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6-37℃ 天气现象:多云,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偏南风3-4级

地名文化:见证城市变迁 留存历史烙印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22-04-22 14:55   来源:海口日报  

  原标题:海口在继承创新地名文化上下足功夫——见证城市变迁 留存历史烙印

大同路曾被当地百姓称为“黑袍教路”,1952年海口市将这里扩建为街道,取名大同路。图为车水马龙、一片繁忙的大同路。

海甸岛意为“南海之甸园”。图为航拍视角下被海甸溪环绕的海甸岛岸景。

海口不断完善路牌信息,方便市民游客出行。图为新华北路上拥有三种语言的路牌。

    地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信息的密度,更有情感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


    作为一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海口在历史变迁中积淀下了一批富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地名,如得胜沙、海田、盐灶、白沙……一个个地名,如同一幅幅风情画卷,记录着海口的城市变迁,留存着历史烙印。


    为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近年来,海口通过开展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加强新生地名文化建设、完善全市地名标志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让老地名焕发勃勃生机、唤醒城市记忆;让新地名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市民乡愁,为人们了解椰城历史风貌打开了一扇窗。


    地名资源丰富


    生动展现历史风貌


    富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在街道两旁矗立,一户户商铺打开门窗热情迎客,行人的脚步匆匆忙忙……近日,记者来到老城区得胜沙路走访,感受海口老街的独特韵味。


    “如今的得胜沙路原本曾是一片沙滩,清末民初时海口扩街建城,这里修起了许多骑楼。后来逐渐有了医院、邮局、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居住在得胜沙路附近的市民符阿叔告诉记者,“‘得胜沙’这个地名,乍一看可能不明白,其实它纪念着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场击退海盗的胜利。”


    据《海口市志》记载,得胜沙路是海口老城区五大道路之一,原是天然海沙滩。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清兵把总黄开广于该地战胜来犯海寇张十五,故名得胜沙。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天津条约》将海口辟为通商口岸以后,中法医院、邮政局、中国银行、海口大厦等陆续在此建立,形成街道。民国时期,得胜沙路逐渐成为市内比较热闹的街道。


    为探寻更多海口老地名由来及变化,记者又先后来到了大同路、居仁坊、海甸岛等地。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因1929年法国天主教堂(俗称“黑袍教堂”)建立于此,大同路曾被当地百姓称为“黑袍教路”,1952年海口市将这里扩建为街道,取名大同路;居仁坊有个更古老的名字“马房村”,这里曾是驻扎海口的明代军队屯马场所,随着居民增加逐渐形成“坊”;海甸曾被称为“海田”,相传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劳海南卫指挥敕》中把海南岛称为“南溟奇甸”,故海田岛改名为海甸岛,意为“南海之甸园”……探寻一个个流传至今的老地名故事,如同翻看一部生动的海口史书,历史上的风景跃然眼前。


    除了像“得胜沙”“马房村”这样记录早期历史的老地名,作为琼崖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海口还有许多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红色地名。去年起,海口市民政局、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对全市红色地名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并分批将红色地名及相关背景资料向社会公开,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除公布红色地名外,我们会在海口市民政局官网发布红色地名故事,包括地名由来,革命事迹、历史变迁等内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还通过举行红色地名故事会,制作海口红色地名短视频、摄影作品参加民政部比赛等举措弘扬红色地名文化,讲好家乡地名故事。


    注重内涵特色


    传承创新地名文化


    今年初,市民政局发布通告公布2021年新建城市道路、建筑物标准地名,包括城区11条道路命名、镇墟54条道路命名、9座桥梁命名。据了解,这些地名在正式命名前,都曾通过市民政局官网向市民群众公开拟命名具体方案,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去年7月发布的《海口市民政局关于2021年第一批城镇道路和桥梁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的公告》中,对多条城区道路、桥梁拟命名方案作出了详细解释。其中,有体现城市规划、蕴含美好寓意的拟命名方案,如长平西街:位于长滨片区,以“长”字为核心词,东西走向为街,用“平”字寓意为长久平安,故而命名为长平西街;也有尊重历史、方便市民记忆的拟命名方案,如白沙坊天桥:因毗邻白沙坊,故而用村名给天桥命名为白沙坊天桥;还有根据建筑物本身造型命名的方案:巨浪天桥、飞鱼天桥,皆因天桥造型形似“巨浪”“飞鱼”而进行拟命名。


    “看得出来,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给道路拟命名时非常用心。”市民张涛告诉记者,去年在网上看到新建道路和桥梁的拟命名公告后,他与家人朋友进行了热烈讨论。“平安、富裕、福庆,一个个饱含吉祥寓意的字眼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巨浪’和‘飞鱼’更是生动形象,好记也好找。”张涛说,“今年初看到这些新命名的地名都正式公布了,感觉海口的城市文化内涵又增加了几分。”


    规范地名管理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笔直矗立的路牌上,蓝底白字写着“得胜沙路”,底下则是汉语拼音“DESHENGSHA LU”,两侧用文字及箭头标出了东西方向……行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像这样蓝白相间的路牌处处可见。这正是海口加快完善全市地名标志体系、着力健全城市基础功能的一个缩影。


    “我和老伴刚搬来旅居,对海口的道路不太熟悉,这些指示清晰的路牌帮了我们不少忙。”4月18日,来自甘肃的刘大爷和妻子在骑楼老街一带观光,走到得胜沙路的路牌前,二人驻足商量接下来的行程。“海口的公共设施挺完善,不仅是路牌,公交、公厕、无障碍设施都做得不错,我们在这里住得很舒心。”刘大爷说。


    据了解,2021年海口民政部门制作地名标志1196个,已全部完成安装验收。同时,海口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镇(街)的地名信息员队伍,对全市地名标志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损坏的路牌、村牌,地名信息服务得到有效提升,便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今年,我们将着手制作地名图集,通过记述海口市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名称、沿革、历史故事等内容,更好地向市民群众弘扬地名文化。同时,加强地名标志常态化管理,提升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将结合实际,继续加强地名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在新地名命名中更多反映时代特色,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