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7-37℃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海瑞故居, 那片建筑群里的往事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22-04-24 16:20   来源:海口日报  

    四月的青葱街头,伴随着丝丝春雨和微微凉意,海瑞故居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显得愈加具有厚重感和传奇意味。继上期推出的“海南历史名流系列”篇——《到海瑞故居,观铜镜、闻钟鸣、听故事》后,此次系列篇着重讲述海瑞生长的故居,带领读者朋友们一起了解这青砖灰瓦的建筑群里的往事,感受海瑞的廉洁文化。

    海瑞在故居度过大半生的时光

    海口市红城湖路的南侧有一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这便是海瑞的故居。海瑞故居面朝红城湖,背靠朱橘里大街,面积近3350多平方米,主要由前堂、正堂、后堂、书斋、花厅、书僮间、杂物间等多个单体建筑组成。

    海瑞曾经说过,他居住的是祖宅。海瑞又曾说其父不治家业,当然主要是说不置办房产,这可能说明这片房子是在其祖父海宽时即已奠定了规模。可是,海瑞从应天巡抚任上被“回籍候用”之后,又购买了一区,“计公自始仕至此,十有七年,清俸所在,只买第一区。值一百二十金。祖田十亩外,无所增益。其清节为近古所罕有”(梁云龙《海忠介公行状》)。这“第一区”是什么意思?海瑞墓园管理处原主任陈涛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房产”。但这“第一区”房产在哪里,后世并没有文献记载,至今仍是一个谜。现在有明确记载的还是上述海瑞的祖辈留给他的这片房子,今称为“海瑞故居”。海瑞39岁前,除赴京应试外,不离乡土。“尽管海瑞在此生活的具体年限不详,但据记载,海瑞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此度过的。”陈涛说。

    现今的海瑞故居,是1992年在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故居的结构布局上重建的,属于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瑞故居原先是什么样子,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后人难于看到它的原貌。

    陈涛告诉记者,古代人无论居住在哪里,总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和环境特点,来修建适合生存和美观的房子居住。海南岛台风多,雨水多,潮湿,蚊虫亦较多。因此,当时的海瑞故居应该在建筑形式方面,屋架举高不大,屋身低矮、斗拱简朴古雅,出檐短促低平,屋面瓦沟宽敞舒展,窗棂疏朗通透。参考朱橘里一带的房子布局,一般都有大门、前堂、后寝、左右厢房,这样加起来就有十多间了。另外,在总体布局中,海南的民居建筑绝大多数是采用纵轴线布局,对于人丁兴旺的家族而言,一般以直系宗支为单一轴线纵列布局,体现了很强的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这种制度和观念与历朝历代海南汉民族的迁徙和移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堂一般面阔三间,正中明间是过厅,左右两次间作居室,后堂正中明间是用于族人祭祖和聚会议事的场所,所以一般都设置神龛,神龛前面安放供案、几凳等。左右两次间是房主人生活起居的用房,海瑞就是在这样的房子里出生并度过了童年、青年和壮年的生涯。

    数百年不断扩建形成了建筑群

    海瑞一生三个儿子都先后夭折。三个女儿虽都抚养成人,但按古代的规矩,并没有房产的继承权。海瑞的前两个女儿为许氏所生,许氏改嫁后皆由海瑞抚养,大女儿后来嫁给了莲塘张筠,二女儿嫁给了林知县的儿子林岳。第三个女儿是王氏所生,后来嫁给了郡学学生周维诚。这个海瑞亲自选中的女婿却死得很惨,他在家里为母亲守丧,突然来了一帮强盗,因为没有掳掠到多少金银财宝,便想劈开棺材寻找。周维诚尽力保护,最终被强盗所杀。此外,据清道光年间的《琼州府志》记载:“黄寿之,琼山人,宏宇子,由万历丁酉举人,知浙江景宁,为海忠介婿,清廉节爱,绰有妇翁之风。”黄寿之到底是海瑞哪个女儿的丈夫,史书记载不清,也无从考证。所以,海瑞故居不知是无人继承,或是由女儿继承的原因,到了清朝初年的时候,海瑞故居这十多间房子便转鬻他姓了。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任琼州知府的佟湘年寻访了海瑞故居。发现明代忠臣海瑞的故居竟如此遭遇,深感悲愤和不安,便以官价赎回归官府所有,刻石立界标明四至,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他还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并且又在二公祠附近购买数亩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都察院右金都御史彭鹏巡按至海南,也来到海瑞故居,发现海公祠的规模如此之小,颇为伤心。于是就特命当时的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居遗址之上进行扩建,同时创建苏公祠,使三祠鼎立,外绕以垣,统称为三贤祠。海瑞故居遗址的三贤祠便成为海南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纪念建筑群。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广东承宣布政使秦其煟立碑树于海公祠中,碑上刻海公故址四至范围,严禁任何人侵占动用。这块海公故里碑保存至今,被镶嵌在海瑞故居林公庙西壁的墙上。

    1920年8月,当时的交通部长赵蕃与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陕西省长李根源联名,刻立海瑞故居碑及丘濬故里碑各一块,树于海瑞故居遗址上,这块碑如今也镶贴在海瑞故居林公庙内的西墙上。

    重建后的海瑞故居气魄雄伟

    从1991年开始,海南省人民政府、原琼山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数百万元,对海瑞故居进行了重修。名曰“重修”,实际上是重建。

    于1992年建成,如今已30载的海瑞故居坐南朝北,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三门四柱仿楼阁式石牌坊。细细观之,牌坊的制作无论从气魄雄伟,到精雕细琢的程度,都超过了海瑞墓前的牌坊,雕刻的花纹也种类繁多。海口市丘浚海瑞故居管理处主任王若介绍,牌坊顶正脊东西两端各雕一鱼形鸱吻,正脊浅浮雕花卉纹饰。坊顶表面用整块石头雕刻成筒板瓦及滴水样式,垂脊处也雕上云朵纹上翘。脊下三条石枋,南北两侧亦雕云朵纹,坊中间的横枋板上北刻“刚峰”,南刻“忠介”,短短四个大字,就基本涵盖了海瑞一生的为人处世。

    石牌坊向南,至海瑞故居大门前,是一片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各一排两面坡式屋顶,保持着海南特有的民居样式。广场中心坐落一尊海瑞石雕像。石雕像的右方座铭刻着海瑞的传记及记录着为恢复海瑞故居而设计、施工、捐资的单位。海瑞的站立石雕像,手持经卷,身着长袍宽袖,足蹬齐头履,立在方形石座上。方座的西面阴刻“海瑞精神,永垂青史”八个大字,北面正中阴刻着海瑞简介。

    跟随王若的脚步,正式踏足海瑞故居的大门。

    故居大门面阔三间13米,进深十一檩9.4米。灰布筒板瓦顶,木门双扇,绿色琉璃瓦滴水。大门之南正对处,是一座面阔三间13米,进深十一檩9.4米的前堂。前堂明间前后相通,廊下三檩。堂内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单檐硬山,灰布筒板瓦顶。南墙明间东西两侧各一石雕长条形窗,次间也各一长方形窗。东窗透雕“松鹤延年”图,西窗透雕“喜鹊报竹”图,其余还有鹿、羊等动物图案。

    海瑞故居的前堂位于后寝的前面,是用以接待客人的地方,明间前后相通,两次间住着晚辈。《明史·官服志》对各级官员的房屋大小也有定制:“公侯前厅七间,两厢,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三间,五架。”该定制颁布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后各级官吏即使很有钱,也只能在住宅室内装饰,不敢违背上述规定。

    历史研究文化学者闫根齐曾在《粤东正气——海瑞》一书中介绍,后寝是整个故居的核心建筑,位于院内的南部正中,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2.5米,进深十五檩9.2米,单檐灰布筒板瓦顶,硬山墙,抬梁结构,中间一门,两次间开窗。后寝的明间后半部分,设有木构架神龛,神龛内摆放着海氏祖宗的牌位,前面放着供桌,点燃蜡烛和供品。明间的左右两边各摆放木椅和茶几。族人和家人的祭祀、集会等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东边的次间内居住着长辈和老人,西次间居住的是下辈和青少年。

    另外,后寝的东边隔一道门,便是海瑞的书房,当年海瑞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苦读生涯。

    清澈甘甜水井养育一代伟人

    “现在这口水井已经封了,但俯身往下看,依旧能看到井水。”王若来到前堂的西边说,现今这口水井,是1991年重建海瑞故居时重新挖掘的。明代海瑞故居的水井在现今海瑞故居石牌坊的位置,而今前堂西边水井井壁的石头和井圈则是从原先的水井处拆挪过来的。

    井口边缘有着细细的铁丝网,井水没有完全干涸,隔着井壁还能感觉到丝丝热气。王若介绍,水井的表面是六角形水泥台面,中间用一火山岩刻凿而成的井圈。外直径0.92米,高0.52米,厚0.06米。井圈以下用方形石块垒砌成圆筒形井壁。井圈的中间南北对应处各凿一直径0.04米的穿孔。“当时的这口井清澈甘甜,正是这口水井,养育了一代伟人海瑞。”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井的旁边,有一片种植得很好的翠绿的蔬菜园。王若说,海公素清廉节俭,闲暇之余,海瑞亲力躬耕,在靠近水井边开辟出一小圃,种上几畔菜,既寄情于劳作之中,又可自给自足。根据曾是海公学生的进士许子伟所写的海瑞故居小传中描述所记。“这片小圃,是让后人在观赏游览海瑞故居时的一个念想,也尽述了海公一生的清廉节俭。”他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