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我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1-10-06 00: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海府办〔2011〕21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海口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前  言

    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推进信息化是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治理方式、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为推进我市信息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和“信息智能岛”的目标,结合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数字海口”为目标,出台了《海口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推动了全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在基础网络建设、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电子农务、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信息设备普及率不断提高
    至2010年底,覆盖全市的光传输网络,在城区,正向小区、商住楼延伸;在农村,正向行政村延伸,初步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市城乡的信息通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数字海口”进展顺利,目前已建成联接所有市直单位及4个区节点的政务网;金卡、金关、金农、金盾、金保、金卫、金智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海口市政府服务中心网上审批与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提速,部分单位实现了网上审批,开通了12345服务热线;“电子农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实现了我市23个乡镇标准化服务站的全覆盖;建设电子农务服务点30个;建设电子农务新技术、新品种科技示范基地25个;在全市249个行政村各培育1名电子农务信息员。
    2、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地位日益显著
    全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6—2010年信息产业以年23.49%的速度发展,高于海口市同期GDP增长速度。信息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同期年增长5.48%的水平,但是发展速度略低于我国同期年平均增速27.27%的水平,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海口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海口市各类信息企业已达1126家,涉及通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接入服务、信息设备制造等行业,其中通信和网络运营服务业89家,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业43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企业223家,信息产品销售服务业525家,网吧经营服务业246家。
    到“十一五”末,全市信息产业实现年营业务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增加值37.3亿元,同比增长13.3%;通信运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1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明显加快,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
    3、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普及深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通过重点示范项目的示范和衍生作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全市主要制造业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骨干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降低了消耗、改善了劳动环境;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海航集团运用信息技术构筑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海汽集团的虚拟制造重点试验室项目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站,并开展初步的电子商务活动。农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智能服务一站式平台得到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传统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变运营模式,实现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电子政务应用体系逐步完善,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电子政务紧紧遵循“统一规划、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技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期间,不断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分别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土地信息查询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市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市长邮箱系统等系统建设。重点完善了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交通、公共事业、租房住房、社会保障、纳税服务、劳动就业、质量检查及工商管理十大领域的信息公开内容。
    5、电子农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围绕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结合电子农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加强指挥中心、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扩大电子农务的覆盖率,拉长延伸服务链,加强服务点、新技术、新品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开发电子农务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交易,扩宽农产品的交易渠道。同时,加强了农村信息员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6、社会事业信息化进展加快,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以公众服务为重点,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校校通”实现市内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高度共享;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市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了社保系统与社保费征稽系统等多系统的无缝衔接和资源共享;建立了全市的合作医疗数据管理中心和覆盖全市各乡镇的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IC卡应用向全社会铺开,逐步在医疗保险、人口管理、泊车管理、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建设了一批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在延伸政府服务职能和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效果初步凸现
    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进展较快,建立了全市的精化大地水准面、数字正射影像库、高程模型、地形、地名和专题数据库等,完成了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城镇地价基础数据库等建设;积极开展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海口市加强科学决策和宏观监管、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形势分析
    1、目前的形势
    全球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不断加快。作为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领域之一,信息产业仍是21世纪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信息产业的区域分工发展将为海口市信息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国内经济转型促使各地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推进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十七大又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彰显发展信息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实施电子强国战略给海口市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极佳机遇。
    得天独厚的区域条件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后发优势。我市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处南中国海,面向东南亚,处于泛珠三角“9+2”和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结合部,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南岛在国家的突出战略地位为海口市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特区政策优势也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信息智能岛”、“海口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为海口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2、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
    (1)信息产业比重较小,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差距。我市信息产业近10多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占GDP比重在10%左右。但是信息产业总量不大,远远落后于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其信息产业已经上升至15%左右。
    (2)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度不够,网络设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部分单位和领导没有把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作为宏观管理、辅助决策的重要依据,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导致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闲置浪费。
    (3)整体协调不够。各部门、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散、资源共享困难,低水平重复投入多,各部门、行业强调自身利益,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4)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经费明显不足。信息产业规模弱小,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薄弱,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
    (5)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亟待加强。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入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信息化加快国际化、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推进现代信息产业体系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化产业在全市及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二)发展思路
    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和海口市“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全面提升社会、经济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延伸和完善信息产业链,推进信息产业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市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海口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基本原则
    1、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海口市 “四地一中心”和“创新型示范城市”建设目标,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作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途径,建设信息产业强市和信息化社会。
    2、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根据信息产业所含盖的产品制造业、软件业、通信运营及信息服务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等 “三业一化”的不同特点和相互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推进。重点突破约束海口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突破制约海口市信息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重点突破约束信息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瓶颈;重点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匮乏瓶颈,促进海口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3、准确定位、特色发展。根据国内外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征和核心领域,找准海口市信息产业在区域分工中特别是在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准确把握海口市信息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信息产业在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在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4、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为动力,注重营造有利于集群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大力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着力提高产业关联度和群聚度,发挥产业群聚效应,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5、对外开放,吸纳创新。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并举、产业扩张与产业升级并重、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进的原则,着力于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以创新为灵魂,提高信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优势领域和战略领域逐步形成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主动承接国际和国内的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业务和信息服务业,拓展参与国际信息产业合作和竞争的范围。
    (四)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 2015年,海口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通过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改造有机结合,使信息产业在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产业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成覆盖全市较为完备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成能满足宽带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网络;信息化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实现全市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实现服务、交通、政务、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信息网络的无线移动支撑。推广党政办公网,推行无纸化办公,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初步形成以信息产品制造业为重点,以软件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信息服务市场进一步繁荣,信息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将海口市建设成为我省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2、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
    全市建成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到 2015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8万户,普及率达95%,3G全市覆盖。农村 “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自然村无线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宽带;进一步深化电子农务和农业科技110体系的建设,农业信息 “进村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全市区广播、电视、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 100%。
    (2)信息产业主要指标
    至2015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实现年销售收入220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达到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左右。实现销售总额超亿元产值骨干企业3家,超5000万的企业5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4%,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 8%。通信运营业年均增长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30%。
    到2015年,新引进、建设产品研发中心3家,新建5个应用基础科研中心(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新建4-6个政产学研中心,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建立与全省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全省信息产业基础和开发平台共享,形成较完善的、区域互动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环境。积极推进 “企业上网”工程,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0%建有网站。建立较为完善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创建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3)信息技术应用指标
    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10年增长200%;网上采购与销售额占采购与销售总额比重超过30%;大中型企业100%实现综合监控、企业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及综合集成应用,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应用普及率达到90%,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应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逐步体现,环境监测系统在社会和大企业广泛应用。
    (4)“三农”信息化(电子农务)指标
    “三农”信息化应用得到大力普及,建立完善的电子农务体系,电子农务服务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政务,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培育电子农民2万名,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100名。
    (5)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指标
    积极推动政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重点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力发展基层与农村电子政务,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并将网络和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建成按需分配的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完全实现市政府行政许可项目网上查询和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实现公务员无纸化办公、网上办事的参与度达到100%,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60%的目标。
    (6)旅游信息化指标
    与国际旅游岛的信息化共性支撑平台融合,建立海口市旅游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90%的旅游企业完成信息化改造;实现入市旅游者实名制全过程数字化联动服务与安全管理;建立海口旅游网络营销体系,实现50%以上的境外游客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入海口;数字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虚拟旅游成为海口旅游新的增长点,数字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成为海口的新型产业。
    (7)社会事业信息化指标
    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电子商务;推进社区信息化,建成15个电子信息服务功能齐全的电子社区,实现住宅楼宇智能化,居民生活网络化,社区服务电子化。
    (8)人才资源指标
    到2015年,全市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15万人,其中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万人以上,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软件专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培训农民50万人次以上。
    (五)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采取“两步走”战略。
    1、第一步: 2011— 2013年
    ——基本完成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改造,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区及旅游区无线数字宽带全覆盖。
    ——初步形成海口市信息化管理机制新、活力大、成果显著的政策体系。
    ——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文化创意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初步完成战略布局,并引进和建设一批核心企业。
    ——初步实现“三农”信息化,完成电子农务系统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初步完成企业信息化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初步完成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支撑环境建设。
    ——初步完成基于云计算的海口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建设。
    ——初步完成信息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基本完成社会事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基本完成基础共享资源数据库建设。
    ——逐步开展“智慧海口”建设
    (1)完成智慧海口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2)组建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规划研究院
    (3)成立智慧海口项目推进专项小组
    (4)完成智慧海口规划设计方案
    (5)分阶段推动智慧海口应用系统项目建设
    2、第二步: 2014— 2015年
    全面实现“十二五”信息化指标。建成覆盖全市较为完备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成能满足宽带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通信服务网络;信息化支撑体系较为完备,实现全市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实现服务、交通、政务、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等信息网络的无线移动支撑。传统产业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初步形成以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创意产业为重点信息产业重要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 “智慧海口”
    构建覆盖全市的现代化、宽带化、智能化信息高速公路,达到互联互通,融合应用。加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全市城区无线覆盖。
    重点发展:
    1、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改造与建设,探索建立适应海南特点和新技术条件下的运营模式、市场体系,争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2、加快 “智慧海口”建设,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区及旅游区无线数字宽带全覆盖。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1、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把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引进和创新并举,重点鼓励自主创新,突破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关键技术。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项目和企业,带动和促进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
    (1)发展与旅游、物流、农业、医疗、环保、交通等相关的物联网和传感网产业,重点发展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终端产业,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
    (2)发展与文昌航天城配套的航天电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集群。
    (3)发展汽车燃油喷射电控系统、节油环保型电子点火装置、ABS、气囊防护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接收装置、防撞雷达、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形成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2、加快壮大软件业
    实施政策倾斜,改善发展环境,把软件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软件业在全行业发展中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的整体结构,使其成为海口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产业。
    重点发展:
    (1)加大基础软件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2)重点进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制造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行业支撑应用软件和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3、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促进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的各层次各专业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这对提升海口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服务水平,提高我市社会现代化文明程度,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发展:
    (1)促进研发、设计、检测、试验等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嵌入式设计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衍生。
    (2)重点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金融、知识服务、现代会展和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应用支撑软件、计算平台、基础设施与设备,发展软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整体解决方案。
    (3)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社区、电子政务、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商业信息服务、交通信息服务等,形成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4)创建海口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移动增值业务、呼叫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外包业务、远程培训、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外包和电子认证业务等。扶持一批第三方信息服务企业。
    4、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
    (1)重点发展创意产品基础研发平台、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创意产品价值评估和交易平台。
    (2)研究和应用智能流媒体技术、游戏软件可复用构件数据库技术、电影电视数字化技术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打造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和基地。规划建设海南国际创意港,实施教育与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科技成果孵化的融合与联动,打造好网络信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展示交易、对外交流等创意产业发展平台;规划建设椰城电视电影、动漫网游、旅游时尚消费等一批文化创业产业基地。
    (4)策划、制作和推广3-5部以海南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剧;策划、制作和推广3-5部以海南农村为背景的动漫游戏和旅游宣传片;策划、制作和推广若干以海南本土文化、民间传说、旅游景区为主要元素的动画短片;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海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海口网络虚拟漫游系统。
    (三)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推进 “三农”信息化
    大力推进“三农”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海口传统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村信息基础建设和电子农民培养,全面推进海口 “三农”事业发展。
    重点发展:
    1、实施 “金农”工程,加快电子农务系统工程建设。重点建设海口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农业监测预警和速报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发农业专家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相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海口特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程;推进农村三网融合试点示范。
    2、加快发展精准农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农情业务监测系统。建设基于3G的农业数据采集、精确施肥、灌溉系统。
    3、大力发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农业,推动海口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发展。
    4、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信息平台、热带水果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海口休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监控系统、动物疫情监控网络体系、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农机安全与检测鉴定推广信息服务系统和农机补贴信息服务系统等。
    5、重点抓好全市电子农务的推广应用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培训农民信息技术技能,传播农业信息,加快信息化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扩展辐射示范效应。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融合。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应用。通过电子商务的建设,促进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重点发展:
    1、企业信息化与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天然橡胶、医药制品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整合海口市中小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结合具体行业特点,重点开发具体的行业商务及管理应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SaaS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及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服务中心,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支撑环境建设。重点研发基于3G及物联网的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及其应用。
    (五)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电子政务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基础信息架构和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营中心,促进资源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务透明性。
    重点发展:
    1、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统筹建设海口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推进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营服务中心;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门户和办公系统,实现市政府各部门协同办公。
    2、完善全市的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完善全市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支撑体系,开发农村电子政务系统和移动政务系统建设,重点规划和引进 SaaS模式下的电子政务。
    (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信息化推进海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旅游信息化、金融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化和现代物流。
    重点发展:
    1、旅游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利用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重点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数字体验旅游和特色自助游。
    2、金融业信息化。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网络银行和以网络为基础的银行业务;建设信用信息体系,加强金融综合信息监管;推进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网上现代金融服务,支持第三方支付。
    3、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建设和完善交通数据中心,构建满足公路、水路、铁路和交通企业管理的综合信息平台;重点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智能运管平台,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4、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推动物联网、传感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加强行业供应链的整合和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建设海口智能物流公共平台,初步建成大通关系统,实现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口岸联检部门的物流信息共享。建立物流综合平台;建立农产品全程监控系统和基于3G的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建立大型的数字物流园区。
    (七)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推进信息技术在生活、教育、文化、卫生、劳动、社保、社区、档案、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共享,体现信息化建设为全民带来的实惠。
    1、市民卡工程。依托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和政务专网,建设海口市民卡——椰城卡,利用IC技术推动市民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市民卡工程建设,在城镇居民中发行市民卡,逐步完善市民卡在劳保、公安、民政、卫生、教育、住房、交通、消费等方面的应用,并为各项社会保证基金的结算交易及小额消费提供支持,实现市民卡 “一卡多用”。
    2、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中小学和农民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及培训体系;建立完善教育与科研基础网络平台,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3、文化信息化。加强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互动新媒体,打造数字家庭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
    4、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数字医疗系统,进行数字化病历建设;建立和完善海口卫生信息数据库。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工作的新型区域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加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理、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深化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健全行业和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
    5、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信息化。建设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基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
    6、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建设旅游房地产营销信息系统,促进旅游房地产发展。建设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工程抗震防灾信息系统,建设新农村建设管理系统,采集农村人居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数据信息,促进村镇建设的科学、合理、规范。整合海口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城乡规划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7、社区信息化。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网络及服务支撑体系;推进社区政府综合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8、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海口市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建立档案信息传输平台,实现档案接收、整理、归档、利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完善馆藏图书的数字化,加强海口市图书目录建设和信息的共享。
    (八)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完善和增强基础共享资源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农业信息资源、服务业信息资源、商业信息资源和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部门、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和信息垄断,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1、完善和增强基础共享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和增强海口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GIS)、企业法人数据库、自然人信息数据库(含农户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政策法规数据库的建设。
    2、建立和完善海口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海口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用于完善城市规划、工商行政执法、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等,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和分析,为海口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规划、决策、管理和研究提供技术服务。
    3、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信息化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信息化综合体系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提供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范,达到信息资源聚集、共享,实现协同工作。重点发展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
    (九)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建设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基地,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垂直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推动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成为行业自主创新的主体、 “走出去”的服务平台。
    重点发展:
    (1)建设海口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发挥园区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经济实力。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优惠的产业政策,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产业园区。
    (2)建设海南国际创意港。结合我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根据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确定创新研发、信息服务、现代传媒、软件动漫、设计服务等创意产业。
    (3)建设狮子岭飞地光电子产业园。结合狮子岭飞地光伏产业园的建设,积极培育光电子技术产业,建设光电子产业园。
    (4)建设海口信息产业孵化中心。在新华南路原科信局处创建信息化平台运营服务基地;专业建设软件、电子与通信、网络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5)建设海口信息产业 “虚拟产业园区”。建设享受科技园区政策,进行统一管理,但各功能园区分散独立的 “虚拟产业园区”,包括信息化服务园、物联网科技园、软件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推动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
    1、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企业在用地规划、征地、土地变性、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制定鼓励政策,推动企业信息化投入。完善投资、财税、技术、人才、市场监管等方面政策,重点利用贴息、财政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企业对信息化和服务体系投入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
    3、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制定并落实鼓励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进大企业进入,扶持大项目投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集聚式发展;制定并执行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4、实施技术创新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项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
    5、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1、加大政府资金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扶持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市有关部门对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的整合力度,加大市直各有关部门财政性技术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前期费等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信息产业企业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科技三项经费以及国债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的支持,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2、积极探索建立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深入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和促进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3、鼓励金融企业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有效地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息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
    4、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探索政府资金和各类金融资本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改善对中小信息企业的金融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担保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5、拓宽利用外资和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国外大企业和资金,扩大利用国际商业贷款规模。鼓励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
    (三)加强行业监管,创新运营管理机制
    加强海口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信息化平台和重大信息工程专项,在统一监督管理下,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 “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市场运营。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核心竞争力
    1、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准入、研发投入、项目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融资支持等综合措施,鼓励企业建立和强化研发投入机制,加强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资金、人才、市场向骨干企业、优势产品流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2、大力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我市科研能力有限,必须紧密跟踪国内外信息科技及产业化发展趋势,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开放的优势,加大与国内外的信息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口市产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及产品,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建立创新战略联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1、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战略作为振兴发展我市信息产业的第一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推进知识参与分配,探索试行技术入股、职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制度。建立新型的多层次选贤用才体系,建立公平、择优的人才选聘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2、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掌握关键技术的特殊人才以及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除了落实我市已有的优惠政策外,还要打破常规,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与岛内外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人才,特别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年轻的高层次人才。支持各类学校开展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养我市企业所需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创办各类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岛内外高等院校在海口市信息产业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进行研修培训。
    4、加强人才培养和创业载体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加强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园、民营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等创业载体建设,为优秀人才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5、加快培养熟练工人和专业技能人才,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职业技能学校和企业的培训项目。加强职能技能学校(院)建设,配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设相关专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积极与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开展普通工人的岗前、岗中技能培训。
    (六)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政产学研协同
    实施“五一”工程计划,即实施由政府、省内 1所高校、省内 1家企业、省外(国外) 1所高校和 1所研究机构组成的“政产学研”计划,逐渐将海口建设成文化、科教中心,为 “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积极参与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的同时,充分发挥省市信息专家委员会、省市电子信息协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促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和建设模式;加大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统计指标、水平测试、绩效评估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力度,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调查统计制度及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和水平测试体系,定期公布信息化发展状况,对有关政策和资金投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增加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和产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