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我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2-03-14 15:09:00 来源:
【字体:

海府办〔2012〕1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海口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安全生产作为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日益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察责任不够明确,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安全文化环境还需改善,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 2020 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时期。搞好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客观剖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未来一段时期安 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一、“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回顾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1. 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初具雏形。利用安委会平台,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初步建立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强化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初具雏形。

  2. 安全生产法制体制建设取得突破。《海口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宗卷基本规范》、《海口市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海口市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相关规章、规定相继出台,法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不断完善安 全监管体制,全市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监管力量不断充实。

  3.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注重“预案制定、设置配套、队伍建设、演练开展”四个方面的落实工作,扎实推进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制定《海口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海口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8个专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二是用安全许可、“三同时”审查等手段强化高危行业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三是强调对预案每年演练,使事故救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4.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扎实有效。坚持每年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连续20多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十一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5. 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持续加强。大张旗鼓开展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为载体的宣传活动,大力组织各类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大大提高。

  6. 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一是事故总量大幅下降。2010年发生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15 人,与2005相比下降17.73%。二是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与2005年相比,2010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起 、死亡3人,同比分别下降75%和81%。三是重点行业和领域得到较好治理。2005年-2010年,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企业、火灾治理成效突出,事故量持续加速下降,为全市事故总量的减少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年,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23人,比2005年减少1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1人,比 2005 年减少6人;2010年非煤矿山末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2005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2010年建筑企业事故死亡6人,比2005年减少1人;四是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为0.20,与2005 年相比,下降56.5%。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为与2005年相比,下降47.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39,2.87,与2005年相比,下降43.1%。但是,由于受经济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受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仍比较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市的安全生产突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三违”现象较突出。

  2. 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安全设施设备落后。

  3. 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行业安全规程和标准,存在违规生产。

  4.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比较落后,监管、监察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监管执法队伍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匹配,生产领域的安全隐患、违法行为有相当部分没被发现或没有受到处罚。

  5. 道路交通方面,由于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机动车驾驶员增长过多,道路存在隐患,市民交通安全淡薄以及交通安全监管存在不足等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除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队伍的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显现等原因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能真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在安全生产方面累积欠账严重。三是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现象。四是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不少职工缺少岗前安全教育和培 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大量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农民工、临时工,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五是安全生产执法监督不够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六是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现有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适合我市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部门联动,反应快速的联动应急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材馈乏,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性欠缺,难以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安全保障的需要。

  (四)“十二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 事故危险因素不断增多。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空间布局日趋集中,高危行业从业人数明显增多,重大危险源数量与危害程度也将大幅增加。随着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城镇建设中如果盲目求大求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对安全因素考虑不足,也容易造成泄漏、工地坍塌、火灾爆炸等各种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

  2. 保障压力不断增大。建设海南信息化岛,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随之,安全生产保障要求也将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安全技能培训任务也会明显加重。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用于新兴工业,对设备的检测检验,安全技术支撑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 监管的任务不断加重。随着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所催生的各类生产经营实体将急剧增多,安全生产监管对象数量大幅增加,监管内涵也更加繁多,监管的任务必将加重。

  4. 事故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随着社会公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深刻变化,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不论大小,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很容易造成简单事件复杂化、负面影响扩大化、社会危害严重化。政府和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课 题。

  二、“十二五”时期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法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我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完善;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目标指标

    综合指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6%以上。 

    专项指标:

    建筑: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38以下。

    火灾(消防):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07以下。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25%以上。 

    水上交通:死亡和失踪人数保持不变。

    铁路交通(含路外):事故死亡人数保持不变。

    文化娱乐场所:事故死亡人数保持不变。

    职业危害: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 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各区、镇(街道)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中央、省、市属企业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区、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 重点难点问题。

  2. 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要不断探索创新与经济运行、社会管 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3. 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注重发挥安全主任、安全督导员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4. 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二)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1. 加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交警、交通部门统一指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严把驾驶员培训质量关,机动车安全性能关,交通标志标线等设备配套关。加强对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的整治,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旅游包车、客运车和校车实施运输过程动态监管,两年内全市重点营运车辆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和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并建立全市动态监控平台。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注重用事故案例警示群众,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严厉打击无证、报废车辆上路,严厉打击车辆超载、超速、超限“三超”行为,严厉打击酒后驾驶。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完善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准入制度,定期组织建筑施工安全专项行动,严密排查治理高支模、脚手架、吊罐和建筑起重机械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开展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工作,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3. 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全面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2 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工作。完善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执行安全设施设备标志制度,开展化工企业进园入区和化工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自动化改造行动,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开展城区内燃气和化学品管线、油气站等易燃易爆设施基本情况摸底排查,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动态监控平台,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全部进入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

  4. 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非煤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露天采石场全部实行安全爆破和机械铲装,强制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严禁高陡边坡、一面坡和伞檐违规开采。加强对采砂场、砖场的日常监管,重点整治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5. 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开展琼州海峡通航水域专项治理,建立琼州海峡水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清除琼州海峡通航水域和港区水域中非法捕捞设施,积极开展琼州海峡客滚船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船舶消防、救生设备和船员应急反应能力。落实内河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6.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当地城镇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和水上交通消防设施建设。强化重点企业和老城区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装修装饰材料和建筑外保温材料。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大型集会活动等全责任制,严防拥挤踩踏事故。

  7. 加强旅游项目安全监管

  健全旅游客运安全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强化重点旅游景点、景区安全监管,定期开展旅游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旅游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旅游船安全专项整治。对全市水上水下观光、娱乐和内河河流船只进行普查摸底,完善管理配套制度,加强旅游项目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三)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在全市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歌舞厅、旅游酒店、商场、压力容器、交通运输、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力争到2015年末全市有85%以上高危行业、重点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四)大力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到2012年,市、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要全部组建到位;着力推动镇、街道安全监管站建设,做到“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经费”三落实,到2015 年基本完成镇、街道机构建设工作。实施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到2015 年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 100%。大力改善安全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五)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区政府要结合实际,整合应急资源,依托大型企业、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强本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事故医疗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加快建设应急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安监、气象、地震、海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效率。规范各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落实各区、有关部门安全生产预案报备制度。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

  (六)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开展职业危害登记,建立全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完善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培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等制度,到2015年,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企业申报率达到90%以上。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度,末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末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加强对矿山、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和轻工等职业危害较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到2015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 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 服务体系。

  (八)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各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的建设的延续。对存在落后技术设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末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 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九)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发展繁荣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机制,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实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培训工程,到2015 年区、镇(街道办)地方政府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干部培训率达到 100%。加强对安全生产监察员的培训,全市安全生产监察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业务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6学时。强力推进企业全员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培训合格上岗制度。继续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建成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                                 宣传和普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实施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现场会、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四、重点工程

  (一)重大危险源、高风险点、重大事故隐患督导平台建设

  在对全市重大危险源、高风险点、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数据库,明确政府、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具体监管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对有重大危险源、高风险点、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强制安装视频监控,能够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每年进行一次重大危险源、高风险点、重大事故隐患普查,及时更新数据库。

  (二)应急救援信息指示平台建设

  在市、区安监局建立基于电子地图,直观显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专家,应急救援预案、事故现场平面、立体图像等的应急救援信息指示平台。一旦发生事故,可在最短时间内按有效预案,组织专家、设备和救援队伍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

  (三)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装备建设

  在对全市现有监管装备设备统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制定市、区安全生产监管装备配备标准,落实配套资金,配齐监管车辆、防护装备、现场检测设备、事故现场取证与分析设备和办公设备。

  (四)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地工程

  在我市建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集多功能演艺、图板展示、多媒体教育、事故模拟、安全体验、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

  (五)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

  依托企业现有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加快构建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配齐装备,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加强应急演练。

  (六)重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治理工程

  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和铁路出入口、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治理和跟踪监督。加快落实安全距离不达标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定期、专项、重点监督检查。

  (七)安全社区建设工程

  将安全社区(包括工业集中区)建设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区治安、公共卫生等事故预防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全员参与机制、社区应急联动机制和社区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学习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经验,探索安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针对城市、农村和工业集中区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分别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安全社区建设策略。

  五、基本保障措施

  (一)继续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的协同保障,必须要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重要指标、保障措施等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使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利用税收、信贷、保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重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等公益性和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基础性建设。

  (三)严格市场准入

  根据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法提高企业安全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业、工艺和设备。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施工、建设“三同时”制度。严格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审批。规范并加强安全产品、安全设备及设施、安全中介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院校支撑的三方合作机制,在我市部分高校增设安全生产急需的专业,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实用人才。积极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作用。加强对政府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的农民工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推动科技进步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效能。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计划,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大力推广共性、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创新成果,特别要在安全生产工艺装备研发,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监控技术、事故救援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新进展,构建安全发展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各行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监管执法

  加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权力,避免监管缺位、越位和推诿。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守法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政策支持。认真落实事故查处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七)改善安全生产文化环境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区域性公益广告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宣传。在社区、学校、工业集中区等人员聚集地定期举行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环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将安 全文化作为企业章程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主动意识。

  (八)完善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和评优表彰办法,实施有效的激励制约手段,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对各区的考核与对各部门的考核同步进行,坚持对企业考核和对企业法人考核同步进行。

  (九)完善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

  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南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在我市高危行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大力倡导其它行业参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执法检查,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

  (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镇要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