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4-34℃ 天气现象:多云间阴天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偏南风3-4级

农林水渔 -- 农业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8-05-2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6》  

农 业

【概况】 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加工型、科技型和服务型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7.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3.8%;林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2.0%;牧业增加值8.23亿元,增长12.3%;渔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业的比例结构由上年的43.1:4.8:36.2:12.8调整为40.4:4.9 :38.8:12.5。农民人均纯收入3829元,增长7.2%。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橡胶、糖蔗等种植业受干旱、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减产幅度较大。水果、瓜菜产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13万吨,比上年下降16.8%。水果总产量14.93万吨,增长15.4%,其中,香蕉产量9万吨,增长22.5%。蔬菜总产量40.58万吨,增长3.4%。糖蔗总产量22万吨,减少29.5%。橡胶总产量0.59万吨,减少7.5%。

畜牧业规模效益显著。肉类总产量10万吨,增长1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02万吨,增长11.4%;禽肉产量1.74万吨,增长1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上年的36.2%上升为38.8%。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7622台,总动力5.3万千瓦,增长14.1%。年末耕地面积7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8万亩。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2.85万吨,比上年增长5.9%。

【农村体制改革】 一、深化农业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全年未发生任何因农民负担引发的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行良种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全年农民购买杂稻、玉米良种补贴80万元,购买农机具补贴65万元,共资助农民购置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54台,大大加快了全市农机化进程,农机作业率达3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二、抓好“五统一分”经营模式推广,有效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年末全市通过“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有14个镇,共整合土地6.4万多亩,参与农户3.4万户,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展了农民致富门路。三、 全面完善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关系工作,共对全市11.9万农户、80.4万亩的耕地承包合同,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审核,完善手续和换发经营权证,并解决了二轮承包时因各种矛盾而拖延的20个经济社的遗留问题。同时规范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农村沼气建设】 我市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实行沼气建设全程跟踪督导,采取了以点促面、加大宣传、加强后续技术服务等手段,使这一民心工程超额完成了计划。全市已完成沼气池建设1428个,占计划116.1%。实际完成投资416.4万元,占计划112.8%。新建沼气池投入正常使用合格率达100%。同时创办了一批猪一沼一菜(果、热作)示范村、户,大力推广生态生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沼气建设加快了养猪业的发展,建池户增加养猪4983头,直接经济效益498.3万元。目前,全市90%以上的沼气用户都推广了“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猪多—气多—肥多—果多”的良性循环,农作物增产显著,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调查结果表明,新建设一个沼气池,每年增收节支给农民带来1500多元的效益。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  一、抓体系基础建设。利用市财政安排的17.5万元畜牧兽医站建设资金,健全了城西、西秀镇畜牧站,配齐人员、设备。利用市财政安排的124万元无疫区建设专项资金,继续抓好动物疫情监测、疫病控制、防疫监督和防疫屏障四大体系建设。对畜牧站技术员、养殖企业(场)防疫员加强培训,建立和健全了防疫网络。建立畜禽防疫责任制,市、区、镇村(企业、专业户)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在当年11月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抓行业管理。建立了专业户跟踪管理制度。对中小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的分布、数量、畜禽产品进出、受训和防疫状况进行登记造册,加强跟踪监控和开展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认真把好“两关”,即海上巡逻与港口检查关、兽药规范管理和市场监管关,加强市场监管,做到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三、抓畜牧生产的发展。在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扩大“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进一步发挥罗牛山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和专业村(户)为主体、“一池三改”农户为补充的畜禽企业发展格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生猪、禽类养殖专业场(户)达1700多个,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20个,万头以上的12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上年的36.2%上升为38.7%。四、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迅速整合防控力量,组成6500人的防控队伍和896人的应急服务队伍,及时开展宣传发动、免疫、口岸外防、应急疫苗、市场检疫等工作。先后查获违规入岛禽类近3万只、禽蛋17.2吨,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较短的20天内,完成禽类免疫621万多只,免疫率达100%;检疫家禽22.6万只,同时加强口岸封堵,禁止省外禽类运进,杜绝外疫传入,确保了全市不发生疫情,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人畜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产业化经营】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互动的原则,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6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创办农产品出口基地贷款贴息,加快建立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安排140万元支持创办香蕉优质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在云龙、红旗、三门坡等镇创办猪——沼——香蕉无公害生产模式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香蕉种植。安排60万元开展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做好服务工作,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和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有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龙头企业联系带动农户24.5万户,吸收带动劳动力近30万人,大大加快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2005年海口市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果菜产业龙头市”,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多元化发展】 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去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培训转移农民工12338名。其中,阳光工程示范培训投入49.5万元,培训农民工2215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1%,占全市培训输出的1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50家,解决劳动力就业33880人。农产品运销企业(大户)近100家,其中年运销100吨以上的有19家,年运销瓜果菜10吨万吨以上。从事农产品运销的人员近5000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效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全市现有乡镇企业6523家,从业人员53733人。

【农业科技】 加强主要产业相关技术科技攻关。投入300万元农业科技经费,资助海南(海口)本地鸡纯化繁育研究推广及出口基地建设、优质水果、绿色蔬菜和生态、标准化示范基地等15个重点农业科研项目。创新科技推广模式,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实施“零距离传、帮、带”工程,投入12万元,创办31个科技示范户、双带党支部,大大加强了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年举办骨干培训班25期,培训骨干5800人次。组织技术骨干和种养大户300人次到广东、山东等省及省内的琼海、乐东等地参观学习、培训,拓宽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增强了科技兴农意识。根据产业发展、生产环节、灾后恢复生产、畜牧防疫、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工作需要,与海南中华职教社、市农民技术学校、各区镇联合组织121位农业专家深入农村采取培训、咨询等形式,对农民传授技术,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5期,培别农民3.1万人次,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03%。抓好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全年共引进水稻、瓜菜、水果、畜禽等新品种50多个,经试验,95%的品种的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表现良好。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杂交水稻推广创历史新高,水果、蔬菜、热作等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