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8-39℃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局地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关于海口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9-03-13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8》  

  关于海口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2月26日在海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口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夯实发展基础,经济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预期目标。

(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6.35亿元,增长12.6%,完成年初预期的10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11.12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5.75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7.4:29.2:63.4调整为7.4:28.1:64.5。

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增长较快,农业总产值完成49.5亿元,增长8%。其中,畜牧业、渔业、瓜菜、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农产品“出岛、出口”战略稳步推进,荔枝、香蕉出口欧美达2000多吨,同比增长3倍多;文昌鸡活禽和冰鲜鸡供港达38.8万只,分别增长7倍和20%;生猪出岛18万头,同比增长80%。工业总产值完成345.42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24.34亿元,增长14.2%。汽车制造、食品饮料、化学纺织、生物制药四大支柱行业较快增长,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1%。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总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8.1%;房屋销售面积达17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交通运输、金融、信息服务、软件等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4%,比2006年提高13.42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实现财政总收入82.5亿元,增长17.7%,完成年初预期的104.1%;工业生产与销售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100.7%,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吨标准煤以内,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9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4582元,增长10.3%,增长率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二)消费、出口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呈现多元化趋势

消费结构升级持续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8亿元,增长17.4%,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103.8%。一百、生生百货、家乐福、大润发、明珠广场等限额以上规模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1.7%。汽车、高端家电、金银珠宝、家具和通讯消费成为消费热点,2007年汽车销售额20.61亿元,同比增长24.1%。高端家电产品成为家电市场的销售亮点,销量约占家电市场总销量的40%。其中,背投、液晶、等离子等高清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长70%。

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口岸出口总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水产品等食品加工、纺织、木业、机械电子等行业。其中,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1.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30%。出口结构由食品类向电子产品、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多种产品拓展,出口国家由以美国为主转向以欧盟为主。目前,欧盟、美国以水产品为主,日本、韩国以纺织品为主,港澳以果蔬和畜牧产品为主,东盟国家以机械电子为主。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77亿元,增长15.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投资弹性系数为0.85。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9亿元,增长5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64亿元,下降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3.34亿元,增长20.8%。房地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投入60.1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34.67%。

(三)政府投资大幅增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政府投资推动显著。全年政府投资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50%。27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安排资金7.8亿元,除2项需跨年度完成外其它都已完成。园区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2亿元和1.86亿元,占政府投资的6.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4亿元,占政府投资的31%;教育、卫生及文体社会事业投资持续加大,投资额达7.38亿元,占政府投资的16.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海南广场周边路网、人民桥等8个路桥项目、一中高中部等5个教育项目和白水塘垃圾转运站等3个生态环保项目竣工使用;东环城际铁路、海口港二期、高新区基础设施、绕城公路等在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西海岸、新埠岛等片区开发建设开始启动,大英山、美丽沙、桂林洋片区的建设进展顺利;玉沙村改造加快,保税区西移的详细性规划、临空临港产业园区规划正加快编制,保税区征地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强区扩权有序推进,首批54项事权下放到各区;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水务集团成功实现资产重组;环卫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推行市政道路、小街小巷道路清扫保洁以及水域垃圾管理向社会公开招标,逐步实现环卫作业社会化、企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与开发银行的合作,与开行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先后参与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活动、泛珠省会城市市长论坛活动等多个经贸洽谈活动,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0多亿元;成立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五)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完成年度计划106%。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6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116%。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共有55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2%;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共有35万居民参保,参保率达95%。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发放低保金2377万元,共保障25.57万人次,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8868万元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重点改善了20所困难学校的办学条件。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海口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农村卫生院改造工程、市疾控中心等卫生工程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开工兴建1014套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18.29万平方米,解决了4000余人住房困难问题。

在2007年年初确定的18项预期指标中,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受能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完成年初预期的96.6%;物价指数受食品类、居住类、能源类等上涨影响,全年达到4.44%,与年初预期不吻合,其它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迅速应对外部消费环境和外贸环境的变化。二是物价上行压力较大,加重了我市居民生活压力。三是投资结构有待改善,社会资金投资不够活跃。四是电力、燃气等能源供应紧张,不同程度地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偏紧。中央的政策取向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从稳健调整为从紧,土地、项目审批关口把得更严。虽然今年总体环境比去年有所改变,但我们应该看到有利的因素:一是我市仍然处于全国和全省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今年国家经济增速预期为8%,全省经济增速预期为11%,外部发展仍然活跃;二是国家继续加大“三农”、环保、民生、节能减排、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我市拉长社会事业“短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机遇;三是我市土地、项目储备充足,生态、气候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在国内许多城市发展面临制约环境下,我市的优势更加凸显。

按照国家、省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总体部署,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力争低于去年实际涨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

确定2008年的发展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物价要保持基本稳定,产业要加快发展,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要坚持好字优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三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为了实现2008年的预期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兴市”道路

海口发展,产业为先。坚持“四地一中心”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方针,安排国资收益3亿元主要用于对产业发展扶持,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

做优一产。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投入300万元,建设大棚蔬菜和示范基地,投入500万元,以补贴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一批中小型田头冷库,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二是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投入500万元,发展节约型、生态型农业基地,新增猪—沼—作物农业生产2万亩。安排340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费用。投入600万元,设立农业风险资金。三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基地。建设果菜出口备案基地1万亩以上,争取果蔬出口再翻一番。新建一批生猪、文昌鸡、黑山羊等标准化养殖小区,提升出口出岛份额,力争畜禽产值增长10%。四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桂林洋农副产品加工区土地转用挂牌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更多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积极筹划建设集果蔬保鲜、冰冻、真空包装为一体的海南国际果蔬交易加工中心。

做大二产。一是加大对工业的扶持力度。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用好省里的工业发展基金,分别投入300万,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创建名牌产品。投入2125万元,用于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海洋开发、生态环保等领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投入1.7亿元,完成药谷二期、海马二期、狮子岭飞地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围绕港口做好园区布局与产业集群规划,加快推进保税区区位调整,加快出口加工区、临港工业园区的筹划,抓紧做好海马三期、狮子岭工业园区二期的前期工作,高标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是加快海马工业园变速箱、铸造、零部件及物流等14家配套项目建设进度,推进药谷中宝制药、双成制药、爱科制药等药谷入园项目;狮子岭飞地工业园蔚隆木业、琼柳实业等21个项目要尽快开工。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食品饮料、制药、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引进和培育更多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做强三产。一是安排进港航班及旅客奖励经费500万元和旅行社奖励经费200万元,用于支持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冼夫人文化公园、美丽沙游艇码头、火山口历史文化古村、散客服务中心和自驾车营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江东国家旅游区建设,争取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整合琼北地区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与文化娱乐业、现代农业及房地产的协调和融合,推进“印象·海南岛”等重点项目,打造以户外有氧运动、游艇经济和丰富的夜间文化娱乐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娱乐之都”。三是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业,在现有的传统品牌会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品牌,策划新的具有产业优势的会展,加强联系与沟通,吸引国内外品牌来我市参展,扩大规模,提高会展影响力,

积极筹划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四是大力发展物流业,构建现代物流业体系。依托美兰机场,建立临空经济区;以新港为中心,建设临港旅游商业区;以秀英为中心,建设临港商贸区;以新海滚装客运港为中心,建设临港农副产品物流区;以海口保税区西移为契机,建设马村港物流园区。五是加大服务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服务业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扩大网络信息服务消费。

(二)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继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安排2.7亿元财政专项支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扩大就业再就业。安排500万元,加强就业再就业及下岗人员培训,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就业。安排3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力争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

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安排教育经费1.6亿元,加快调整教育布局,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农村中小学资源配置;安排2815万元,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安排1165万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安排文体经费2565万元,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安排1500万元,开展节庆和招商活动。安排卫生经费6405万元,加大医疗保障和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农民工工伤医疗补助等的投入;其中,安排1260万元,全面展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确保参保率达95%以上。安排社保经费2050万元,对困难城镇居民、破产关闭企业离退休干部等弱势群体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补助,同时对不够进入低保范围的低保边缘户实行专项救助。

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快住房体制改革,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发放200万元廉租房租金补贴,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廉租房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完成2098套廉租房的建设。关注物价上涨对居民的影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农资价格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建立、完善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按照建设全国最精最美的省会城市的总要求,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新片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路桥项目。投入19.8亿元,用于道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环铁路、绕城高速、滨江西路、货运大道、海甸岛环岛路、海新大桥等在建项目;抓紧开工丘海大道延长线、龙昆南路延长线、海甸环岛路(二、三标段)、滨海西路二期、文明东路延长线等一批新建项目。绕城高速、滨江西路争取今年“五·一”前竣工投入使用。积极筹划和平南贯通工程、海甸岛路网改造二期、货运大道二期等项目。

二是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步伐。坚持旧城改造政府“零收益”政策,推进玉沙村、海甸溪南北岸等旧城改造,高标准配置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新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长流起步区路网和污水处理项目,新埠岛拆迁和居民安置工作要抓紧;加快美丽沙、桂林洋高校区等片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滨江新城和江东组团开发的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三是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中心镇在促进周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各区、镇要创新思路,搭建平台,找准突破口,全年投入4000万元重点用于加强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5000万元,完成岭北水库等3宗中型和5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2700万元,完成陶村洋等5宗田洋的整治和渠道防渗配套工程。投入20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使农民尽快饮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从2008年投入1亿元开始,三年时间投入4.8亿元,基本解决羊山地区生产用水问题。投入500万元,新创建170个生态文明村;投入1.01亿元,完成54条总长268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四)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突出特区的“特”字,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强区扩权、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努力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推进强区扩权。全面落实《关于创新市区管理体制实施强区扩权的决定》,科学配置权力,合理适度配置资源,建立起一个权责明确、配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市区管理体制。按照“人随事走、财随事转”的原则,落实下放的管理权限。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各区对口部门的工作指导,在行政权项下放的过程中,要及时指导、协调各区,按照公平合理、协商一致、双方认可的原则,搞好各方面衔接,确保各区管理权限扩大后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

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坚持整体规划、成片开发、规模发展模式,做好长流起步区土地一级合作开发,同时,择优选择开发企业,启动金沙湾片区开发建设。创新土地征收补偿方式,结合强区扩权,全面实行属地管理,集中人力、财力,加大土地征收工作。探索土地征收安置新思路,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安排。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换社保等方式,让出小块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代建制”,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有资质、有实力、管理规范的大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一些单位因办事拖沓、责任心不强等导致项目受阻,要严厉查处,对负责人进行问责。推行重点项目服务“四个一”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负责、一个部门跟踪、一个班子洽谈落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创新城市经营机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垃圾处理、会展、港航、公交等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

(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措施缓解能源瓶颈,建设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亿元,加快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步伐,将府城镇的污水纳入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加快旧城区雨污排水系统改造,从根本上改善地表水体的水质。投入3000万元,推进龙塘饮用水源点环境保护项目,加大龙塘镇环境整治及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投入3000万元,建设小型垃圾收集站15个。投入1.3亿元,进行城市街景立面改造、小街小巷整治、城市拆违和半拉子工程项目处置,美化城市综合环境;投入3000万元,对滨海大道、新大州等道路开展街道美化、亮化专项行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逐步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生产力;综合运用政策,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鼓励发展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环保型汽车,重点推进制药业节能节水节生产,促进建筑业建设节能节地型建筑。认真做好各项约束性指标的分解落实和评价考核工作,将各项环保指标作为考核领导的依据。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采取措施缓解能源瓶颈。对我市70家重点工业企业用能进行实时监测,加强电、气的协调、调度,实行限电和错避峰用电,挖掘现有潜力,发挥大企业自备电厂的功效。积极与有关能源公司进行对接,争取支持,扩大能源供应量,确保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需求。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探索开发太阳能、沼气、风能、生物质能源,在旅游景区、酒店商场、公共设施等大型建筑中推行太阳能利用,扩大节电技术。着手开展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尽快摸清我市能源供需现状及预测未来能源需求,提出加强我市能源保障安全的对策建议。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迎接海南建省办特区20周年!

附件: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