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海口市气象台2024年4月29日8时发布未来3天天气预报 天气现象:西南风3-4级 风向风速:28-39℃

丘濬的求学路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23-09-01 10:11   来源:海南日报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的丘浚(同濬)故居。

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丘濬相关雕版。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天平摄

海口丘浚文化公园里的丘濬塑像。

编者按:

海南古代先贤中,爱读书者众。但要说读书最多,且一生都保持学习习惯的,可能要数明代海南籍大儒丘濬。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了解丘濬的读书求学故事。

丘濬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时代人赞誉他为“中兴贤辅”“当代通儒”,后世尊其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作为从岭南边地走向文化中心的海南籍先贤,丘濬以自己的学养改变了许多人对海南的认知,使“南溟奇甸”成为海南新的代名词。

丘濬一生热爱学习,从少年时的求知若渴到年迈时的手不释卷,他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读书治学,这也成就了他的博学多闻和超凡见识。数百年过去了,他仍是终生学习的典范,是海南学子的榜样。

刻苦攻读的琼州少年

相比海瑞的刚直清廉,丘濬更因其学养、著述以及在仕途上达到官至宰辅的高度而为人知晓。细细梳理这位出身并不显赫的琼州先贤的求学成才之路,能带给我们不少启迪。

据说,丘濬年仅6岁就写就让大众叹服的《五指山》一诗:“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遥从海外数中原”,或许已经预示丘濬未来的不同凡响。但是,少年丘濬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为学知识他吃过不少苦头。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出生于海南琼山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的丘濬是丘氏家族入琼后的第三代。丘濬的先祖从福建晋江移民到广东,之前的相关事迹已无从查考。其曾祖父丘均禄在元朝时任职于元帅府,被派往广东,因战乱在广东定居。丘濬的祖父丘普曾任海南临高县医学训科。不幸的是,在丘濬7岁时,其父丘传就因患病去世。此后,丘濬和哥哥丘源在爷爷和寡母李氏的抚育下长大。尽管少时已显不凡天资,家中的变故还是给丘濬的成长和求学带来不少困扰。

丘濬后来在《藏书石室记》中回忆,7岁丧父后,家中数百卷藏书先后被人取走。喜欢读书的他很快就把家里所剩无几的书读完了,于是向附近人家借书读,甚至行走百里、辗转多人、等候多年才能借得一本好书。清咸丰《琼山县志》记载:“(丘濬)稍长,博观群书,虽释老伎术不废。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必得乃已。”有时候,借书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为人所厌薄,厉声色以相拒绝,亦甘受之不敢怨怼。”这些年少的丘濬都默默承受了。这段觅书读书的经历,让丘濬在学业方面打好了基础,也磨砺了他的意志。

“丘濬百里借《汉书》”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据说,年仅10岁的丘濬想读《汉书》,学堂老师说他的一位姜姓朋友有这部书,但姜之住所距琼山有百里之遥,而且人家愿不愿意出借也不知道。丘濬听闻后坚持要试一试,他央求老师写了一封介绍信,带着干粮就上路了。赶了几天路,丘濬终于抵达姜家并呈上老师的书信。当时姜家主人正在和客人下棋,被丘濬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立马让家人安排他吃饭休息。读书心切的丘濬匆匆吃完饭就提出要取书。主人见丘濬如此急切,决定考考他的学问,说出个上联让他对出下联,如果对不上就不能借书。姜家主人看着墙上的挂画说:“墙壁当前,龙不飞,凤不舞,桃不开花,梨不结果,可笑小子。”上联虽然取材于挂画,却也有几分取笑和调侃之意。丘濬看了看姜家主人的棋盘,随即脱口而出:“棋盘之中,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兵无粮草,敢杀将军。”姜家主人听了,不由哈哈大笑,丢了棋子,赶紧取出《汉书》,并安排马车将丘濬送回家中。

正因为勤奋攻读,丘濬的学问有了很大长进。明正统九年(1444年),丘濬高中乡试第一名。明景泰五年(1454年),丘濬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工作,正式踏入仕途,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京城生活。京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翰林院藏书极为丰富,这给丘濬提供了更好的读书环境。他坚持读书著述,学识涵养进一步提升。同时,因为他知识渊博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获得皇帝赏识,最终在明弘治七年(1494年)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达到仕途顶峰。

槐荫书屋的丘学士

丘濬考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除了母亲去世回乡丁忧几年,近40年在京城工作生活,属于典型的“北漂族”。作为从海南走出去的大儒,丘濬始终心怀天下,即便身处高位,也从未忘记读书。

丘濬曾在翰林院工作,这让他有了博览中央政府珍藏典籍的机会,这些图书资源也是他修史著述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京期间,朝廷给丘濬分配了一间房屋,房子位于宫廷东侧。在这里,丘濬建起了他的私人书屋,院内一棵老槐树遮盖了半间房子,他因此为书屋取名为“槐荫书屋”。

忙完公务后,丘濬在槐荫书屋静享读书时光,他的一些重要著作也在此写就。他后来在《槐荫书屋记》中如是说:“予日居其间,翻阅书史,口诵心惟。凡古圣贤所以用心而著于书,古帝王所以为治而具于经史者,与夫古今儒生骚客所以论理道写清景而寓于编简者,皆得于此乎神交梦接之而肆吾力焉。”他希望通过阅读了解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也希望通过积累学问成就个人的道德品性。可以说,没有在槐荫书屋的积累沉淀,就没有后来声名远播的丘濬。

正因为丘濬博览群书,使他的知识面极为宽广。比如丘濬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但在朝廷纠结于如何处理两广剿匪问题之时,他在广泛了解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向大学士李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李贤极为赞赏,将这份意见书呈送给宪宗皇帝,获得嘉许。这份意见书就是丘濬的《两广用兵事宜》。

晚年时期,因为用眼过度加上年老体衰,丘濬的右眼患严重的白内障,左眼有近视,但依然手不释卷。他喜欢读书,曾就如何完善藏书管理向朝廷提出政策建议。比如,为更好地保存典籍,他建议朝廷效仿前人“金匮石室”的做法,专门建石头房子收藏典籍。所有典籍都应保存三份,其中两份藏在京城,一份藏在南京作为备份,以防意外情况发生。从文化传承和图书管理的角度看,这些建议可谓是真知灼见。

丘濬后来位极人臣,俸禄不少,但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书籍。“及卒南归,除钦赐白金绮币外,囊无赢资,行装惟图书数万卷而已。”丘濬去世后,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只有数万卷图书。这些图书后来随他的灵柩回到海南。

丘濬不仅自己读书,还捐赠图书,以期让家乡的学子免受四处寻书之苦。丘濬年少时曾在琼州府学(即琼州学宫)攻读,曾暗暗发誓,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多多购买图书藏于学宫,让“后生小子”有书可读。明成化九年(1473年),在家守孝的丘濬在琼州学宫创建石室,将自己所积攒并经过挑选的图书藏于其中,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在离乡时,他写下《藏书石室记》,追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并阐明藏书、读书的重要性。

此外,丘濬还曾创办学士庄、奇甸书院等教学机构,并亲自挑选教师授课。居家守孝期间,他还写了《琼山县学记》《崖州学记》《琼州府学祭器记》等,这些文章已成为我们了解明代海南教育的重要文献。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劝学墙

古时有题诗劝学劝善的习俗。在我省许多中小学校,教学楼墙上刻写着古今名人名句。新学期伊始,让我们一起读读古人的劝学金句。

——题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篇》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唐)韩愈《劝学诗》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劝学诗》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制图/许丽 文字整理/罗安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