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海口市气象台2024年5月5日8时发布未来3天天气预报 天气现象:偏南风3-4级 风向风速:气温24-34℃

文献法规选编 -- 文献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6-04-1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5》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22日
在海口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口市代市长 陈 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4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据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01亿元(不含农垦),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14.5%和13.3%。固定资产投资119.28亿元,增长15.4%。外商直接投资3.20亿美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51.44亿元,增长20.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90亿元,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1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增长9.2%。整体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支柱产业发展加快。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工业发展年”成效明显,海汽三期扩建、药谷核心区建设、三星光纤光缆项目建设、亚太啤酒二期扩建、16万吨瓶级聚酯切片项目建设等进展顺利,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食品饮料、化纤纺织、烟酒等传统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5.23亿元,增长14.1%。农业稳步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产品安全工作,已获得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市县称号,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达7.8万亩;造林2401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造林任务;全力抓好禽流感预防,确保全市没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成功举办海口市无疫区农业发展论坛暨招商会;着手羊山地区开发,促进农村协调发展;积极组织群众抗旱保生产,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1.33亿元,增长7.8%。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健康岛”、“生态岛”、“无疫区”品牌,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参加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大阪国际旅游展等国内外旅游活动,签署《泛珠三角区域(部分)城市旅游合作协议》,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口旅游商品展销会、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暨第五届海南岛欢乐节。全年旅游接待人数460.63万人次,增长18.2%;实现旅游总收入42.76亿元,增长20.1%。商贸业稳中见旺。新增30多家大中型网点、近百家连锁点,新增商业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南海大道汽车交易一条街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繁荣,销售畅旺。我市被评为全国市场运行监测先进单位。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2亿元,增长17.3%。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0.29亿元,增长45.4%;房屋施工面积547.32万平方米,增长36.1%;房屋销售面积107.72万平方米,增长12.6%;房屋销售总额24.10亿元,增长20.4%。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推行“阳光规划”工程,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完成南渡江滨江地带和东海岸城市设计国际招标,开展水系规划和城市公园系统规划,启动城中村改造规划。实施市政工程25项,其中新开工16项,续建9项,完成投资4.7亿元。土地储备总量达1.38万亩。旧城区改造稳步推进,新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创建先进城市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我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知名度。

   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国资委、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安全生产监督局等机构设置和调整。推进城建系统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加快理顺市、区两级管理体制步伐。实行交、巡警合一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优化产权制度为核心,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全市开发区从22个压缩到3个。不断完善“政府入口、市场出口”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对社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复审制、回避制和分离制,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对外开放上新台阶。继续推行大项目招商战略,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组织参加7次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30个,投资额达127.74亿元。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21个,市级13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家,有力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建成农业科技“110”服务站8个。着力改善城乡学校的教学条件,投资1993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2.8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投资2945.4万元,完成28个布局调整项目,撤并调整156所农村初小和教学点。全面清理整顿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依法取销156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药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期末人口出生率10.35‰,人口自然增长率7.14‰,被授予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文明生态村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文化、体育、统计、防震减灾、安全生产、外事侨务、双拥、广播电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完成新打井及配套工程267宗,改善284个村庄、7.03万人的饮水条件,基本解决我市农村饮水难问题。改建、新建13条46.95公里乡村道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历年拖欠农民征地款4.3亿元的遗留问题。继续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扶贫帮困,受帮扶农村面貌明显改善。二是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共拨1722.7万元,对8万多户(次)城镇困难居民和11.7万多户(次)农村困难居民进行生活救助;减免城乡特困家庭子女53375人次的学杂费、课本费347.57万元,解决400多户特困户住房困难问题。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89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三是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3万多农村贫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标准从80元提高到93元。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5.12亿元,正常支付全市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3.79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首期试点覆盖8个乡镇20多万农民,已有11.4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占应参加人数的60.1%。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及时发现与调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修改地方性法规6件,清理政府规章34件、行政许可事项303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39个、政府规范性文件163件,大大简化了审批程序。开展3个多月的整顿机关作风警示教育,机关作风明显改善,工作人员责任感明显增强。推进机关优质服务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和执行难等突出问题提高机关服务质量与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部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制。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233件及政协委员提案242件,办结率100%。完善投资环境监督专员制度,主动接受投资环境监督专员对政府行政的监督。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口建设的投资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4年,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经济基础不扎实;二是农业仍然是整个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四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省会城市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六是政府作风建设、行政效能和投资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七是体制创新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滞后,国企改革任务繁重,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将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五”计划、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景气度不断上升,发展思路更为清晰,人心已拢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内外环境都有利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市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提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和加强“三农”工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新优势,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海口,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

   完成上述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

   要解决我市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偏小的矛盾,关键在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市场潜力、支撑海口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要以效益为导向,集中资源重点扶持汽车制造、制药、光纤光缆、化纤纺织、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热带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15%。

   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汽车工业发展。尽快落实海汽三期扩建项目征地工作,确保总投资25亿元的19个汽车配套项目如期开工,力争使海汽成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大型企业。迅速做大药谷。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药谷核心区一期工程,力争万特、海灵化学、信邦、康力元等5家企业投产,力促齐鲁制药等5家企业尽快开工建设;抓紧解决申请二期入驻药谷的15家企业的用地问题。做强光纤光缆产业。全力做好三星光纤光缆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快发展化纤产业。推动16万吨瓶级聚酯切片项目建设,扩大化纤产业规模。

   抓紧招商项目落实。要加强招商项目的筛选,抓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落实,着力解决招商有项目、落户无土地的问题。对所有签约项目实行“三定”:定项目责任人,定跟踪服务责任,定工作进度。对投资金额较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实行市领导跟踪联系制度。其它项目按照“谁签约、谁跟进”和“项目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到主管部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需要政府解决的各种问题,真正使重点项目招进来、扎下根、建设快、发展好。
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今年全省实施的“十项重点工程”,涉及海口的就有六项。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海口资源、人才、产业、环境等优势,积极谋划生态环保、油气和油气化工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力争在相关产业方面有所作为。要做好工业西移规划,利用“三港合一”的契机,引导工业项目向西部转移,逐步建成我市西部邻港工业园区,以港兴市。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要求,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今年要力争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7亿元,同比增长8%。

   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落实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拓宽支农资金渠道。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海淡水养殖、中深海捕捞等,形成“一镇一品”格局。发挥我市“无疫区、无公害”的生态品牌优势,努力扩大畜禽产品的生产,力争今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建立农产品标准化评价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高标准建设无公害畜禽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努力构建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羊山地区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实用长效的原则,大力实施千里乡村道路建设工程、“511工程”(连续5年,每年综合整治11个大田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沼气、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等“五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今年财政安排200万元,完成尚未通车的18个自然村的道路建设,实现我市农村道路村村通的目标。立足羊山地区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火山岩特色经济,提高羊山地区发展速度和效益,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发展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市、区发展打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扩大对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年完成3万人次的培训、4000人劳务输出任务。

   当前,在谋划全年“三农”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三)引进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强旅游娱乐业。做好编制海口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休闲娱乐业指导目录、旅游业应急预案等基础性工作。创新旅游促销方式,政府的资源主要放在城市形象营销和打造城市名片上,旅游企业的资源则主要放在与资源市场有关的项目上,提升旅游促销整体水平和效能。要统筹全市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体育资源,统筹旅游和娱乐企业资源,搭建海口市景区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加快景区(点)建设,尽快形成一批能留得住消费者的景点和项目。培育和扶持高尔夫等康体娱乐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旅游演艺活动,丰富海口的夜间文化娱乐生活,把海口打造成“娱乐之都”。成立专业节庆会展机构,高水准策划活动,保证每月都有节庆促销活动。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积极组织“打造中国旅游名城,开展旅游优质服务年”活动,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今年旅游业完成接待过夜人数力争达到51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0%。人均逗留天数和人均消费水平都要有明显增加和上升。

   做旺商贸业。依托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城市结构性贸易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南海大道汽车销售一条街、海南GSP医药城、海南第一物流中心及建材陶瓷、花卉等批发市场建设。继续完善商业网点规划,重点做好乡镇商业网点和城市新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旧城区商业网点改造规划。培育大型商业流通企业集团,鼓励、扶持优势商贸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建立放心安全的市场消费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激活消费和引导消费需求,活跃城乡市场。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112亿元。

   做精房地产业。按照“从严控制、适度发展、限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以我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居住环境优势,做精房地产业。提高房地产开发的品质。鼓励支持整体规划、成片开发、规模发展,改变我市房地产小、散、乱的发展格局,使粗放式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向集约化、精品化、生态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用地管理。严格依照政策法规,强化土地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制定房地产项目用地的商务条件和技术条件,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门槛。严格控制商品房用地的供给,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从今年起沿海一线地不再搞商品房开发。创新和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加紧依法回收闲置建设用地,增加土地储备量。积极处置半拉子工程,促成146项半拉子工程复工建设。加大房地产供给的调控力度,培育大众房地产市场,规范、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海口市半拉子工程和闲置楼盘没有消化之前,对商品房批建面积实施总量控制。

   做活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康体保健产业和教育产业。加快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歌剧院前期论证等准备工作。积极开发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文体产品,创造条件吸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在海口举办,活跃文化体育市场。充分利用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国内外资金到海口设立康复疗养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中介、信息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化水平

   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步伐。要以创建一流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为目标,优化城市规划,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下大力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海口建设成为中心城市功能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品位高的省会城市。

   完善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位。今年要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的四层次管理体制,成立海口市规划委员会,对重大城市规划项目实行票决制审批。出台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海口城市规划的标准体系、基本色调和建筑风格,推出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城市名片类建筑,提高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增加绿地面积、增加视觉通道、降低容积率、降低密度,提高城市环境和视觉质量。政府要通过规划把更多的城市空间留给市民,把最好的视觉资源留给百姓,把最适宜休闲旅游的区域让给游客,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公共利益至上。

   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海口作为省会城市,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本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集中财力完成几个久拖未结又直接影响民生的项目建设,减少半拉子工程,确保龙昆南路、南海大道(二期)、城西路、凤翔路改造以及美舍河整治等续建工程按时完工。分清轻重缓急,先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尽快打通城市主要通道,完成街巷路灯改造等“民心工程”。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操作,加强业主资格认证,推行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科学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坚决做到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的不准开工,配套资金不闭合的不准开工,项目和资金管理不规范的不准开工。

   高效管理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城市管理水平偏低,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综合发展效益的重要因素和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下大力抓好城市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重点实施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开展违章建筑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和办法,从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市容管理、交通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海口市情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逐步推行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管理混乱的局面。

   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统筹城镇规划,通盘考虑城市建成区与周边中心镇的建设,促进城市建成区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加大对小城镇、村庄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集镇、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五)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动力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改革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大,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根本,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本着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和优质资产优先重组的原则,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加快椰岛、椰树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改制重组,加快城建、交通、公共事业、旅游等系统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积极引进外资、社会资金或民营企业参与改造、改制和重组。认真贯彻落实《海口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与外资和国有企业享受同等机会和市场条件,各部门要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组织体制改革。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积极稳妥分类推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创新财税管理机制,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继续推行收支两条线财政管理,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资金流建设,完善公共设施项目政府投资补偿机制,降低政府负债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完善和推广“五统一分”经营模式,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有效调动、整合相关资源,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社会事业现代化。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招商引资方法方式,实施重点产业、重点对象、重点区域招商,强化园区的招商载体功能,做好项目储备,重视前期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效。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加强与港澳等地区的产业互动。利用海南航权开放的契机,加快海口市对外开放步伐。力争全年实现口岸出口3.8亿美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亿美元,增长15%。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培育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农资、劳动力等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加强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传销、偷逃骗税、非法用工、非法中介行为。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六)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海口

   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把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成立市政府控股的投融资公司,统筹社会领域的政府投资。2005年,我市社会事业和为民办实事支出的增幅,将高于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我市实用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举全市之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发挥市科技顾问委员会和院士工作站智力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巩固和发展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食品饮料、纺织化纤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我们要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今年要全面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对海口市城市文化的内涵结构、活动形态、空间布局等进行周密的规划。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危房改造,促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从今年起对我市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让全市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得起学;推动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围绕市场、产业办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有重点地发展竞技体育项目,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认真做好海口医疗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城镇医疗卫生资源,抓紧完成镇卫生院D级危房改造工作,年内争取完成全市三分之一卫生院的改、扩建任务;抓紧完成市人民医院改造和120急救网络建设,启动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完善卫生监督体系,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探索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进一步做好双拥、国防、外事侨务和民族宗教等社会各项工作。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重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平等互爱、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今年要完成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选址和前期论证工作。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推进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手拉手”、“希望工程”、“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大力树立创优争先、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破除迷信。

   做好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海口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引导、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办好城乡劳务市场,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力争达到2.75万个。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重点解决就业难、就医难、入学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稽执法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对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保持社会保险资金正常支付,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确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应参加人数的70%,力争覆盖全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认真实施《海口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海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蓝天、碧水、安静”三大工程,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一控双达标”成果。采取分区处理污水和生态化处理垃圾的方式,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南渡江、美舍河、东西湖、红城湖、大同沟等江、河、湖、渠的水体整治,加大演丰镇和三江镇的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大“五大道路”出口造林、路边林、村边林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加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从重打击非法抽取地下水、乱挖河沙、乱采石、烧山毁林、捕杀珍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积极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报告制度、论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重要行政事项公示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办理和落实两会代表提案、建议和议案,坚持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积极做好地方政府立法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访来信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私彩”和铲除“黄赌毒”社会丑陋现象,严厉打击“两抢”、涉毒、涉枪和暴力犯罪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力争各类案件发生率增幅控制在8%以内。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防火防灾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三、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今年是我省“投资环境建设年”。我市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抓好执行和落实,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发展优势。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的管理方式,加快审批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把能下放给各区管理的事权交给各区,把不该由政府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使政府的职能尽快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行政审批实行目录化管理,执行同一审批标准,增强透明度,并逐步由“指令性”管理转变为“禁令性”管理。尽快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审批事项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收费、结果“六公开”。

   加快制度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水平。政府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是最好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公开承诺公共服务的质量。政府的统筹决策要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成本和效益进行估算。重大决策项目要有告示制度,建立、健全有社会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和政策听证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信息披露作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行政问责机制,欢迎社会各界以社会发展指标考核政府的政绩。认真落实市政府近期颁布的《海口市人民政府会议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海口市城市规划审批管理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

   加强政风建设,优化行政环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减少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以贯彻《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投资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的监督力度,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疏于管理等问题进行问责;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将采取严厉的措施。谁破坏海口发展环境,谁将付出沉重代价。设立市长接待日制度,听取企业、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贯彻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推进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增强承诺要兑现、决策要执行、办事要落实的信用意识,不折不扣地完成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的各项工作,真正取信于民。加强对政府债务、行政遗留问题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遗留问题的清理,并千方百计逐步加以解决,真正取信于社会。加快推行行政承诺、行政过错补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时竣工等制度,切实维系政府的公信度。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建设海口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关于海口市200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5年3月22日在
海口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海口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德铜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制定的“两个翻番、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全市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年海口市生产总值完成253.01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14.5%和13.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8.3632.6359.01。经济效益良好,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达28.66亿元,同比增长16%;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1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增长9.2%。市场物价总体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

   (二)支柱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投资、消费双重拉动经济增长

   我市工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工业总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15.8%;工业增加值完成55.2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机电、轻工、化纤纺织及制药等四大支柱行业规模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农业全年完成总产值34.29亿元,增长7.7%。主要农产品中,肉类、热带水果和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旅游业在2003年遭遇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冲击后,2004年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8.2%;旅游总收入42.76亿元,同比增长20.1%。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28亿元,同比增长15.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8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3.8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02.62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2亿元,同比增长17.3%。汽车、住房、信息等消费成为热点,带动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出口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8.2%。

   (三)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强市的理念逐步普及,科技型企业不断增多,企业投入科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基础教育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得到重视。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大众化、精品化逐步成为主流。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水平有新的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实现计划管理目标。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切实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千名机关干部下乡活动切实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2004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工作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规模工业企业群;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三是工业项目用地落实较难;四是制造业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偏小;五是就业压力较大,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六是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滞后。对上述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压力感和紧迫感,通过发展和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石油价格持续增长影响明显。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取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新时期,将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这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解决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经济总量小,即“三低一小”的主要问题,加速海口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按上述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海口市生产总值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了实现2005年的预期目标,建议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工业,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中的困难,切实加快23万吨瓶级切片、三星光缆、海汽15万台发动机等大型项目的建设步伐,以大项目带动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大型生产项目发展上下游产品,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快药谷核心区建设步伐,落实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美化园区生态环境,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做好药谷二期和工业布局规划,做强工业园区,加快实施“五区合一”进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

   充分发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生态优势,发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快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水产品加工基地,努力扩大出口。加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逐步“减少农民”,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扩大、引进消费为方向,发展旅游商贸业

   按照“大旅游”的发展思路,整合我市和周边市县的旅游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旅游圈”。做精做特西海岸带状公园、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规模较大的旅游景点景区。多层次、全方位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抓住海南实行航权开放试点的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通西海岸至火山口、红树林至海文高速的专线班车。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专卖店、集中配送等多种商业业态,有重点地推进“农改超”(农产品集贸市场改为农产品超市),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提升中心城区商贸功能,逐步完善新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商业网点,建设一批乡镇集贸市场,形成业态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利的商业格局。积极组织商业企业节假日期间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活跃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四)以加强城乡基本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化水平

   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确保重点,注重效益,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决策。一是构建城市骨干路网,2005年重点实施迎宾大道、海瑞大桥、西环路(火车站货运通道)、城西路等市政工程;二是优先安排与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街小巷、居民区路灯改造,打通“丁字路”、“断头路”等“民心工程”;三是加快实施美舍河综合整治、“两湖一园”(东、西湖,人民公园)、污水管网、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生态环保工程;四是重点推进“药谷”二期、海汽工业园、东门市场、旅游景点道路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五是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饮水、交通、沼气和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远离市区和中心镇有一定人口聚集、城市化步伐较慢或者农业种植区的农村地区,逐步完善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集市、交通、供水设施,推进“村镇化”进程。

   (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社会投资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实行备案制和核准制,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决策权。凡能进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投资的,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要创造一流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做到市场配置资源最大化,资源效用最优化。

   政府投资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政府投资主要投向提供公共产品领域,具体投向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社会投入不愿意的或无力兴办的公益项目。政府投资的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与管理,严格执行《海口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推行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审核“复审制”、“回避制”和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分离制”,逐步推行“代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要优化大开放环境。环境是最大品牌,政府职能转变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职能“缺位、越位、错位”,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推进对外开放,构建积极引进外资、努力拓展外贸、稳步发展外经的大开放格局。要着力打造企业投资回报最快、企业家成长环境最优、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最低、政府办事效率最高、市场竞争信誉最好、民主法制制度最全的综合发展环境。要大力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继续做好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建立政府与企业联系制度,积极为企业构建互惠互利的融资平台服务,定期发布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供企业投资决策参考。

   (六)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005年,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着力解决特困居民的生活困难,扩大社会保障面,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与收入差距,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要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解决社会发展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增加对科技、教育、文体、卫生事业的投入。科技投入重点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产业发展;教育投入重点是解决义务教育上学难、学位紧缺、中小学危房等问题;文体事业投入重点是创新机制,为市民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改善全民健身的条件;卫生事业投入的重点是解决居民就医难,特别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网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引导社会从环境退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环境无害化、资源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开发的速度与强度的关系,建立资源节

海口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综合指标

指标 单位 2003年实际 2004年预计 2005年预期 备注
绝对额 增长% 绝对额 增长%
一、海口市生产总值 亿元 221.45 253.01 13.2 286 13 05年为省下达计划
第一产业 亿元 18.43 21.33 7.8 23 7.5
第二产业 亿元 72.92 82.48 14.5 94 14.5
工业 亿元 51.09 55.23 14.1 63 14
第三产业 亿元 130.1 149.2 13.3 169 13
二、工业总产值 亿元 220.57 242 15.8 278 15
农业总产值 亿元 29.8 34.29 7.7 37 8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3.4 119.28 15.4 137 1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6.14 101.02 17.3 112 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9.8 103 103
五、口岸进出口总值 亿元 9.8 15.06 53.7 17.3 15
出口总值 亿元 2.67 3.43 28.2 3.8 11
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亿元 2.77 3.2 15.6 3.7 15
七、旅游总收入 亿元 35.61 42.76 20.1 47 10
八、财政收入 亿元 42.88 51.4 20 57.6 1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3.7 17.4 27.2 19.9 14.3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350 8981 7.6 9700 8
农民人均纯收入 3271 3572 9.2 3822 7
十、人口自然增长率 7.11 7.14 8
十一、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3.4 3.5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万人 2.73 2.89 2.75

本息5677万元;安排偿还历年市政工程欠款3000万元;安排粮食风险基金350万元;安排消化粮食挂帐贴息191万元;安排粮食企业贴息530万元。
(六)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安排11439万元用于市对区转移支付等财力性补助。其中,7000万元用于对原琼山市人员工资补助; 2000万元用于工资改革增资补助; 1723万元用于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716万元用于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补助。

  三、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努力完成2005年预算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夯实“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狠抓征收管理,继续优化支出结构

   收入方面,一要健全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征管对策,确保税款及时入库;二要严格执行税法,坚决依法征税,确保应收尽收;三要抓好重点税源监控,加强零星税种征管;四要进一步完善征税手段方法,提高征税效率;五要加强对“双定户”税收的检查监督,积极挖潜增收;六要继续做好清欠工作,包括各种欠税和滞缴土地出让金等;七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扩大非税 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潜力。

   支出方面,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一是优先保证工资、社会保障、“三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二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经费需要;三是继续坚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兴建楼堂馆所;四是严格执行预算,杜绝随意追加预算现象,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健全财政职能,支持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包括利用省工业发展资金、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资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等,继续加大对“药谷”等重点项目的前期投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明确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三)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一是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扩大预算定额范围,细化预算定额标准,逐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范围;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工程项目、材料设备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真正实现“阳光采购”;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收支挂钩的做法;五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低保”、保险等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六是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济制度等工作。

   (四)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结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清理检查预算单位账户,规范账户管理。制订和完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联合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工作,认真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五)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依法理财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解决财政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各位代表,2005年我市财政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