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8-39℃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局地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政治 -- 中国共产党海口市委员会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8-04-1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7》  


中共海口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书 记:王为璐
副书记: 陈 辞 李鸿儒(任职至11月) 高锦全
常 委:  王为璐 陈 辞 李鸿儒(任职至 11月)
         高锦全 彭晓敏
         官宏伟(11月起任职) 徐唐先 陈宏芬
         陈 军 许 云 李恩杰(任职至11月)
副秘书长:娄东风(任职至8月) 徐 涛 程国林
          王小军 王小峰 李 杰(8月起任职) 符 鸣(9月起任职)

中共海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李鸿儒(任职至11月)
官宏伟(11月起任职)
副书记: 柯景祥(任职至10月)王云霞
   隋夕岭(9月起任职)
常 委: 李鸿儒(任职至11月)
         官宏伟(11月起任职) 柯景祥 王云霞
隋夕岭(9月起任职)朱韶雄 陈世富
张百炼 李小华

市委工作部门
市委办公厅
组 织 部
部 长:陈宏芬(兼)
宣 传 部
部 长:陈 军(兼)
统 战 部
部 长: 林北川(兼)
政法委员会
书 记: 彭晓敏(兼)
市委派出机构
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市委工作部门管理单位
市委政策研究室
主 任:程国林(兼)
市委督查室
主 任:王 克
市委机要局
局 长:吴 琼
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
主任(局长):吴仁武
老干部局
局 长: 农世权
对外宣传办公室(新闻中心)
主 任: 冼心福(任职至10月)
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 任: 侯多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 任: 李新富(兼)
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市委党校
常务副校长:董建中
海口晚报社
社 长: 刘志力
海口广播电视局
局(台)长:孔德明
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 任:王小锋(任职至9月)
陈纯英(9月起任职)

市委工作

【综述】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构建和谐海口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开局。
【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强化又好又快发展理念。强调好字当头,既好又快、又好又快。通过各种会议和途径,把全市人民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开创“十一五”良好开局上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市委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继续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四地一中心”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并从体制、财政、管理、政策等方面引导各种资源向社会事业倾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出台《市委关于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若干决定》、《市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启动168个文明生态村创建。四是坚持以民为本,解决民生问题。年初,市委、市政府公开向全社会承诺为民办实事20项。到年底,除2项需跨年度完成外,其他18项事项全部兑现。同时解决就业、饮水、教育、看病、低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五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市委多次强调“发展是政绩、社会稳定也是政绩”。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在重大节假日期间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治安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交通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实现在全国敏感时期全市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无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治安案件和事故、无集体进京上访事件的三个“零”工作目标。
【突出经济大特区省会的“特”字】    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经济大特区省会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破除一切思想禁锢和体制障碍,在改革中创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特色。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港口经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海口市工业的跨跃式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旅游业的超常规发展、生物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加快形成“四地一中心”产业发展新格局。
【构建和谐海口总体思路】  市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提出狠抓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创新发展、保持稳定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到2020年,把海口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省会城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是:到2010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000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2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城市化水平超过6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吨标准煤以内;到2020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56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乡居民收入和各项社会指标同步增长。
主要思路:一是以又好又快发展促和谐,夯实构建和谐海口的物质基础;二是以社会事业进步促和谐,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三是以制度建设促和谐,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四是以文化建设促和谐,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五是以完善社会管理促和谐,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六是以加强党的领导促和谐,形成构建和谐海口的强大合力。
【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市长接待日、公检法领导接待日制度,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市除公安及部分双管单位外,共计33家单位334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进入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受理办件13.05万宗,办结12.7万宗,承诺期限内审结率高于97%。组织开展历时3个月的投资环境建设监督评议评价活动,群众满意率和2005年相比提高23个百分点。继续实施行政首长责任制,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好的进行问责,政务环境明显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民办实事】  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市城镇新增30156个就业岗位,其中550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518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贵、安全饮水难、部分自然村行路难等问题。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D级危房改造3.9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5万平方米,荣获全省一等奖。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4476.3 万元杂费,免除课本费948万元,补助城镇低保、特困居民子女生活费64.34 万元,筹集100多万元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已有 47.4万人进入合作医疗范围,参与率达94.8%。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7个村庄1.98万人的饮水问题。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提高城镇低保标准,26.7万户次、50万人次进入低保范围,发放低保金2750万元。投入2000多万元,解决了300户特困居民的住房问题。投入9500万元,完成小街小巷道路整治418条,路灯安装784条。实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程,为困难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严格实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为118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57.16万元,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启动“公交下乡”工程,全部开通了市区到各镇公交线路。实施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完成了8条农村公路建设和8个乡镇渡口、渡船改造项目。
【党的建设】  海口市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这个第一工程,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为契机,紧紧抓住换届的契机,切实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认真抓好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班子。全市4个区、23个镇的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全面实现了市委的人事安排意图,达到了“增进团结,振奋人心,谋求发展,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实现了工作、作风“双丰收”。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自身作风建设的意见》、《市直单位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则》为重点,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在基层的特点,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开展“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开展找党员活动,找到2100多名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104家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建立了党组织,促进了企业发展。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密切党群关系。海口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研,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以良好作风促政风带民风。继续强化“一岗双责”制度,不断完善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五个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七次全会】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于2006年8月23日在海口市召开。会议应到市委委员31人,实到30人;应到市委候补委员2人,实到2人。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工作,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海口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为璐同志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推动海口又好又快发展》的总结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海口市委关于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八次全会】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于2006年11月15日在海口市召开。会议应到市委委员31人,实到29人;应到市委候补委员2人,实到2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为璐同志就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了讲话。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1月下旬在海口市召开。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九次全会】   中共海口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于2006年11月28日在海口市召开。 会议应到市委委员29人,实到27人;应到市委候补委员2人,实到2人。会议确定海南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23名和海口市出席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48名;还递补两名中共海口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为璐同志作了讲话,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推动海口市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24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年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农业增加值32亿元,年均增长7 %,农、林、牧、渔产值比例调整为30:4:50:13;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年均增长8%;三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全市65%以上自然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四是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任务,所有镇、建制村和部分自然村基本通硬化路,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提出12个方面43条意见,主要有: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十一五”时期,“三农”计划资金安排18亿元,占政府投资的6%。二是发展都市型农业。重点发展畜牧、水果、反季节瓜菜、水产、花卉等六大特色产业,着力建设出岛、出口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加工基地,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发展打工经济等。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通畅工程,解决安全卫生饮水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五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重点建设永兴、东山、红旗、大致坡、三江、新坡、龙塘、旧州、云龙、三门坡10个中心镇。五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六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六是强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6年8月23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五大目标:一是主城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1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达123.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二是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提高8%。三是小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初步形成功能较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适度的城镇体系。四是城乡互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市区镇齐动”格局。
提出五个方面23条具体意见,主要有:一是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规划50平方公里组建长流新区,加快城乡结合部建设,将府城、长流、灵山、海秀、城西、西秀6个镇并入主城区。完善琼北交通体系,打造琼北地区1小时经济圈。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城市化动力。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筹建出口加工区,建设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增强海口对全省的服务功能。三是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抓好重点镇和示范村规划,市财政对每个重点镇投入1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集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镇。四是强化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产业互动、文化互动。
【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  市委成立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委关于筹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方案》,组织指导、协调整个筹备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代表选举、会议文件、会议议程日程等工作。
按照市委要求,市委办公厅就文件起草、会场布置、会务工作、会议协调、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六大方面作了明确安排。从6月份开始,先后对党代会报告组织了4次大讨论和17次修改,工作报告审议稿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从10月份开始,海口市委办公厅全员加班加点,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会议文件资料的起草、编制和会务筹备等工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有会议文件20个,主持词25个,会上印发材料11个,涉密文件6个,文件总页数近1000页。组织协调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市府办等部门100多人,切实做好有关筹备工作。
(王 飞)

纪检工作

【简述】 2006年,海口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认真贯彻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省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落实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全市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2月17日召开市纪委第六次全会,研究部署全年工作任务。
【推进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市委〈具体意见〉2006年工作要点》,将2006年的109项任务分解到46个责任单位。各责任牵头单位对任务进行分工,并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结合各单位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具体意见〉的通知》。制定了牵头部门职责分工制度和协调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使贯彻《实施纲要》能结合海口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廉洁自律工作】 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大操大办收钱敛财的规定》转发至全市各单位,严肃纪律,加强防范。下发《关于2006年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工作严禁奢侈浪费行为的通知》,加强对两节期间落实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全市举行讨论会90多场次,各级党政负责人讲党课95人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习黄成模、林建智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加强示范教育,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唱廉政歌曲、举办廉政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督促各单位开好领导民主生活会,会同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召开2006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对全市各单位召开换届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了部署。认真执行“三谈两述制度”,市、区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共115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316人次,诫勉谈话29人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1665人,市122名处级干部提拔任用前按规定征求市纪委的意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监督和督促各单位认真执行《关于市直单位领导班子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各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严肃换届组织人事纪律】 下发了《关于在换届工作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和《关于换届期间进一步严明纪律的通知》,对换届期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提出具体要求。成立换届作风和纪律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派出4个巡视组和8个巡视检查组,分别对全市换届作风纪律以及市委“两节”、换届期间“十禁十要”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防止和纠正了换届中违法违纪问题,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换届组织人事纪律案件,及时将该案查处情况向全市进行通报,增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换届组织人事纪律的意识,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落实署实名举报有功人员奖励制度。3月份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办案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办案经验,探索改进查办案件的有效措施和办法。2006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1340件,办结1276件,办结率95.2%。立案32宗,处分违纪人员36人,其中党纪处分20人(开除党籍7人,留党察看1人,严重警告8人,警告4人),6人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受处分人员,处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18人,一般干部6人,其他人员10人。进一步重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结合查办案件整章建制,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管理,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发案率比2005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查办案件的同时,为一些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利。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立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全市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59宗,收缴赃款836.7万元。
【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加强对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情况的监督,积极探索构建失地农民社保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清还建筑领域工程款6177.2万元。积极开展维护劳动者权益专项检查,共为1183名企事业职工和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457万元,建立并实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有效遏制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成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机构,编制《海口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采购药品基本目录》,建立议标专家库,进一步规范医药购销行为。取缔无证行医黑诊所468家,查处超范围行医112家;罚没假药32个品种226件,共计37万元;查处违法医药广告263条。对教育乱收费进行专项治理,严格规范中小学“一费制”收费办法,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32宗。此外,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企业改制中维护职工利益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加强海口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规范镇村财务管理,及地总结推广秀英区西秀镇的做法和经验,全市24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财民理镇监管制度。积极探索镇(街道)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子。充实和加强农村基层纪检力量,在各行政村党支部配备纪检委员,成立纪检监督小组,确保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对镇(街道)、村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轮训。积极开展下访活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行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制发了《海口市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细化为8个方面34项内容,明确落实到19个牵头部门和44个责任单位。加强考核检查,促进任务落实。对海口市四个区及海口市直71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及582名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录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认真组织党风廉政巡视,开展3次巡视检查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一岗双责”,保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
(王 莉)

组织工作

【简述】 2006年,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海口”这一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强化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重心,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坚持公道正派,树组工干部形象”这一核心,不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全市组织工作,为海口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组织保障。
【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认真扎实地抓好区镇换届工作,全市4个区、23个镇的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4个区共减少区委副书记8名,比上届减少了50%,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共增加4名;23个镇共减少班子成员职数93名,比上届减少了30%,共减少镇委副书记12名,比上届减少了25%,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共增加35名。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区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分别为42岁和40.6岁,比上届分别降低了2岁和1.8岁,大专以上学历分别占100%和90.6%,其中区班子成员本科以上学历占82%;各区党政班子中35岁左右的干部均有2名以上,各配有1名女干部,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班子各配有1名党外副职,各镇党政班子实现了省委关于要有1名女干部、1名30岁左右干部和各区要有35岁以下党政正职的要求。扩大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区党代表增加32名,比上届提高了3.5%,区委委员增加了36名,比上届提高了37.5%;镇党代表增加237名、人大代表增加43名,分别比上届提高了11.6%和3.7 %;区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两委”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均有了明显增加。同时,还实现了“增进团结,振奋人心,谋求发展,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达到了省委、市委的预期目标。
【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认真做好《干部任用条例》的制度配套工作,研究制定了《海口市市直单位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行)》,对市属单位领导班子重大问题的议事程序、范围、要求等做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高市属单位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制定出台了《海口市党政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暂行办法》,对干部交流轮岗的方法方式和目标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对部分处级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好评。研究制定了《海口市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对后备干部的结构、选拔、培养、管理、任用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提高了后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制定实施了《市委管理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任前公示期间群众反映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和《海口市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征求群众意见暂行办法》。这两个《办法》分别对群众反映问题调查核实办法和征求群众意见办法做出了具体规定,从操作层面上填补了《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中留下的空白。
【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工作基础和战斗力基础,使海口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形势要求相适应。在农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海口市农村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切实抓好村级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首次兑现了农村干部奖惩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强“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有效地促进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进一步增强。在城市社区,印发了《海口市社区干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社区干部的职责、教育管理的办法、福利待遇、奖惩规定等,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在企业,结合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海口市实行社会化管理企事业退休人员党员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企事业退休人员党员的属地教育管理。针对海口市区划调整的实际,理顺了一批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分两批次接收了省国资委介转的1785名党员党组织关系,完成了海口港务控股集团党组织的交接工作。树立了金鹿、威特、温州等“两新”组织先进典型。在党政机关,组织开展构筑“优质服务”工程,进一步转变作风,引导机关党员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学校,引导大中学校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共发展中学生党员137人,申请入党人数达1056人。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 在换届期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抵制跑官要官现象。制定下发《关于在换届工作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和《关于换届期间进一步严明纪律的通知》,对换届工作纪律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派出4个换届作风和纪律检查组、4个换届工作指导组,深入各区、镇进行指导督查,对换届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如:及时彻查了琼山区旧州镇原镇党委委员、镇政府民政助理员杜飚拉票贿选事件,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全市党性党风和换届组织人事纪律教育,有效杜绝了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现象,确保了区、镇换届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认真做好“12380”举报电话和干部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及时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处理。2006年共接到12380投诉电话1个,收到来信来访91件,办结72件,接待干部群众来访36人次。
【干部培训和人才工作】 研究制定《2006年度海口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对全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制度上、源头上避免、杜绝了各系统各单位的多重培训。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抓好处级干部理论培训,举办2期全市处级干部短期理论培训班,全市519名处级干部参加培训。举办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培训班,全市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共122人参加培训。举办组织人事系统公务员法培训班,全市组织人事干部63人参加了培训。举办1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全市48名处级干部参加培训。举办赴北京大学“新农村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专题研修班,通过学习、考察、交流,使学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认真选派学员参加上级组织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如先后选送16人次处、厅级干部参加中组部、国家职能部门和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选派47人次处、科级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农业厅、省林业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等。加强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继续抓好《海口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的起草制订工作,经过准备、调研、编制和论证等四个阶段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目前,总体规划的编制已全部完成,现拟上报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时还修订了《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海口市高层次人才管理若干规定》等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海口市党管人才工作的政策架构。做好海南省2006年度“特贴”和“省优”专家的推荐申报工作,海口市的王锐、李飞和张寿等三名同志被评为2006年度的省优专家。落实省委关于“教育卫生人才智力扶持中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计划”,协调市相关单位和部门派出17名优秀人才到中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挂职服务,同时接收并安排中部和少数民族地区17名教育、卫生人才在海口市相关单位和部门跟班学习。
【先进性教育工作】 在巩固扩大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同时,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地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海口市共有1个党委、15个党总支、303个党支部和13868名党员参加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全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党员先进性见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整顿11个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调整35名不胜任的村干部,选用15名致富能人,找到841名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有效地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着力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情况的督促检查,扎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海口市委关于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意见》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等7个方面对持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从机制上确保了共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农村帮扶工作】 下村挂职干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主题和市委提出的“加强基层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创建良好环境,提高农民素质”目标要求,坚持把“抓班子、强队伍”放在首要位置,村级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帮助整顿后进支部32个,调整不胜任村干部30名,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各种经济协会、联营体中成立党组织10个,帮助找到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农村党员300多名。坚持把“夯基础、管长远”紧紧抓在手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筹措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改善了114个村庄饮水条件,受益人口5.9万人,使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超过90%;综合整治传桂田洋等4个田洋和除险加固5宗中小型水库;全市25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帮助建立了12个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帮助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38万农民进入合作医疗范围,参合率达到75%以上。坚持把“帮民富、促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抓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3.1万人次,省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77人,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不断拓宽。坚持把“保稳定、树形象”作为政治责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培养锻炼了干部,市委及时对其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给予提拔使用,共有2位同志提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党委(党组)也起用了一部分在挂职中表现突出的干部。
【调研信息和电教工作】 围绕解决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下发了《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06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对全市组织系统2006年10个重点调研课题进行任务分配,并对承担课题的负责领导、牵头科室、执笔单位、协助单位以及时间进度、完成期限等进行了明确。深入各区等课题执笔单位认真搞好面对面指导,督促落实,提高调研课题写作质量。做好全市组织系统重点课题申报、修改、评奖工作,对获得2005年优秀调研成果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全年编辑《组工内参》共12期。全市党员电教工作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电教点661个,与2005年同比增加98个。全年制作党员电教片14部,全年播放党员电教片2644场次,观看的党员人数达20多万人次。
(冯行锐)

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工作】 通过组织老干部参加学习班、举办学习交流会、邀请专家教授上辅导课等形式,组织老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老干部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以实施“保持本色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大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坚持通报情况、参观考察等制度,组织老干部参加全市干部大会、全市经济工作通报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五·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丰富了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分期举办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讲座,每期都有200多名老干部现场聆听。坚持送书赠报制度,免费给老干部订阅670份《中国老年报》和600份《特区文摘》,半价订阅《海南日报》和《海口晚报》250份。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主题突出、方式灵活的老干部参观考察活动,考察了广东、广西等地的老干部工作、老年大学建设、关工委事业、城市建设等情况,考察了海口市中小学危房改造新成果、城市中小学建设新成就及粤海铁路运营、生态文明村建设等情况,开阔了视野。发动老干部踊跃参与老区新农村建设和庆祝建党85周年诗歌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琼山分局还组织老干部到省干部疗养院和保亭、陵水等地进行健康疗养,较好地落实了老同志老有所养。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举办一期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来自有关单位的43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培训。
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良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我市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意见》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全市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切实得到保障。加强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与管理,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劳局、市国资委共同起草了《关于做好我市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海口市企业离休干部补贴发放办法》,解决了部分企业离休干部2005年年终一次性补贴、2006年度降温费的拖欠问题及电话费发放问题。全心全意为老干部送温暖活动深入人心,全年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13件,走访慰问老干部150人次,发放慰问金39万元,妥善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23件(次),审批了20名离休干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理费。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琼山老干部活动中心先后举办各种赛事与活动30多次,每天接纳参加老干部活动的老干部共计400多人次。长寿园坚持每季度举办一期老干部健康知识讲座,协调组织市人劳局、市医院、美兰区海达街道办义务为全市老干部进行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有6000余人受益。老干部休养所坚持送医送药上门制度,把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举办了全市离退休人员“庆重阳”大型游园活动,吸引了近6000多名老同志参加。
【关心下一代工作】 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工作载休,先后组织“五老”队伍4200人,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就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戒毒禁毒和道德法制等教育,共做专题报告4270多场,受教育的青少年达66万人次。在加强青少年教育的同志,各级关工委千方百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办好事实事,广泛开展向贫困山区孩子献爱心活动,为全市2600多名幼儿作眼科检查,发动各方面力量为边远学校捐书上万册,资助贫困生20多万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8200次,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王南金)

宣传工作

【简述】 2006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海口的目标,突出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扎实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理论武装】 印发《2006年海口市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组织各级党委中心组围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学习《江泽民文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专题开展理论学习。举办加快城市化进程专题理论研讨会。举办11场“新理念·新战略·新海口”系列报告会,邀请中央党校的张志明、中国社科院的党国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温铁军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编发《2006年海口市理论中心组学习资料选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料选编》等学习资料和《加快海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论文集。组织处科级干部培训班、理论骨干培训班、政工师培训班等各种理论培训班100多场次。通过组织群众性理论宣讲会、演讲比赛、科普讲座、图片展览、新农村“理论之星”读书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理论。
【舆论宣传】 围绕海口市中心工作及重大活动,组织了“十一五”规划、“两湖四沟”清淤、欢乐节、建党85周年、见证海口80年、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换届选举、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新闻宣传,弘扬了主旋律。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召开了13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较好地引导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工作,《热带播报》等栏目从关系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小事入手,反映民生民意,推动各部门改进工作,受到群众欢迎。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全年向中央报送信息172篇,被综合采用18篇,编发45期《舆情信息》、48期《海外舆情》,及时向市领导反馈有关舆情。
【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制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组织 “知荣辱、树新风”等系列演讲比赛。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编发《海口市民文明礼仪手册》,组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到机关、社区、农村开展文明礼仪教育16场。广泛开展各种读书征文、社会实践活动和“践行八荣优秀公民”、“十大孝星”、“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个人”、“最受邻居欢迎家庭” 、“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入开展“西部助学工程”、“做文明市民”、“文明过公期”等道德实践活动。以庆祝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光辉的历程——中共一大到十六大》暨《党的光辉照椰城》大型图片展,吸引了市内外数万名观众前来观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教育基地等建设,举办了海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表彰大会暨海口市第三届青少年艺术节、“七彩童年欢乐体验·万绿园嘉年华”、“同诵德育歌、共建文明城”等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在社区成立义工站、“爱心银行”、“爱心超市”,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围绕“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的目标,把文明生态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创建载体扎实推进,召开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明生态村建设资金安排规定》,全年新建文明生态村172个,得到了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海口市被评为“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自为我市颁发了奖牌。树立先进典型,新华南路电器一条街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海口市中医药学校等22个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单位、海口市城市发展公司等8家企业被评为省文明诚信企业、滨海新村社区居委会等10个社区被评为省文明安全社区、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等2个景区被评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周先钦等16人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工作者。
【文化工作】 组织开展了万春会、欢乐节、见证海口80年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仅参加万春会的市民就超过141万人次。以冼夫人文化节、琼剧文化节和创建大致坡琼剧文化镇为载体,推动我市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积极组织“三下乡”,全年送电影、送文艺下乡达3741场次。举办了东方歌舞团“东方之珠”大型歌舞晚会、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晚会、孔祥东钢琴音乐会、中国民乐八大名家演奏晚会等25场“阳光海口、娱乐之都”精品文艺演出。新编琼剧《百年苍翠》获得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三等奖,长篇小说《十五岁的长征》等87件文学艺术作品在全国获奖。与中央电视台和省有关部门共同承办了“城市之间”、国际自行车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大型群众文艺演出33场、广场琼剧演出54场,观众达50万人次。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了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总局的审核。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立海口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草拟了《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精品文艺演出扶持政策,创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和精品文艺演出的管理机制。深化海口晚报、海口广播电视台等试点单位的改革,加强媒体非新闻类资源的组合。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2006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体育各项赛事上取得了6金3银1铜的好成绩。
【对外宣传】 结合经贸、文化、旅游、重要节庆和对外交流等大型活动,大力推介海口。2006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城市推介会上,王为璐书记作了“海口欢迎您”的主旨演讲, 10多家当地主流中、英文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发挥海口广播电视台的外宣功能,与中国城市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黄河电视台、美国斯科拉电视网络广泛开展节目合作交流活动。开展海口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和重大节庆活动策划方案征集活动,首次在西安设立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牌,进一步提高了海口的知名度。加强与中央和省内外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全年岛外媒体报道海口的新闻稿件累计超过1800多篇。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次报道我市各项工作成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队伍建设】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单位 “三项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利用集中学习、参加培训、听专题报告、读书活动等方式,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专题学习教育,宣传文化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市文明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市委宣传部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郭增哲、王绍兵被评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罗亲彪等10位同志被评为“海口市第三届优秀新闻工作者”。
(邢为坚)

统战工作

【简述】 2006年统一战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按照中央和全省统战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海口市实际,认真指导和帮助市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总商会)完成换届工作;协助做好市人大、市政协的换届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扩大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思想认识不断得到统一。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海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理论建设】 领导班子理论建设。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认真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严格考勤、检查、评比制度,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制定和完善了《中共海口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在研究和决定重大问题时做到了有章可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本部《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做好责任分解,强化责任考核,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治理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防范意识。
统战干部队伍的理论建设。组织全市统战干部,认真学习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和政策,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和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观看中央党校教授关于《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讲座的录像片,及时掌握新的统战理论知识。鼓励全市各级统战干部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一年来,全系统共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36篇,13篇参加了全省统战论文评比,1篇被选送中央统战部参加全国统战理论论文评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做好全国统战信息交流工作,派员参加全国省会城市统战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全年报送信息10余篇,2篇被中央统战部刊用,扩大了海口市在全国的影响。
【民主党派工作】 指导和协助民主党派完成换届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海口市统战工作协调会”,总结2001年换届以来,全市统战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部署2006年工作任务,要求全市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把换届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心,一切工作围绕换届工作来开展。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发[2005]5号文件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认真按照文件要求制定了《协助各民主党派做好市级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换届,优化民主党派班子结构,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三是协助各民主党派做好新一届领导班子候选人人选的民主推荐工作,与党派省委、市委进行充分协商,拟定候选人人选,并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为市委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顺利完成了民主党派和市台联换届工作。
鼓励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发挥统战部桥梁作用,协助市委组织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召开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会12场次,海口市四套班子领导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和征求意见会、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关于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座谈会等,切实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一年来,海口市各民主党派提交政协提案154件,人大议案36件,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
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海口市科级、处级党外后备干部进行重新统计,对个人基本情况作了认真细致的核实,建立人才库,为今后做好党外干部推荐工作和选拔任用打下良好基础,并积极做好3名区人大党外副主任、3名党外副区长的推荐工作,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有了明显进步;二是协助民主党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协助各党派建立和完善区级基层组织,部分党派已于2005年成立了区总支和直属支部。去年,海口市八个民主党派共发展新成员87名,其中高级职称23人,占26.4%,中级职称42人,占48.3%。
协助做好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区人大的换届工作。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市人大及各区人大党外代表的提名、推荐和选举情况;根据市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认真物色第十二届市政协委员和常委人选。把市、区人大和市政协的换届工作与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衔接起来,优化结构,不断推进海口市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海口市出台《关于加快海口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首次“海口市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彰大会”,并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这些重要举措对海口市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切实落实好《决定》精神,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组织培训工作。与市委党校等有关部门配合,组织海口市民营企业家参加“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椰城青年财富论坛”、“仲裁法知识讲座”及“非公25条学习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使企业家们深受启发。开展基层商会组织建设的调研。对基层商会会员发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机构编制、评比表彰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进一步掌握基层商会组织建设情况。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主动与担保投资公司商洽企业贷款事宜,并就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行了调查。做好市、区两级工商联的换届工作。制定换届工作方案,对兼职副会长候选人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认真细致开展工作,顺利完成市、区两级级工商联的换届工作。组织和发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教育和引导私企老板正确认识国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富而思进、服务社会。一年来,海口市企业家向社会捐款人民币3.6万元,港币1.9万元。
【海外联谊工作】 海外联谊工作,继续坚持“结识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扩大联谊面,着眼二、三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宗旨,不断扩大联谊范围。“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海外以及港澳重要社团和知名人士的沟通交流,热情邀请他们来海口考察访问。2006年,香港社会活动家、慈善家黄梁曼丽女士一行、美国南加州海南会馆林师雄先生一行以及港澳知名人士和海南乡亲代表等到海口市考察,在不断增进友谊的同时宣传海口市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员赴南美以及新西兰等国进行访问,拜会当地的华人社团和侨领,拓宽联谊范围;开展统战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对海口市留学归国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据统计,目前海口市留学归国人员33名,其中博士7人、硕士18人、学士8人,留美9人、留英6、留日7人、留德4人、留澳2人、留丹麦、意大利、新西兰各1人,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高新行业等;做好香港专项工作。加强与港澳重要社团和知名人士的交流,多次派员赴港澳开展联谊活动,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并通过增加第十二届市政协港澳委员的额数,调动和增强他们的爱国爱港情绪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专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扬,在2006年全省专项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对台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围绕做台湾人民工作这一主线,积极推进两岛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深入开展涉台宣传教育,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涉台突发事件。积极为台资企业服务。开展台企调研,掌握海口市台企的投资经营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台资企业情况的调研报告》和《海口市琼台农业合作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口市投资环境,促进台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做好台胞来琼交流活动,2006年开展了“宝岛行”琼台大学生夏令营、“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省台资企业协会成立15周年庆典等活动,主动与来琼和各界台胞进行沟通交流,全年接待来琼考察访问的台湾社团35批计638人次;积极促成市规划局信息服务中心组团赴台参加“第九届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论坛2006年年会”。加强涉台宣传。利用媒体和网络进行涉台宣传,先后协助中央4台“台商的故事”、海南电视台“两岸良缘一线牵”、海口电视台“海口新闻”等栏目对海口市台商进行采访报导,开设“华夏经纬网”海口网页,并发送新闻720多篇。
【加强民族宗教管理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积极协助海口市民族宗教局依法做好民族宗教管理工作,走访各宗教活动场所, 召开宗教联席会议,制定《海口市宗教事业建设五年规划纲要》,帮助协调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在民族宗教政策上的指导,教育和引导海口市宗教界人士关心海口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自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扶贫帮困工作】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组织统战干部和带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2006年,帮助扶贫点琼山区三门坡镇虎头村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规范学习制度,恢复正常的组织生活,指导按规定程序发展了3名新党员,壮大村党组织队伍;宣传和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人民群众治病就医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各生产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达90%,其中驻点的虎头村达到100%;帮助村庄完善基本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一条长700米、宽3米的环村路,修整和改善驻村灯光球场设施;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开展下乡义诊、义教、法律咨询、帮困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医疗界的党派成员到琼山区三门坡镇虎头村为400多人次进行义务诊疗,发送药品3万多元。全年,统一战线系统各界,用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累计56.85万元。
(陆 涓)

对 台 事 务

【对台经济工作】 (1)对台招商引资工作。据统计,2006年1-11月份,又有9家台资企业在海口市落户,注册资金累计1243万美元。台资在外资中所占的比例,已由90年代中后期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港澳资金。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以生产电路板出口为主的海南正红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海口落户,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目前,实际投入已达2500万美元,最近,该公司董事会又决定再购地建厂房,以增加生产线,生产规模还要再扩大;又如:以加工水产品出口为主的台湾控股合资企业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海口落户,注册资金6000万人民币,目前,总投资已达1.2亿人民币。这两家企业无论是注册资金或投资总额都相当于甚至超过90年代中后期每年新增几十家台资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和投资总额。(2)对台资企业跟踪服务工作。2006年,市台办把安商、扶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常下企业了解情况,对台商投诉和反映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如:部分台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市台办积极做好金融部门与台资企业的穿针引线工作。台办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并带引国家开发银行海南分行有关负责人分别到市生产规模较大的台资企业六和机械公司、蔚蓝海洋公司、钟堡木业公司、南堡木业公司、泰龙房地产公司、正红科技公司和新海洋公司等7家企业洽谈有关贷款事宜。2006年,市台办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该市台资企业投诉和反映的问题累计21起。其中有:贷款问题、土地纠纷问题、合同纠纷问题、土地补偿问题、治安问题、寻找合作伙伴问题、换发土地证引发的相关问题、台商在琼子女读书问题和办理多次往返签证问题等。(3)建立台资企业档案。为了掌握每家台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进一步完善市台资企业资料库,在开展对市台资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对每家企业进行造册登记,建立了台资企业档案近200份。
【专题调研工作】 从5月份开始,市台办对全市台资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共走访近200家台资企业,涉及工业、农业、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行业。为让市委、市政府了解全市台资企业的情况,市台办撰写出五千多字的《关于台资企业情况的调研报告》。全面反映了当前投资海口市的台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该市投资环境,促进台资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海口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献计献策。
【涉台宣传教育工作】 涉台宣传教育工作是对台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1)协助各级新闻媒体做好台胞和台资企业的采访工作。6月份和10月份,协助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新闻部的记者、“台商的故事”栏目的记者、海南电视台“两岸良缘一线牵”栏目的记者和海口电视台“海口新闻”栏目的记者等做好采访台商、台胞和台资企业工作。(2)利用网络进行对台宣传。坚持每天从新闻媒体摘录、编写海口新闻发送到“华厦经纬网”,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海口的情况,扩大海口的影响。年内共发送新闻计720多篇。“华厦经纬网”海口网页的开通,标志着海口市的对台宣传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编辑出版内部刊物。2006年来共编辑出版《台办工作》三期;《台情简报》八期;《台港澳信息》四期。
【两岸联络、交流工作】 (1)配合省台办做好“宝岛行”琼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在海口活动的各项工作。7月18日至25日,省台办在省内举办“宝岛行” 琼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市台办积极协助做好五公祠和火山口公园等景点的参观安排工作。(2)配合有关部门作好“两岸农业合作论坛”有关工作。10月中旬,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一行到琼海博鳌参加“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市台办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美兰机场到海口东线高速路口路段的环境整治、治安和宣传造势工作。(3)协助省台协做好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的有关工作。(4)协助市规划局信息服务中心办理赴台交流立项有关手续。(5)举办台商庆元宵团拜会。2月10日,邀请在琼过年的台商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共35位嘉宾一起欢度元宵佳节。并给与会嘉宾每人赠送一件海南岛服作为留念。(6)加强与台湾各界人士及驻琼台商的联系。元旦至春节期间,给台湾各界新老朋友及在琼台商寄发贺年片计200多张,上门拜访在海口过年的台商计30多人。上门慰问第一代老台胞、老台胞遗孀和生活较困难的第二、第三代台胞,给他们送去年货、月饼和慰问金。共慰问了25人,送去慰问金累计12600元。(7)做好台胞接待工作。2006年接待前来海口市进行商务考察、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台湾社团共35批计638人次。
【其它涉台工作】 完成市政府交给的撰写《海口市琼台农业合作情况汇报》材料工作。2月中旬,省人大领导将带领有关人员对海口市琼台农业合作情况进行调研,在时间紧、任务重,农业部门又无法提供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市台办加班加点突击,自行收集、整理了《海口市琼台农业合作情况汇报》等有关材料。配合公安部门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3月底,有一台胞在秀英区秀华路南洋批发市场6025号铺面死亡,经公安部门调查和法医初步检查,初步判断为自然死亡。接到市公安局的通知后,市台办立即书面报告省台办,并请省台办通过国台办通知其在台的亲人尽快来海口处理死者的后事。完成《关于贯彻落实 “爱民固边 ”的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配合市农业局、市政协办理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号提案“关于成立海口台湾农业交流合作协会的建议”和第243号提案“关于邀请在琼台商代表列席政协会议的建议”涉台工作的提案。协助市政协做好汇报材料等工作。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委员于6月5日来海口市开展“台商在琼租地问题”的专题调研,市台办撰写了《海口市台资农业企业租用土地纠纷有关情况的报告》,并安排问题较突出的“海南益华水产繁殖有限公司”和“海南依信油脂有限公司”等二家台资企业作为重点调研单位。配合市政府有关领导做好赴台交流汇报材料等工作。7月中旬,市政府组织海口市农林系统部分单位的领导以及四个区分管农业的领导到台湾考察农业项目,市台办按时完成了《海台农业合作情况》和《领导讲话稿》等书面材料。按时完成市政府《海口大辞典》中“海口对台工作”部分的撰写工作。做好市台办合作用地的诉讼工作。11月初,市台办与海南大弘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正式委托其负责市台办台胞接待服务中心项目用地的诉讼工作。及时处理台商、台胞和台属来信计18件。
(郭 勇)

党校工作

  2006年,海口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受换届影响,无法正常开班,因而培训规模较小。全年举办的主体班包括:五类七期培训班,共培训892人次。其中: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培训班1期,培训142人次;初任公务员培训班2期,培训117人次;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2期,培训519人次;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66人次;处级干部进修班1期,培训48人次。此外,还与海口市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联合举办了4期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321人;为海南省工商银行举办了一期入党培养对象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17人;部分教师深入区县为基层培训班授课,参训干部达600人以上。认真抓好学历教育工作,继续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今年各类学科报考人数达262人,已正式录取并报名注册的本科班、大专班学员88人。
2006年党校科研工作情况:已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初稿,并已通过初审;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两项,提交的研究报告7篇,均已收入课题成果;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两项;主持并完成市区级课题研究三项,获省社科奖励项目两个。在红旗文稿、中国改革、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5篇,在省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10篇;在市级报刊公开发表论文16篇。参加省级研讨会15人次,提交论文8篇;参加市级研讨会10人次,提交论文6篇。
海口市各区党校撤销后,海口党校从琼山区党校的在职教师中择优调入4名教师,不但充实了海口党校的教师队伍,还实现了全市党校人才资源的统一整合和有效配置,意义深远。海口党校网站(网址:www.hkdx.gov.cn)的开通,扩大了党校的办学平台,实现了党校理论宣传阵地的多元化。
目前,“一校两院”(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行“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体制,现有编制为64人(包括市委讲师团的4个编制在内)。市委党校除了直接管辖市委讲师团之外,还设有办公室、教务科、行政科、联合办学部、政治教研室、经济教研室、行政法学教研室、科学文化信息教研室、科研开发部、图书馆等10个科室。年底,“一校两院”的在编教职工共48人,其中:干部、教师4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3%;专业技术人员2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12人,助教或教员8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
(孔 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