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海口市气象台2024年4月29日8时发布未来3天天气预报 天气现象:西南风3-4级 风向风速:28-39℃

文献  法规 -- 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8-04-1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7》  

关于2006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7年1月29日在海口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海口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6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7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财政工作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财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全面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快财政改革和创新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科学理财观念,财政收入大幅提升
  四年来,我市财政发展坚持以构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基础,以做大做强省会城市财政为目标,以提高政府财政能力为重点,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我市财政呈现出支柱税种逐步增多、财政总量跨越式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可喜局面。2003—2006年财政总收入(来源地)分别突破40亿、50亿、60亿及70亿元大关,增长率分别为30.8 %、20.2 %、18.2 %、15.2%;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27.5%、15.5 %、17.3 %、21.1%,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收入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二)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支出结构日趋优化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政权建设、三农、教科文卫、社会保障、政府债务等支出的需要,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扶持弱势群体,全面建设和谐社会。2003-2006年,我市财政对“三农”、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分别累计投入3.9亿元、15.5亿元、0.8亿元、2.4亿元、5.4亿元、4.3亿元,年均增长38%、15%、184%、15%、17%、18%;2005-2006年我市拨付为民办实事资金6.8亿元(含预算内资金、国债、开行贷款等,其中2005年2.87亿元、2006年3.93亿元)。
  (三)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财政“蛋糕”不断增大
  四年来我市财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扶持、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产业,不断加强财源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打好财源基础。截至2006年底,我市累计利用国债、开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等达到70.5亿元,建成了世纪大桥、白沙门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八大工程”, 加快了“药谷”、狮子岭“飞地工业”等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投资环境;二是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引进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维王是瑷(VTI)生物研究院,鼓励企业组建多家医药研究所,扶持中改院、海口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大大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积极利用中央优惠政策,全面盘活我市房地产业,丰富财源建设。截至2006年底,我市累计利用处置积压房地产中央专项补助资金31,522万元,盘活了455万平方米半拉子工程,带动了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四是积极推进燃油价格改革,扶持经济行业发展。2006年我市对因成品油提价而受到影响的渔业、城市公交、城市出租车、农村道路客运经营等四大行业共安排补贴款3,158万元,实际已发放3,088万元,发放率为97.8%。
  (四)制定财政发展规划,促进财政稳健发展
  为确保我市财政工作的统筹规划,提高财政工作的前瞻性,我局2004年底成立了“十一五”财政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于2006年4月完成了《海口市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该规划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五”时期我市财政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科学预测了“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的发展目标,以发展的思维来全面指导今后的各项工作,确保我市财政稳健发展。
  (五)加快财政改革步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年来,我市财政不断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创新财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一是不断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现行市区财政管理体制从2003年开始,执行过程中又增加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作为共享税种,逐步理顺市、区财政分配关系;二是努力创新工业园区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4+1”(四个区和保税区)的发展模式开发建设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做到“谁开发,谁受益”,形成多级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为现有体制注入活力;三是积极开展体制调研工作。做好市区可支配财力、财政供养人员的摸底统计工作,全面清理检查村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和推行村财镇管改革做好准备。
  2.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设立财政国库支付局,建立财政支付网络系统和财政支付软件系统,形成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集预算控制、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支付于一体,实现财政、银行、预算部门三方对账和双渠道监控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目前市直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预算单位有122家,截至2006年底集中支付资金规模已达5.8亿元,进一步增强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调度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认真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省财政厅的工作部署,2006年我局全面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是制定《海口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二是完成了对全市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培训工作;三是完成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试编2006年部门预算,做好新旧科目转换工作。
  4.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与改革。
  一是制定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预算编制管理;二是制定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市级领导出国专项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本级预算资金管理;三是全面梳理财政业务流程,做到预算统管预算指标入口和国库统管预算资金出口的规范化归口管理,进一步规范市本级财政资金的申拨、审批、拨付程序;四是制定市本级预算外统筹资金收支计划编制执行办法,实行综合预算,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服务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5.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目前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型、效益型、质量型、计划型、规范型、廉洁型”六个特点。采购范围从一般货物逐步拓展到服务、工程领域。采购资金从一般预算资金逐步扩大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债务资金。采购规模逐年扩大,从2003年的3,969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14,982万元,增长了2.77倍。严格执行《海南省2006年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制定《海口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实施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方案》,积极做好药品集中采购的前期准备工作。
  6.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我局以省财政厅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市本级财政内部网络建设和系统安全建设,实现市区两级财政信息网络化和主要财政性资金纳入信息系统控制管理,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7.全面清理和规范账户管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针对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现有60多个账户进行撤销和归并,做到一类资金只设一个账户,取消不必要的过渡账户。同时还引入财政性资金代理行、清算行资金结算服务竞争机制,推进财政性资金理财工作。
  8.积极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在保证“吃饭”的前提下,在财政支出预算中适当安排偿债资金;二是大力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土地经营及清缴历年土地出让金的方式来筹集部分偿债资金;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的管理,强化风险控制。2003-2006年累计安排债务支出13.7亿元,确保了政府贷款本息的及时偿还,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
  (六)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财经秩序明显改善
  按照省财政厅提出的“三个统筹”(即统筹制定财政监督计划、统筹整合财政监督力量、统筹使用财政监督成果)要求,通过开展“收支两条线”、财务税收、财经纪律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等形式多样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有效遏制了“三乱”、公款私存和私设“小金库”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整顿了财经秩序。2003年以来共查出应上缴各项税费及其他违规违纪资金64,989万元。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管理
  四年来,我局通过制定“十不准”、“四个一”和“四个严”等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反商业贿赂“三个方面、四个领域、一个环节”的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等,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科学、创新、服务、务实、高效、廉洁”的财政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干部综合业务培训,制定教育奖励制度、荣誉优秀奖励制度和岗位职责双互责任制(AB角制度)等,全面营造“民主、多元、活力、和谐”的发展氛围,促进财政事业与财政人的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市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开创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同时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现行财政体制制约,财力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不强,可用财力增长相当困难,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受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 “三低一小”和税基比较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逐年加大,财源基础亟待夯实;三是改革增资和债务支出等刚性增支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四是财政管理手段仍显落后,财政监管力度有待加强,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财政今后通过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00,778万元(来源地,下同),完成预算的100.2%,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2,984万元,完成预算的106.3%,增长21.3%(一般预算收入211,2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4.3%,增长17.9%;基金收入51,696万元,完成预算的115.4%,增长37.4%);上划中央、省收入437,794万元,完成预算的96.9%,增长11.8%。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88,1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2,984万元;省级补助收入122,76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2,445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382,70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379,966万元,完成预算的105.1%,增长17%;上解省支出2,73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5,49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403万元,净结余91万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收入358,09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356万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22%;省补助收入122,76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972万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支出352,603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259,698万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长21.9%;补助区支出90,167万元;上解省支出2,73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5,49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403万元,净结余91万元(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些变动)。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财政部门扎实抓好各项财政工作,超额完成了开局之年的预算任务。
  (一)加强收入动态监管,超额完成收入任务
  2006年,我市财政部门针对税收收入序时进度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对策,全面加强对收入的动态监管,确保了全年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一是定期召开财税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切实加强与各征收部门及各区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研究应对措施。二是成立财政收入挖潜、清欠、督查等工作小组,全面加强收入征管;三是加强财政收入动态跟踪监控分析,及时掌握收入情况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进度的各种因素。
  2006年财政收入的特点主要有: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00,778万元,增长15.2%,圆满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突破70亿大关的奋斗目标,超额完成了年度预算收入任务;非税收入完成97,116万元,比上年增收21,679万元,增长28.6%,确保了全年收入任务的完成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收,但同时非税收入比例过大,也直接制约了财政对财力的调控能力;部分税种未能完成年度预算,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支出
  1.优先保证“三个确保”。
  2006年市本级共安排人员支出47,72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7,158万元,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经费的及时足额发放;安排公用支出10,799万元、项目支出 22,587万元,确保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政权建设需要。
  2.重点保障支农资金,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
  2006年市本级专项支出共投入支农资金3,976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出1,952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 279万元、农业发展风险资金491万元、劳动力转移工作经费354万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300万元、无疫区防治经费300万元、人畜饮水工程300万元,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发展。
  3.加大教科文卫投入,协调社会事业发展。
  2006年我市继续加大对科教文卫的投入,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逐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文体、卫生事业,全面协调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教育事业。2006市本级专项支出共投入10,391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其中:教育费附加7,300万元、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免除杂费补助2,274万元、农村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免除课本费补助717万元、市长奖教奖励基金100万元。此外市本级还投入7,792万元完成了全市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取得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是科技事业。2006年市本级专项支出共投入1,211万元用于科技三项费用,其中:科技三项费1,000万元、发展高新技术发展资金203万元。
  三是文体卫生事业。2006年市本级专项支出共投入2,463万元用于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其中:节庆及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016万元、文体活动经费200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97万元、离休干部医疗费补助1,000万元、农民工工伤医疗补助100万元、创建国家先进卫生城市专项经费150万元。
  4.关注弱势群体,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2006年我市积极利用财政投入、小额贷款担保等措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2006年市本级共投入2,057万元用于扶持弱势群体支出,其中:就业再就业及培训经费354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0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97万元、“两节”特困职工生活补助431万元、困难劳模援助基金30万元、廉价住房补贴支出200万元、破产关闭企业离休干部补助经费55万元、老人及学生乘车优惠补贴90万元。
  2006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件为民办实事事项,实际下达的计划资金39,324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完成下达计划的100%,除“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害能力”和“改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件”两项需跨年度完成外,余下的18件实事已全部完成。
  5.大力支持维稳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海口。
  加大政法系统经费投入,提高预防和打击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构建和谐新海口。
  2006年市本级共安排维稳专项支出1,968万元,其中:双拥经费427万元、见义勇为奖励资金11万元、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及自主择业等补助297万元、公安工作经费501万元、办案奖励资金50万元、举报毒品犯罪奖励资金152万元、戒毒宣传及康复基地建设经费500万元等。
  6.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我市财政部门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2006年市本级共投入扶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989万元,其中:安排工业发展资金6,200万元用于完善保税高新区、“药谷”园区、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打造一批成熟的工业运行载体;安排国有企业改制资金7,500万元,用于国有企业等改制职工安置成本支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 安排扶持航空企业发展专项经费4,131万元和石油价格财政补贴款3,158万元,扶持经济行业发展。
  7.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经济投资环境。
  2006年市本级共安排城市治理等专项经费2,725万元,其中: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费2,069万元、环保治污经费344万元、小街小巷改造经费312万元。
  8.及时偿还政府债务,积极防范财政风险。
  2006年市本级共安排债务性支出48,484万元,其中:偿还政府贷款本息46,210万元(开行贷款本息30,014万元、国债贷款本息6,941万元、外国政府贷款本息 6,201万元、归还省工业发展资金借款利息2,100万元、其他国内金融贷款本息954万元); 偿还历年工程欠款2,274万元。
  三、未来五年的财政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政府公共资源重点向弱势群体倾斜;改革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财政总收入目标
  根据今后五年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到2011年,我市财政总收入(来源地)预期达到114亿元,年均增长11%。
  (三)主要对策措施
  一是加大扶持经济发展,努力壮大财政实力;二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是强化收入征管机制,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四是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运行机制;五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六是加大政府债务监管,积极防范财政风险;七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四、2007年海口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预算概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792,200万元,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2,531万元,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236,731万元,增长12%;基金收入65,800万元,增长27.4%);上划中央、省收入489,669万元,增长11.8%。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437,768万元,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2,531万元;省补助收入129,74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5,494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总支出437,61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434,618万元;上解省支出3,00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150万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收入404,89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9,662万元,增长15.6%;省补助收入129,74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5,494万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支出404,74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304,618万元,增长16.5%;补助区支出97,131万元;上解省支出3,00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150万元。
  (二)支出要点
  2007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总支出(不含补助区级支出)307,618万元,主要构成有:部门预算支出92,693万元(人员支出44,185万元,增长4.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7,490万元,增长4.6%;公用定额支出11,532万元,增长6.8%;项目支出29,486万元,增长30.5%),占30.1%,增长11.8%;专项支出151,225万元,占49.2%,增长19.6%;省级追加支出22,000万元,占7.2%,增长23%;总预备费7,000万元,占2.3%,增长16.7%;上解省支出3,000万元,占1%,增长50%;基金支出31,700万元,占10.3%,增长217%。
  2007年市本级财政支出的安排将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在确保工资、津补贴及离退休费的正常发放,政权的正常运转,以及“三农”、教育、科技、债务等重点支出基础上,将突出保障民生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彰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体现公共财政特点最突出的一年。
  需要说明的是,本预算草案安排的各项支出均为预算内财政资金,不含由市发改局统筹安排的国债资金、开行贷款、国内金融贷款以及工业发展资金等预算外资金。
  1.坚持优先保证“三个确保”。
  2007年市本级部门预算安排人员支出44,18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7,490万元,专项预留新增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支出14,000万元、工资改革增资和正常调资12,100万元,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经费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推行;安排公用支出11,532万元、项目支出29,486万元,保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2.坚持为民办实事。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市低保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扶持弱势群体。
  2007年扶持弱势群体专项支出预算3,304万元,增长42.4%,具体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50万元、就业再就业及培训经费500万元、“两节”特困职工生活补助1,200万元、离休干部及遗属生活补助166万元、归侨退休职工生活补助50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00万元、困难劳模援助基金30万元、廉价住房租金补贴200万元、破产关闭企业离休干部补助经费100万元、老人及学生乘车优惠补贴100万元。
  2007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事项为25项,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为6.2亿元(资金来源包括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开行贷款以及财政预算内资金等),其中财政预算内资金为1.15亿元(不含教育费附加资金),项目涵盖教育、“三农”、卫生、城乡低保等内容,扶持弱势群体专项支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3.坚持大力扶持“三农”。
  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三农”专项支出预算5,768万元,增长37.7%,具体包括:农田基本水利建设支出2,4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配套资金400万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5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经费580万元、农业发展风险资金500万元、农贸市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经费50万元、无疫区防治经费500万元、海域使用金专项经费500万元、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奖励经费38万元。
  4.坚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教育方面。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2007年教育专项支出预算14,974万元,增长21.1%,具体包括:教育费附加8,800万元、市长奖教奖学基金100万元、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免除杂费补助2,913万元、农村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免除课本费补助949万元、寄宿生生活费补贴资金351万元、农村学校公用经费80万元、市技校电子电工实训基地配套资金150万元、残疾大学生奖励资金10万元、教育费附加安排的其他教育支出(含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资金448万元)。
  (2)科学方面。
  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科学普及的投入,完善科技自主创新推广机制。
  2007年科学专项支出预算1,770万元,增长14.2%,具体包括:科技三项费1,15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经费20万元、专利资助经费100万元。
  (3)文体卫生方面。
  加快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2007年文体卫生专项支出预算4,772万元,增长92.4%,具体包括:节庆及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500万元、文体活动经费400万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费55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100万元、离休干部医疗费补助1,326万元、离休干部医疗挤占基本医疗费591万元、农民工工伤医疗补助100万元、创建国家先进卫生城市专项经费150万元、卫生事业专项550万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300万元、精神病人收容费100万元、计划免疫常规免疫经费60万元、疾病控制防治经费50万元、合管办工作经费40万元)。
  5.坚持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007年城市环境治理专项支出预算2,300万元,具体包括: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费2,000万元,环保治污经费300万元。
  6.坚持维护社会稳定。
  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07年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支出预算2,490万元,增长12.7%,具体包括:法律下乡工作经费30万元、双拥经费400万元、见义勇为奖励资金50万元、办案奖励资金50万元、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及自主择业等补助500万元、公安干警工作经费800万元、戒毒宣传及康复基地建设经费200万元、举报毒品犯罪奖励资金180万元、缉毒办案工作经费70万元、法律援助经费150万元、立法专项经费30万元、“法轮功”人员感化教育经费30万元。
  7.坚持支持经济发展。
  继续扶持经济发展,切实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2007年财政扶持经济发展专项支出预算6,800万元,具体包括:保税区(高新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500万元、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市名牌产品奖励经费300万元、海口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经费100万元、新增进港航班及旅客奖励经费500万元、扶持航空企业发展专项经费200万元。
  8.坚持防范财政风险。
  优先安排政府贷款的还本付息支出,妥善处理政府历年工程欠款,维护政府信誉,防范财政风险。
  2007年债务专项支出预算59,130万元,下降2.7%,具体包括:偿还政府贷款本息支出54,130万元(国债贷款本息7,027万元、外国政府贷款本息6,963万元、开行贷款本息34,479万元、国内金融贷款本息5,661万元),解决拖欠款支出5,000万元。
  (三)财政管理与改革
  1.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一是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实施“大项目、大企业”推动战略,提升大项目、大企业辐射拉动作用,努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基础。二是加强与税收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征管体制和征管模式,健全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堵塞征收漏洞,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均衡入库。三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2.合理安排财政资金,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保工资、保正常经费、保政权建设的同时,财政资金继续向农业、教育、科技、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城乡救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倾斜。
  3.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运行机制。
  (1)重新确定市对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根据省重新调整我市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关精神,在明确市区事权、财权划分和确保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重新确定市对区财政分税制管理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各区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规范预算分配行为,加强预算约束力;以规范地方政府负债管理为重点,逐步建立政府债务预算编审制度和监控预警机制;以项目预算评价为起点,逐步建立财政运行总体评价体系。
  (3)构建政府公共账户体系。
  通过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三维预算,形成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统一的公共账户、总账户和部门账户。合理调整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统一形成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反映政府收支计划的公共账户体系,实现预算与执行、决算的有效衔接。
  (4)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
  从2007年1月1日起,市本级预算单位逐步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并扩大财政资金支付范围,各区分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5)规范政府资产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第35号、36号令,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体制要求,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人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人负责。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国有资产购置和处置的报批或备案制度。研究制定资产管理的配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6)推动农村综合改革。
  实施村财镇管、民理乡用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全面应用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GFMIS)。
  将市本级财政资金全部纳入GFMIS系统管理,进一步梳理财政业务模式和流程,促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8)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制定《海口市2007年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组织实施药品集中采购。
  (9)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补贴工作。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有关精神,在做好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运用行政手段推行“阳光津贴补贴”政策,解决不同部门(单位)之间公务员待遇落差问题,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的成果。
  (10)加强政府债务统一归口管理。
  切实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全面掌握现有债务的规模与结构,尽可能将已到期政府债务纳入预算安排,及时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确保政府债务本息的及时偿还,维护政府信誉,防范财政风险。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财政事业与财政人和谐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和“十一五”财政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省财政厅开展“财政管理年”的有关精神,全面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促进财政事业与财政人的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07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