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3-34℃ 天气现象:多云,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东到东南风3-4级

特辑 --   十五回眸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8-05-2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6》  

  【概述】 新世纪头五年,是海口市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进入新世纪的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口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四次全会以来的省委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致力实施优势产业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城市化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科教兴市战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较好地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经济发展】 “十五”时期,海口市围绕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两地一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科教兴市’步伐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十五’期间,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初步实现现代化,把海口建设成为功能比较齐全、服务水平良好的省会城市”的“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增强中心城市功能,营造一流人居环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由2000年的175.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 301.35亿元,年均增长12.1%,达到"十五"年均增长10%以上的要求;人均生产总值由12471元增加到17418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由2000年的23.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0.83亿元,增长了一倍多,年均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77.1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7.17亿元,年均增长12.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8.8:24.7:66.5调整到2005年的7.7:27.6:64.7。整体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五”时期,海口市坚持“两地一中心”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壮大支柱产业,协调产业关系,促进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努力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经济总量,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药谷”建设快速推进,资源加工型产业持续增长,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开始崛起,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医药、饮料食品、化学纤维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星光缆、16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启动狮子岭飞地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年年均增长22.8%,2005年达262.21亿元;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6%,实现“十五”计划的目标。

  “十五”时期,按照“调整转化第一产业”的要求,坚持“富裕农民,服务城市”的方针,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服务全省热带高效农业为方向,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城郊型、服务型农业得到巩固和发展,无疫区建设取得成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农业总产值五年年均增长7.6%,2005年达38.5亿元;“十五”期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实现“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时期,依托海南热带海岛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一流的生态环境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当今旅游业发展趋势,树立“大旅游”观念,着眼于把海口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地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启动打造海口“娱乐之都”,积极组织参加海内外旅游促销活动,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凯莱、喜来登等一批五星级国际著名大酒店顺利开业,旅游业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旅游业加速发展。全市接待过夜游客五年年均增长9.5%,2005年达到51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五年年均增长12.6%,2005年达到47.2亿元。

  “十五”时期,按照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分“三步走”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商业布局,加快改造传统商贸业,完成了全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五年全市新增大中型商业网点121个,新增面积74.35万平方米。积极培育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扩大商贸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明珠广场、第一摩尔广场等一批商城建成运营,家乐福、国美等一批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签约落户,商贸业繁荣活跃,大大提升了海口的商业品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2.9%,2005年达到138.45亿元。

  【大项目带动】 “十五”期间,海口市致力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改变单纯依赖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进行项目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一方面以整体软、硬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来吸引投资,推行重大工业项目服务直通车制度,促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对海口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三星光缆项目建成投产,海马工业园建设全面展开,聚酯切片改造扩建项目和照丰绿色食品工业苑项目建成投产,一批生产建设大项目向海口“药谷”等园区集中,重大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城市软环境的改善,提升城市的影响力,金融高风险的城市形象基本消除,海口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让外来投资者动心,一批大项目争相与海口市“联姻”,2005年海口市签约较大的投资项目89个,总投资213.6亿人民币和1亿美元。并吸引数百亿元银行开发资金,参与城市开发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不断增强城市融资的引力,形成城市建设和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进行城市营销来增强投资的动力和活力,通过加强城市资源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城市资源价值,美丽沙土地成功竞拍18亿元,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筹措了大笔资金。“十五”期间,海口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27.3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210亿元,年均增长12.2%,与“九五” 固定资产投资比“八五”下降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改革开放】 “十五”期间,海口市按照继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发挥海南侨乡优势和中心城市优势,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形势,全面启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加快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减少,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市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粮食、商贸等国有企业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进一步改革用地制度,加快实行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对全市22个开发区进行整顿合并,只保留海口保税区、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和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3个开发区。大力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建立“政府入口、市场出口”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基本框架,2005年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2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完成出租车、公交线路、广告经营权等市场化运作,在极力推进资源整合,在提升城市资源价值的同时,加快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大特区大都市“双大互动”等区域合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不断扩大,韩国三星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进入海口。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年均增长12.4%。2005年是海口招商引入外来资金最有成效的一年,达到3.79亿美元。全市外贸口岸进出口总额五年年均增长19.7%,2005年达到12.3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5倍。外资企业已经撑起海口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6775家外资企业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2亿美元,占全省的60%。

  【城市建设】 “十五”期间,海口市根据提高城市化水平,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一流人居环境,为把海口建成“具有热带风光和滨海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城市”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滨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的城市建设思路,坚持“适度超前、注重效益”原则,加快推进市政基础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在全国省会城市首次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概念国际招标、总体规划纲要国内招标及专项规划设计国际招标。完成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成立海口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启动城市规划四级管理机制。五年累计市政基础建设投资40.4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近12亿元,完成道路建设投资27.81亿元,新建、改造道路44条,总长126公里,面积570万平方米,龙昆南路、世纪大桥、滨海大道、国兴大道、秀英大道等建成通车,货运大道和绕城公路开工建设,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投入运营,粤海铁路建成开通,区域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自然村通车率99.2%,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城市燃气普及率96.8%,管道燃气普及率35%。供水、供电能力和港口吞吐量、信息通讯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化步伐加快,2005年城市化率达59.5%,比200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是全市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显著的五年。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抓好美舍河、南渡江、东西湖等河、湖、渠整治改造,启动龙塘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加强对演丰镇和三江镇湿地、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拆除违法建筑62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处置取得重大进展,243宗、788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复工建设,占总量的58%,收回闲置土地约4万亩,建成一批精品小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成世纪广场、美舍河带状公园、华海花园及一批街心公园和绿地,新增改造绿地面积104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3.5%,森林覆盖率35%,绿化覆盖率达39.5%,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重点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家Ⅰ级水平,先后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 “十五”期间,海口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海口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建立科技研发中心38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家,国家863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挂牌运作,取得科技成果429项,获得专利1171件,2005年高新技术产值达158亿元,比2000年增长4.5倍。海口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实行多元投资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调整城乡学校布局,扶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两基”达标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快速推进,社会办学迅速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普教经费总投入达30.7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6倍。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歌舞剧《达达瑟》荣获第十届“文华奖”,广播剧《请到天涯海角来》、《西沙女兵》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熏首部《海口市志》出版发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取得突破,在洲际体育赛事上共获得7金7银的好成绩,在全国体育赛事上共获得17枚金牌、24枚银牌、14枚铜牌。“十五”期间,海口市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亿元,改扩建市人民医院;投资0.9亿元,抓好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后续建设工程;投资300万元,新建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投资0.7亿元,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资近0.2亿元,迁建市120急救中心及完善全市急救网络;投资0.35亿元,改造农村乡镇卫生院,全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网络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疾病预防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农村与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参合率达到76.3%。“十五”期间,海口市加强双拥和民族工作,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突出,2005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人民生活】 “十五”期间,海口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财力的筹措和环境的塑造,推进宜居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十五”期间,海口市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0元,比2000年增加2637元,年均增长6.5%,扭转了“九五”时期收入下降趋势。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实行良种和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政策,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29元,比2000年增加976元,年均增长6.1%,比“九五”时期提高3.46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海口市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居民消费心理稳定,消费逐渐升级,形成了汽车类、石油制品类、家用电器类、文化教育类消费热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更趋合理,衣、行、住、文化娱乐支出的增长明显高于饮食支出的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市民消费能力旺盛。海口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位于全国前列。全市目前有各类住宅区437个,总面积1440万平方米。这些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住宅区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2005年 ,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20元/人,增长14.8%,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不包括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所获取的劳动报酬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使用面积2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9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叶能勋)

  “十五”期间海口居民生活水平变化

  

项 目 2000年 2005年 增长幅度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130元 9740元 36.6%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424元 7073元 30.4%
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1.3平方米 21.3平方米  
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 9台 40台  
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 37部 130部  
每百户摄像机拥有量 0部 4部  
每百户彩电拥有量 116.5台 130台 11.6%
每百户空调拥有量 38.5台 63台 63.6%
每百户小汽车拥有量 0.5辆 6.3辆  
农民人均纯收入 2853元 3829元 34.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