规范标准。其中,除了2009年至2010年已全部开工的169个项目外,计划 2011年开工项目104个,计划2012年开工项目31个。

  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全市中小学厕所新建、改建工程,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计划投入8690.6万元,用于学校多媒体等标准化建设。具体是: 

  1. 计划投入5601.6万元,实施中小学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使全市公办中小学4668个班全部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其中,计划2011-2014年每年投入1200万元为1000个班配多媒体设备,2015年继续投入经费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

  2. 计划投入3089万元,配齐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其中,直属中学计划投入 440万元,秀英区中学计划投入497万元,龙华区中学计划投入685万元,琼山区中学计划投入589万元,美兰区中学计划投入878万元。

  计划投入16250万元,实施10所农村寄宿式中学改造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每年投入3250万元改造学校2所。

  计划投入38510万元,新建、改扩建、迁建4所学校。其中,投入7300 万元,新建市九小港湾校区(含幼儿园);投入6010万元,扩建海口市二中;投入6200万元,建设琼山华侨中学高中校区;投入19000万元,迁建海口实验中学高中校区。

  (三)中等职业教育

  计划投入34500万元,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免住宿费。其中,计划投入12000万元,继续按照年生均1500元的标准补助国家助学金;计划投入22500万元,逐步扩大免费中职教育,到2013年,实现所有中等职业在校生免学费,到2015年计划共免除14.8万人次学生学费和8500人次学生食宿费。

  计划投入13079万元,新建海口旅职校二期(海口国际旅游培训学校)项目。

  计划投入2100万元,重点加强海口一职中、海口旅职校和海口技工学校等 3所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建成机电工程、计算机硬件维修和旅游服务等 3个共享型实训基地,增加实训基地数量,提高使用效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二、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

  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牵引,建立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援助制度和创业促进就业服务体系,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贫困家庭和失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到201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8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就业服务

  计划投入20400万元,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内容多样、相互补充的就业培训。其中,计划投入15000万元,为15万人次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计划投入5000万元,对6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农业产业技能培训;计划投入400万元对6000人次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脱贫致富技能培训。

  计划投入10000万元,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其中,计划投入5000万元,为3000名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计划投入5000万元,建立创业专项资金,为5000人提供创业培训,重点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积极创业。

  计划投入20000万元,开发1500个公益性岗位,为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支付社会保险补贴,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

  计划投入5000万元,开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大力发展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帮助5000名从业人员实现就业,逐步建立健全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制度。

  计划投入10000万元,完成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建设任务,争取办成技工学院。

  计划投入5000万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为1.2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补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 

  计划投入20000万元,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逐步实现市、区、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信息资源共享。

  (二)农民增收

  计划投入36700万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其中,计划投入6800万元,继续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计划投入1800万元,继续落实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提高生猪及奶牛良种繁殖率;计划投入4000万元,落实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加强对全市17万亩橡胶基地进行改造和胶农技术培训,建立示范生产基地,逐步提高橡胶单产水平;计划投入18500万元,继续落实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弥补农民种粮农资增支;计划投入5600万元,继续落实农民粮食直补政策,每年投入1120万元对全市30万亩(秀英区6万亩、龙华区3.8万亩、琼山区13万亩、美兰区7.2万亩)水稻种植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计划投入4000万元,以每年 10%的比例扩大农业保险费补贴试点规模,进一步健全水稻、橡胶等农作物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抵抗自然风险能力。

  计划投入5000万元,为个体农民和依托海南本地农民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贴息扶持,弥补农民项目资金不足,增强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四个区每年各250万元。 

  计划投入1500万元,促进我市电子农务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市场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和农业标准化数据服务中心;推进镇村电子农务服务站(点)建设,培育电子农民,拓展农业科技110服务功能,实现互联网、电视、电话三网融合,实现技术、信息、农资、农产品、信贷担保服务五位一体。

  计划投入1600万元,改善土壤耕地地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面积70万亩,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计划每年推广秸杆还田14万亩,其中秀英3万亩,龙华2万亩,琼山7万亩,美兰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每亩节本增效28元以上,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90%以上(计划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其中秀英9万亩,龙华7万亩,琼山15万亩,美兰9万亩)。

  计划投入140000万元,调整和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计划投入55000万元,扩大冬季瓜菜规模,完善冬季瓜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五年内扩大2.2万亩,2015年达到20万亩,形成以南渡江沿岸和羊山地区为重点的冬季瓜菜产业区;计划投入60000万元,完善现有2.5万亩常年瓜菜基地的田间基础设施, 新增建设2.1万亩标准化常年瓜菜基地,5000亩高档设施瓜菜大棚,到2015年标准化常年瓜菜基地达到5.1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计划投入25000万元,大力扶持养殖小区,发展“中等规模,多点分散”的低碳养殖业,带动农民发展畜禽生态养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到2015年建设养殖小区120个。

  计划投入5500万元,打造10个以上富硒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逐步形成“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机制,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促进农民增收。

  计划投入90000万元,支持建设60个地方特色浓厚的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农业特色产业等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计划投入7000万元,培育100个品牌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内部管理规范、经济效益明显、受益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秀英区30个、龙华区20个、琼山区30个、美兰区20个。

  计划投入42000万元,推进瓜果菜产品预冷库建设及改造。计划建设60个冷库,其中,秀英区计划建设15个,龙华区计划建设10个,琼山区计划建设20个,美兰区计划建设15个。2012年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库容达到6.5万吨,2015年达到10万吨。

  三、发展卫生医疗事业

  到2015年,建立起基本完善的、能够满足人民健康需要的、符合海口省会城市地位与功能要求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4.40‰、10.50/10万和 6.20‰以下。免疫规划疫苗(八苗)接种率 96%以上,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 3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5张。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计划投入26100万元,完成国家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将财政补助标准从15元/年·人提高到 25元/年·人;2013年提高到35元/年·人;2015年提高到45元/年·人。

  计划投入500万元,加强新生儿疾病诊断与治疗服务能力建设,做好新生儿遗传代谢和听力筛查工作,减少智力低下、疾病性智力伤残和听力障碍儿童出生,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

  计划投入630万元,建设秀英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计划投入10300万元,推进市结核病防治院、市皮肤性病防治院工程项目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其中,计划投入8000万元,建设市结核病防治院;计划投入2300万元,建设市皮肤性病防治院。

  计划投入9000万元,不断完善120急救服务网络,有计划、分步骤地构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三级急救体系。全市建成4个急救分中心、15个急救站组成的急救网络,争取建立城区急救半径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10分钟的应急反应圈,提高我市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援能力。

  (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计划投入1140万元,完成114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功能,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

  计划投入6000万元,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条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和技术扶持力度,切实提升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计划投入28000万元,建设海口市精神病医院,包括业务用房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适应我市城乡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计划投入11997万元,建设海口市中医医院二期工程,包括制剂科研楼、行政后勤综合楼、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提高市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适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计划投入26000万元,先期改扩建东山卫生院为二级医院,床位300张,力争在四个行政区各改扩建 1所区级医疗中心。

  计划投入55000万元,将琼山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江东片区,纳入市级医院编制序列,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床位 600张。

  计划投入3500万元,建设海口市公共卫生信息综合系统平台,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集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医疗保障信息、医学检查诊断信息等为一体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便民服务“一卡通”。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计划投入81600万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实现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2011年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50元/年·人;2013年提高到280元/年·人,2015年提高到300元/年·人。

  计划投入100000万元,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1年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达200元/年·人;2013年提高到240元/年·人;2015年提高到280/年·人。

  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2015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

  (一)养老保险

  计划投入100000万元,逐步巩固和完善新农保制度,全市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养老金领取率达98%以上,实现全市所有60岁以上农村居民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计划投入50000万元,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受益面,将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城镇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实现“老有所养”。

  (二)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

  建立低保标准与人们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科学确定、及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确保我市低保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城市低保标准从2011年的352元/月·人提高到2015年的51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从2011年的240元/月·人提高到2015年的450元/月·人。

  五保供养标准随着农村低保标准同步提高,保证供养标准位居全省前列,五保供养标准从2011 年的320元/月·人提高到2015年的480元/月·人。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到2015年,我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争取达到50%左右。

  (三)社会福利

  计划投入59311万元,适当提高镇党建工作经费、村级组织运行经费和村“两委”干部补贴、养老保险、奖励经费,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其中,镇党建运行经费计划投入1470万元;村级组织运行经费计划投入8000万元;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经费(含村民小组)计划投入28830万元;离任村干部补贴经费计划投入12690万元;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经费计划投入2821万元;村干部年度考核奖励经费计划投入5500万元。 

  计划投入25625万元,适当提高社区居委会运行经费和社区专职成员的生活补贴,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其中,社区居委会运行经费计划投入7500万元;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生活补贴经费(含“五险一金”)计划投入16865万元;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年度考核奖励经费计划投入1260万元。

  全面实施孤儿基本生活费全发放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 号)文件精神,实现孤儿基本生活费全发放:散居孤儿600元/人·月,集中供养孤儿1000元/人·月(含省财政补贴432元/人·月)。每年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约 360万元,并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适时调整。 

  计划投入28450万元,建设2000-3000亩公墓。其中,第一期计划投入征地经费8940万元,第二期计划投入“三平一通”经费8760万元,第三期计划投入墓地建设经费5780万元,第四期计划投入绿化建设经费4970万元。合理规划公益性墓地,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满足我市群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切实解决重点建设项目所涉及坟墓搬迁及正常人员死亡安葬问题。 

  计划投入20000万元,建立健全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助金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80—89 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长寿补助金109 元;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长寿补助金209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长寿补助金609元(其中,市政府每人每月309元,省政府每人每月300元)。让我市近10万名高龄老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大力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到2012年,实现城区15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15年,争取实现1500名困难老人享受到政策无偿资助的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改善特困、独居、空巢老年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推进农村、库区危房改造和住房建设。到2015年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一)城镇保障性住房

  计划投入1686400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63316套。其中,计划投入240000万元,建设出租类保障性住房12580套;计划投入1436800万元,建设出售类保障性住房50096万套;计划投入 9600万元,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40 套。在“十二五”期间分两个阶段力争解决 7.57 万户城市家庭住房困难。即 2011-2012年主要解决 2.56万户城市现有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13-2015年着力解决5.01万户城市新增人口的住 房困难问题。

  (二)农村保障性住房

  计划投入18200万元,完成15772户农村危房改造。其中,2011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00户;2012-2015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772户,计划平均每年改造3443户。

  计划投入3220万元,到2012年全部完成水库移民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11年完成36户;2012年完成余下的231户。

  六、繁荣公共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完善的市、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扎实推进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

  计划投入400万元,实施“文化下乡”工程,由政府购买惠民演出服务,为全市23个乡镇及18个街道办送200场文艺演出。

  计划投入750万元,推进全市所有市、区、镇三级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免费开放,促进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计划投入120万元,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市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在已建成的区级支中心、23个镇基层服务点及249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各级网络。

  (二)广播电视村村通

  计划投入4900万元,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有线、无线、卫星、多路微波覆盖,到2015年实现农村电视用户90000户,广播站 1500个。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计划投入3156.53万元,建设市民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游憩场所,满足海口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计划投入4000万元,新建4个区级文化馆。计划投入 4000万元,建设4个区图书馆。每个区级文化馆、区级图书馆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米,馆场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计划投入972万元,按照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要求及标准,建设完善4个区级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计划投入4576万元,建设104个社区文化中心,每个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300m2。

  建设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满足大型活动和赛事需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七、发展其他与民生相关的事业

  (一)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计划投入1418.01万元,提高我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羊山地区的灌木林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标准,将我市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标准稳定保持在20元/亩。其中,2011年计划投入248.52万元,2012年-2015年共计划投入1169.49万元。

  (二)城乡污水垃圾处理

  计划投入4000万元,实施颜春岭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对场区渗滤液处理厂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渗滤液日出水量达到500吨/日,出水质量执行国家最新的排放标准,使海口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真正达到无害化水平。

  计划投入4000万元,建设150亩的焚烧渣填埋区,完善颜春岭生活垃圾焚烧渣填埋场工程配套设施。

  计划投入30000万元,在江东的云龙镇选址建设一座日处理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计划投入2500万元,在长流新区新建一座日中转150吨的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以解决长流组团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问题。

  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购置一批垃圾分类设备和机械设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 30%。

  计划投入4800万元,实施海口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程一期项目,在海口市4个区8个镇88 个行政村建立起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解决农村的垃圾收运问题。

  计划投入3090万元,建设中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4座,转运站总规模450吨/日。

  计划投入8032万元,建设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解决海口市的餐厨垃圾处置问题。

  计划投入29400万元,建设大致坡、新坡、东山、永兴、红旗、三门坡、三江、旧州和云龙9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日均污水处理能力6万 m/d。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计划投入1000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或扩建)6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1处以地下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和14宗单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05万人的饮水问题。

  (四)农村沼气建设

  计划投入15000万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25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畜禽养殖小区和联户型沼气100个,新增沼气服务站(点)100个,同时,切实加强沼气工程后续管护和服务队伍建设工作,创办“猪—沼—农作物”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到2015年,全市户用沼气用户达到1.45万户,集中供气0.6万户,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10%以上,沼气服务网络实现全市覆盖。

  (五)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投入330000万元,实施南渡江流域30万亩土地整治,通过土地平整、土地改良、防洪防涝、排灌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防护林和道路建设等“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全面提高南渡江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计划投入35000万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其中:计划投入15000万元,实施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4万亩;计划投入9000万元,实施 21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建成后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5万亩;计划投入11000万元,实施小型水源新建改造工程,包括小型机电泵站建设与技术改造及微型水源建设,建成后可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1.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42万亩。

  计划投入23298.31万元,加固10座重点小(1)型和73座小(2)型病险水库。其中,2011~2012年投入5778.31万元,建设加流、南洋、晋文、美备、石堀、东湖、美崖、三队、福湖和南任10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2~2013年投入11040万元,建设高明、前进等24座重点小(2)型和拜就、卜岩等22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3年~2015年投入 6480万元,建设雅呈、洋黎等27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落实海口市民生规划领导小组,加强对落实海口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的组织领导。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分解落实任务,把落实民生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责任分工表见附件)。各部门要完善配套政策,制订落实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项目,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民生投入长效机制,坚持将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确保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投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建设。

  (三)严格考核监督

  将民生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土地、资金等政策落实情况的重点督查、考核和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有效。开展项目绩效评价,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及时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当事人或领导的责任。

  附件:海口市落实《海南省民生规划》责任分工表(略)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