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7-37℃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经济 -- 农业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5-04-1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4》  
  


    

【简述】坚持投资农民、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加工型、科技型和服务型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产值20.13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2.04亿元,增长10.5%;畜牧业产值10.26亿元,增长7.9%;渔业产值4.3亿元,增长8.2%。农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6.1%。全市粮食总产量15.46万吨,下降10.4%;油料产量6222吨,下降2.1%;瓜菜产量39.51万吨,与上年持平;热带水果11.9万吨,增长10.6%。肉类总产量8.28万吨,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6.02万吨,增长6.2%;鲜奶产量565吨,是上年的2倍;禽蛋产量6872吨,下降1.5%。水产品总产量4.69万吨,增长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8万吨,增长21.4%;淡水产品产量1.7万吨,下降13.3%。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473.3公顷,是上年的2.97倍;义务植树105.67万株,经初步验收,成活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6.7%。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4.05亿元,增长4.6%;乡镇企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6.1%;工业总产值11.11亿元,增长10%;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8.3%;实现税利2.91亿元,下降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271元,增长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0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9.4%。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14万千瓦,下降9.4%;渔业机械1.6万千瓦,下降18.4%;运输机械动力13.44万千瓦,增长5.4%。年末实有农用载重汽车1117辆,与上年持平;渔用机动船1361艘,减少18艘。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2.43万吨,增长4.3%;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万公顷,下降6.7%。

【贯彻落实农村政策】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的宣传教育、政策培训和基础测算工作,实施试点方案和做好《农民负担手册》的发放工作。据测算,核定全市改革后计税土地面积17201.87公顷,其中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乡村计税面积16798.3公顷,未进行第二轮承包的乡村和农户的计税土地面积403.53公顷;核减计税土地面积3172.5公顷。按全口径对比,改革前实际负担总额为7156.1万元,人均负担129.6元,亩均负担277.3元;改革后实际负担总额为835.46万元,人均负担15.1元,亩均负担32.4元,均下降88.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排解农村因土地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共处理群众土地纠纷事件5件,妥善地把农村矛盾化解在基层。积极应对和抗击自然灾害,非典期间,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一手抓“防非”,一手抓发展农业经济。非典过后,及时制定“关于克服非典影响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指导全市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市组织1000名机关干部组成建设小康工作团,深入农村,服务基层,抓农村各项改革、抓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抓减轻农民负担、抓脱贫攻坚、抓农民素质提高,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把农业内部结构调优、调高、调精的中心,优化生产布局、优化品种、优化服务,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按照全市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条件以及发展潜力,建立特色农业格局及相应的产业带。在沿海、滩涂、水面较大地区,以海、淡水养殖为主,建立海、淡水养殖产业带;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林经济作物为主,建立多种热带水果、经济等产业带;城郊、传统农业区,以蔬菜、花卉、粮食作物为主,建立相应的菜篮子、花篮子、米袋子产业带;在传统饲养产业地区,以罗牛山等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等为核心,建立禽畜饲养产业带。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增加单产、提高品质为重点,实施良种良苗战略,调减单产低、经济值不高、效益差的品种,扩大丰产优质高效的作物生产、动物养殖,改造生产力,提高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基地规划建设,推动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三是调整农业所制结构,推动农村产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建立农业生产多种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企业,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四是调整农业生产组织结构,以产权、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为依托,推动各种要素向优势单元集中,建立和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加快农业生产的基地化和园区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与高效农业的带动、示范、辐射能力。

【无公害食品工程】一是关口前移,不断推进无公害瓜菜生产。对已经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进行核定和登记造册,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全市共有5000公顷瓜果菜生产基地通过认证,19个农产品通过省级认证,20余个产品申报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4个农产品获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对部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和环境进行实地考查和监测,为无公害瓜菜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把住源头,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整顿农资市场,整肃农药、化肥、种子市场。三是加强检测,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按照市建检测中心,区建检测站,镇、主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连锁店、超市等建检测点的构想建立检测网络。完善市检测中心的项目建设,为四个区配发四部农药残留速测仪,建立区一级检测站,4个蔬菜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5个农贸市场和部分超市建立检测点,初步形成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的基本框架。全年共对蔬菜产品抽样检测14次,检测1000多个样品,瓜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5%。四是净化流通,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管理。按照《关于蔬菜批发市场实行准入制管理的通知》,在农贸市场推行检测挂牌销售制度,加强对批发市场检测工作的指导、监督,扼制有毒蔬菜流入市场。五是积极推广放心食品连锁店的经营模式。指导罗牛山食品营销公司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采取“统一进货、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管理,并在全市农产品超市和连锁企业推广这一模式。罗牛山食品公司共创办14家放心食品连锁店,走出了一条适合海口市实际的无公害农产品专营专销的经营之路。

【农业科技】(1)实施“百千万”农村扶贫计划。制定《关于开展全市农业科技年活动的通知》,启动“十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邀请热作两院、海大农学院、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推广部门的102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专家现场咨询、示范基地观摩、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和光盘等形式,开展粮作、瓜菜、果树、热作、畜牧、农机等专业技术培训班300期,参加培训的农民达3.5万人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6万多人次,印发各种实用技术资料4.1万多份,使受训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成为农村带头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2)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根据市场和生产的需要,进一步推广新的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强试验示范推广,推进密度栽培,优化养殖和规模化生产,加强薄膜覆盖、遮阳网和反季节栽培。(3)抓好“农业机械化示范村”和“农机安全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机安全化技术推广。成功抓好大林和红旗两个示范村建设,在府城镇响水洋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新式农机具现场演示会,大大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进程,使农机拥有量大增,机械作业面积不断增大。(4)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重点做好良种繁育和优良品种引种,大面积推广良种良苗种植和养殖。在种植业方面,继续推广杂交水稻等良种种植面积达29850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6%;继续推广新台糖1号、10号等糖蔗良种,种植面积454.8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0%;推广油料作物良种面积4080公顷,良种覆盖率达75%;推广番薯良种种植面积7704.1公顷,良种覆盖率达70%;推广瓜菜良种面积24153.3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0%。在水产业方面,抓好13.3公顷罗非鱼精养、33.3公顷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13.3公顷鱼虾混养、333.3公顷江蓠、鱼、虾混养五个示范点建设;推广虾池二次改造面积140公顷,改造后的虾池养虾产量由原来的250~3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每亩年增产值5000多元,带动全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在畜牧业方面,全市推广迪卡猪、杜洛克、广西长白猪等优良品种猪105万头,良种覆盖率达98%;AA鸡、882鸡、科泰鸭、芙蓉鸭、吕图豁鹅等禽类良种1182.6万只,良种覆盖率达98%。

【农村饮水】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加快解决困难群众饮水难问题的决定》、《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工作方案》,采取市和区投入一点、社会支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农民出资一点等方式,加大投入,致力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全市人畜饮水项目投资2974.28万元,完成798宗饮水项目(其中打井396宗,加深配套402宗),解决938个村庄、22.95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上半年,海口市发生严重干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组织11.72万人次的农村干部群众奋起抗旱,共投入抗旱资金28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拨款14.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4.2万元,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062套,机动运水车辆600辆,投入抗旱用电155.07万度、用油328.4吨,完成抗旱浇灌1.8万公顷,临时解决3.2万人和1.887万头大牲畜饮水难的问题,使旱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造林绿化】按照生态市建设要求,推进城市造林绿化和农村生态条件改善,全年造林突破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每年森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的目标。完成退耕还林2106公顷,占任务的105%。其中,退耕造林1033.3公顷,占任务的103%;宜林荒山造林1072.7公顷,占任务的107.2%;浆纸林完成1373.3公顷,占任务的86%;五大道路出口造林459.7公顷,占计划的83%。

【文明生态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第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始终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作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创建目标、任务、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党政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区、镇领导创建联系点制度,实行 “定点、定人、定单位、定时间”的包点办法,把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任务具体分解到各区、镇(街道)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明确创建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间及责任人等,激发了各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实行创建文明生态村与统筹农村工作相结合,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联系点制度,协调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从规划、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文明生态村建设。市规划局、建设局、园林局主动派出规划、园林设计人员,下到示范点协助搞好村庄建设规划、绿化工作;市农业、爱卫办等部门积极协助各示范点抓好“一池三改”沼气池推广工作;市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下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市、区文体局积极抓好文化室、篮(排)球场、广播电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市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1000名干部奔赴农村开展奔小康工作,有力地提高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其中市、区、镇各级政府财政投入1040万元,群众集资200多万元,社会捐资400多万元,群众投工投劳8.6万多个。修建硬化道路162条共1600多公里,改水村庄938个,受益人数达22万余人。在巩固提高原有文明生态村示范点的基础上,新抓文明生态村示范点135个,其中35个村的创建工作上了档次,达到新的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根据国务院、省和市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多部门密切配合,突出重点,开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护野生动物、打击私宰行动等方面的工作。据统计,全市整顿农药市场出动168人次,依法查处25家(点)经营违规农药的经销商,查封高剧毒农药2286公斤、卫生杀虫剂226箱;开展毒鼠强专项整顿活动,出动98人次,清理非法鼠药摊点20个,收缴毒鼠强原粉16公斤,毒饵30公斤;开展种子执法检查,出动80人次,检查整顿种子专营店和兼营店38家,查获在经营场所存放散装种子20个品种,共3000公斤,没收金额3.5万多元,罚款3.8万多元;清理10个肥料生产经营单位,查处假劣辣椒肥20包,并追究赔偿农民损失金额1.3万元。加强动物进出口检疫管理,查验消毒进岛动物车辆9252辆次、动物445万头(只),无证补检车辆62辆次、动物2.5万头(只),处理病死动物106头(只)。加强木材流通和木材经营管理,查处木材案件194宗,依法没收违规运载古树、风景树、绿化苗木2151株,罚款4.92万元;开展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经营运输木材、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专项斗争,共出动警力5468人次,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4宗,逮捕1人次,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次,收缴罚没款5.6万余元,没收野生动物1056条(只)。开展渔政渔监执法,出海25船次,检查渔船1320艘次,查获违规渔船153艘;查扣各种非法采砂船只54艘次,累计罚没款10.2万多元;查处3起非法贩运珊瑚礁案件,查扣珊瑚碎石71吨。

(严清林)

种植业

【简述】全市粮食总产量15.46万吨,下降10.4%;油料产量6222吨,下降2.1%;瓜菜产量39.51万吨,与上年持平;热带水果11.9万吨,增长10.6%。全年蔬菜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播种面积377395公顷,总产39.51万吨,与上年持平。

【结构调整】一是实施“五退五还”工程,调整农业结构,适量调减粮食作物面积1333.3公顷、糖蔗种植面积666.7公顷,扩大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水果1760公顷和热带经济作物773.3公顷,提高瓜果菜、热带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二是继续打好“季节差”,用足季节优势,大力发展冬种瓜菜。制订去冬今春瓜菜产销工作指导性意见,指导农民根据市场预测,安排品种和植期。全市发展优质冬季瓜菜7467公顷,冬季成交瓜菜1.45万吨,金额1.68亿元;成交水果10.8万吨,金额1.43亿元。三是引进新品种,增创品牌优势。从国内外引进香椿菜、珍珠菜、黑金刚莲雾等50多个名优新瓜菜、水果品种进行试种,均获成功。四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组织水稻、瓜菜等作物优良种子50多万公斤。继续推入主和杂交水稻等良种种植面积达29850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6%;继续推广新台糖1号、10号等糖蔗良种,种植面积454.8公顷,良种覆盖率达75%;推广番薯良种种植面积7704.1公顷,良种覆盖率达70%;推广瓜菜良种面积24153.3公顷,良种覆盖率达90%。

【农田基本建设】 重视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维修配套渠道3173条计2399公里,维修配套建筑物1899座,新增灌溉面积156.7公顷,恢复灌溉面积511.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9593.3公顷,新增节水防渗灌溉面积767公顷,新增除涝面积28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3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

【基地建设与管理】①根据形势发展,对基本菜田进行调查研究,加大资金、技术、劳力投入,强化管理,提高单产,增进效益。年末全市共有5000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认证,19个产品通过省级认证,4个产品获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②市委、市政府重视蔬菜基地建设,先后拨款2000万元整治琼山区云龙镇北庄洋等11个大田洋,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生产。⑧加强信息服务,狠抓落实,确保全年任务完成。根据郊区菜农卖菜难等问题,市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多次派出干部深入各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分析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给予指导。紧紧围绕全年生产任务,充分利用2003冬交会等有利契机,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④继续打好“季节差”,用足季节优势,大力发展冬种瓜菜。全年发展冬种瓜菜面积7467公顷,冬季成交瓜菜14.5万吨,金额16.8亿元。⑤及时有效地抓好春秋两淡季节的生产供应工作,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全年发动菜农抢种、补种冬种蔬菜500公顷,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订单农业】为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订单农业。罗牛山农场的香米、五指山野菜,秀英区的空心菜、水芹、西红柿、苦瓜,龙华区的热带兰花、人参果,琼山区的香蕉、荔枝、胡椒,美兰区的西瓜、花卉成了名牌,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昆明等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年末全市成交瓜菜1.45万吨,金额1.68亿元,成交水果10.8万吨,金额1.43亿元;水产品出口总量18.5万吨,创汇6100万美元。

【科技兴“菜”】 一是针对市郊菜农科学种菜素质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的科技种菜水平。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5期,培训人数达1.25万人次。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引进、推广一批优良蔬菜新品种。先后从上海、湖北、广东、山东等地成功地引进、试种珍珠菜、香椿菜、泡椒4号等20多个蔬菜优良品种,大部分优良新品种已在全市推广种植、供应市场。三是积极推广蔬菜新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帮助菜农推广、使用遮阳网、地膜覆盖、喷滴灌灌溉、防虫网、反季节栽培等实用技术,使过去只能在春冬季生产的品种在夏季、秋季也能生产,实现长年生产和供应,有效地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益。

(严清林)

畜禽业

【简述】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肉类总产量8.28万吨,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6.02万吨,增长6.2%;鲜奶产量565吨,是上年的2倍;禽蛋产量6872吨,下降1.5%。全市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出栏69.34万头,比上年增长6.4%,家禽出栏931.85万只,羊出栏14.83万只,分别比上年下降3.6%和11.8%;年末生猪存栏37.85万头,牛存栏12.37万头,羊存栏10.9万只,家禽存栏274.9万只,肉鸽存栏75.41万只。9月份,海口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组的验收。

【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全市推广迪卡猪、杜洛克、广西长白猪等优良品种猪105万头,良种覆盖率达98%;AA鸡、882鸡、科泰鸭、芙蓉鸭、吕图豁鹅等禽类良种1182.6万只,良种覆盖率达98%。

【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品牌作用,大力发展畜牧业。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大力发展养猪业,对兴建万头商品种猪场的企业和个人,市政府给予一次性贴息奖励。以罗牛山股份公司为龙头,启动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推动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进程,全年全市规模养殖农户新增养猪5.5万头,禽类27万只,分别占全年总量的8.2%和3%;企业大猪场养猪43万头,禽类64万只,占全市总量的63%和7%。发挥羊山地区及云龙、红旗、旧州等镇植被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山羊饲养业,建立30万只山羊饲养基地。发挥诚利集团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乳鸽饲养业,全年全市乳鸽饲养量突破500万只。

【罗牛山畜牧城】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把畜牧业建设放在首位,先后成功地兴建10万只、20万只蛋鸡场,10万只种兔场,3万头、4万头猪场,6万头仔猪场,琼海万头猪场,文昌鸡育种场和肉鸡场,奶牛场,肉联厂;兼并、租赁、联合兴办了一批猪场。启动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期为2年,计划在全省各市县兴建20座仔猪繁殖场和多座肥猪饲养场,年出栏肥猪30万头。该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即罗牛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资金和产品回收,由农民提供场地并负责饲养,以带动农民致富。到2003年,罗牛山的畜牧企业发展到38个,生猪总饲养量达47万头。年末存栏为17.5万头,出栏上市肉猪29.8万头,比上年增加6.4万头,增长27.35%。生产鸡蛋4696吨。出栏生猪猪肉占海口市场的55%,鸡蛋占63%。外销文昌鸡苗81万只,自用种鸡100万只,上市文昌鸡13万只。围绕主业,罗牛山公司已形成良种繁育、畜禽商品生产、饲料供应、深精加工、市场销售、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畜牧机械工程服务、科研推广、网络信息化管理等十大配套体系。这些配套体系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罗牛山公司成为全国配套齐全的“菜篮子”企业。罗牛山公司畜牧业系统实施规范管理,在全国率先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并顺利通过认证。罗牛山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动物防疫检疫】⑴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第14号令《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加强屠宰检疫,全年全市定点屠宰检疫猪、牛、羊分别比上年增加20602、1255和4791头(只)。建立新埠乳猪定点屠宰场,进一步扩大定点屠宰受检动物范围,规范全市乳猪屠宰烤制业的检疫监督管理。⑵产地检疫工作全面开展,以罗牛山公司规模饲养场为重点,逐渐在各镇及全市中小饲养场开展产地检疫,共产地检疫生猪15万头,禽类65万只,其中规模化饲养场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100%。⑶坚持预防为主,抓好春秋两防工作,控制疫病发生和流行,保障全市养殖业健康发展。两防期间,共免疫生猪494725头、牛11545头、羊6835只,免疫率分别为100%、99.8%和99.7%。⑷坚持检监并重原则,认真做好防疫检疫监督,全年共回收“三证”(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证明、消毒证明)215万份,补检动物11万头(只),补免动物5万头(只)。审核规模养猪场18家、养禽场20家、屠宰场4家、冷库10家,要求整改8家,同意重新申领《动物防疫合格证》44家。全年共检疫生猪63万头、活牛8743头、活羊10万只、活禽251万只、鸟类29万只、猪苗38万头,屠宰检疫生猪205271头、牛10955头、羊25230只,检疫光禽100万只、冻产品118万公斤、禽蛋125万公斤,消毒车辆8976辆次,消毒场地533万平方米,处理病害、注水肉65364公斤。

【动物防疫监督】海口美兰机场、粤海通道火车南站、新港和秀英港口等4个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是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项目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无疫区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安装了先进的自动喷雾消毒系统,对进出口岸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格的防疫监督检查和车辆消毒。凡符合国家防疫规定和海南省准入条件,并且临检合格的岛外动物及其产品,方准许进入海南;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劝返或强制隔离观察,发现染疫或疑似染疫的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年共查验消毒车辆9252辆次、动物445万头(只),无证补检62辆次、动物2.5万头(只),处理病死动物106头(只)。

【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项目建设】到2003年止,全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443.99万元,建立市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改造完善秀英港、海口新港、轮渡南站、美兰机场等4家检查站,17个镇畜牧兽医站,1个“无疫区”档案室,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占项目计划建筑面积的71%;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消灭内疫、控制外疫、依法治理的原则,全面开展产地检疫,使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宰前宰后检疫和出证率达到100%;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健全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四种动物疫病的监测防疫体系,坚持按免疫程序施行免疫,使免疫率不断提高,其中猪、牛、羊、兔疫挂率达100%;强化监督监测,完善防疫网络,发现疫情立即扑灭净化;设立防疫屏障,严把进出口关。海口新港、秀英港、机场和火车站都设立兽医检疫站,加强动物进出口检疫管理,全年共查验消毒进岛动物车辆9252辆次,动物445万头(只),达到安全守住海南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大门的预期目的。

(严清林)

   

【简述】增强市民生态意识,加大造林绿化步伐,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47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7%。护林防火及森林病害检疫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量1.39万立方米,占省下达控制指标的10.3%。

【造林绿化】编制并落实《海口市三边防护林造林绿化规划》,努力营造“城在绿中”的绿色优势,推动海口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宣传《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中央关于加强林业发展工作的决定,大大增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市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结合省绿化宝岛大行动,掀起五大出口道路造林绿化高潮,全年造林面积3473.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2156.4公顷,荣获省2003年度退耕还林工作二等奖。全年共育苗468万株,种植四旁林10182株,绿化公路4条长61公里。

【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 1抓好森林资源、林地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年末全市林地面积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6.7%;古树名木454株,其中二级保护14株,三级保护440株,已全部完成普查建档工作。2落实有偿使用林地制度。全年共审批征占用林地6宗,面积44.5公顷,征占用林地审核率100%。3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全年批准林木采伐量1.39万立方米,占省下达年度森林采伐限额的10.3%,实现限额控制目标。4调处林地纠纷,维护林权者的合法权益。针对城市建设与用地过程涉及土地占用的矛盾,在确保城市建设发展顺利进行,又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下,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及土地权归属等相关情况,调处林地纠纷,共处理林地纠纷13宗。5加强木材流通、加工管理。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全年外出执勤1587车次,493人次,共检查木材流量8.5万立方米;对全市147家锯木厂、家具加工厂、木材交易市场、毛竹交易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维护木材加工、交易的市场秩序。6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对野生保护动物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全年外出检查230车次,约560人次,检查市场、宾馆、酒家、招待所、大排档、收购点、车站码头、飞机场、药店、流动商贩等经营单位及个人232户次,对违规经营户限其停业整顿,查扣一批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查扣野生动物经专业鉴定、检疫救护后放归大自然。7加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44宗,非法运输木材120宗,依法没收违法运输古树、风景树、绿化苗木1447棵。

【森林病虫防治与检疫】按照“查、治、封、研”四字措施,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年组织普查棕榈科植物158.18万株,其中染疫55.5万株,染虫区面积18120公顷,及时组织人员喷药防治,控制虫害的蔓延。做好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检疫,并对全市130家花卉苗圃进行产区检疫,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森林防火】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市、区、镇、村和林场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市4个区、24个镇和2个林场均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做到组织、人员、经费三落实。建立健全各种森林防火制度,严格发放“野外生产用火许可证”,在森林防火戒严期间禁止野.外用火。加强火源管理,做好火情监测。市防火办实行全日 24小时值班,各镇、林场组织森林防火人员巡逻,如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全年发生11起林地火警均及时组织扑灭,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

(陈奋)

水 产 业

【简述】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市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人代会精神,执行《渔业法》、《海域法》、《海洋环境法》,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优势,创新思路,加大投入,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渔业生产】 2003年全市渔业总产量为46856吨,比上年增长6.0%;总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海洋捕捞17767吨,增长17.3%;海水养殖12064吨,增长27.9%;淡水捕捞1232吨,下降8.4%;淡水养殖15793吨,下降13.63%。

【产业结构调整】2003年,全市沿海渔业产业格局向实现高附加值和实现产业优势方向优化,主要渔业生产资源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产业带逐步形成。全年渔业生产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500亩高位虾池,全市高位养虾面积达4108亩;投入65万元新建100亩低位虾池,低位虾池面积达到12210亩;投入1800多万元进行2100多亩低位虾池二次改造;投入500万元进行1000多亩罗非鱼低产塘改造,精养罗非鱼鱼塘面积达到4500亩。投入450多万元新造9艘渔船,60吨位以上渔船50艘;投入130多万元进行群众性小型渔船更新改造;投入60多万元进行网具更新改造。

    【海域管理】继续做好海域使用登记发证工作;完成海口段海洋调查测绘工作任务;按照省、市海域堪界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实地调访和资料收集,深入基层扎实有效地开展前期工作。加强与毗邻文昌市、澄迈县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当地的勘界路线和意见,为做好海口市勘界工作提供参考。完成海口湾海洋环境控制监测、龙昆沟排污口水体排放海区监测、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和国家重点海水浴场假日海滩水质监测任务;按照市人大立法工作部署,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完成海岸带立法的海岸线调查、资料收集和《海口市海岸带管理暂行规定》初稿撰写等工作。

【渔政海监执法】渔政渔监执法部门认真做好伏季休渔的摸底、宣传、发动、检查和对休渔困难户慰问工作。全市750艘休渔渔船,做到“船进港、网封存、人上岸、证集中”。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厅领导深入渔港渔村,慰问25户休渔困难户,发放慰问金9200元,把党的温暖送到渔港渔村。严格执法,严肃查处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出海25航次,检查渔船1320艘次,查获违规渔船153艘,共罚款22300元。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海监执法部门,全年完成海上、海岸巡航、巡察200次,联合执法28次,查扣各种非法采砂船只54艘次,累计罚款人民币8万元;配合有关单位监测市辖海域水质变化情况7次;查处3起非法贩运珊瑚礁案件,查扣珊瑚碎石71吨。

【水产加工】2003年全市水产出口加工企业由2002年的10家增加到14家,增长40%,占全省同类企业的50%。全市水产加工出口总量为1.85万吨,比上年增长33.7%;直接出口创汇6100万美元,增长31.5%,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22%。新增加30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3000多人就业。水产加工业促进了全市水产养殖优势品种的快速发展,全市对虾和罗非鱼养殖面积达2.91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4亿元。仅对虾和罗非鱼养殖就新增农民收入3200多万元。

  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海口市具有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特色名牌的资源和环境,先后培育泉溢、果蔬、泉涌、华绿等4家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及其它加工企业先后创立“海南泉溢”、“辜氏牌卡拉胶”、“迪爱生螺旋藻”、“佳德信”等一批名牌产品,在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创新招商引资,不断扩大水产加工业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式上,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作;在招商引资手段上,采取以商带商、以商引商、以商促商的办法;在招商引资机制上,实行项目信息报告制。实行项目领导推进责任制。为了加快照丰和佳信德加工厂的项目上马,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人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003年,全市共引进资金2.5亿多元,新建6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有4家企业当年建成投产,5家正在建设中。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拓宽产品市场。一是建立不同层次的水产品和加工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先后建立起美兰机场、府城凤翔路、丘海大道南北通和水产码头水产品批发市场,四大市场的建立加快了全市水产加工和运销业的发展。二是高品位开发新产品。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面包虾、虾仁、控水鱼片等新产品。吉源加工厂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开发不同规格的条冻虾新产品。三是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完善销售网络体系。加工企业在国内与上海、北京、南京等15个城市,在国外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建立业务关系,形成100多个销售网络。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一是发挥社会科技力量培训科技人员,1—12月份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2100人次;组织8名专家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活动15期,受询人数4000多人次,通过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生产者的整体素质。二是大力推广低位虾池二次改造新方法新技术。全市低位虾池二次改造面积有2100多亩,改造后的虾池养虾产量由原来的250—3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每亩新增产值5000多元。三是抓好示范点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抓好200亩罗非鱼精养、500亩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300亩低位虾池二次改造、200亩鱼虾混养、500亩江蓠、鱼、虾混养五个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效益的驱动,有效地推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苏庆全)

   

【简述】 以“保安全,求发展”为工作重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注重发展规划,奠定水务发展基础;落实防风防汛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难问题;认真组织干部群众,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水利行政执法,规范河道采砂和地下水开发;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水利工程规划计划】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等原则,认真做好水利工程规划计划工作,编制《海口市玄武岩分布区缺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渡江引水工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岭北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寨坡水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水网规划初步设想;完成海口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镇墟供水规划;开展水系改造规划的前期工作;上报2004年省级预算水利基建项目计划;包装南渡江右岸防洪防堤工程、风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凤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云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重点项目,及时上报省有关部门和国家水利部,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支持。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按照《海口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方案》和《海口市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依靠社会各界,组织人员逐个自然村、逐个井点调研、踩点,合理规划,科学找水;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引进无塔供水系统和恒压变量自动供水控制系统等先进供水方式,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加强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建后管理,建立健全用水管水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饮水项目长期受益。2003年,全市共完成798宗饮水项目(其中打井396宗、加深配套402宗),解决938个村庄、22.95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完成的798宗饮水项目中,计划内226宗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打井198宗、加深配套28宗,受益村庄426个、人口17.46万人;计划外完成572宗,其中打井198宗、加深配套374宗,解决512个村庄、5.49万人的饮水困难。2003年全市人畜饮水项目共完成投资2974.2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895万元、市财政投资480万元、区财政投资758万元、社会认捐389.74万元、乡镇自筹及群众自筹451.54万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根据“十五”水利发展计划和近期水利发展思路,结合冬春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订《海口市200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共维修配套渠道3173条计2399公里;维修配套建筑物1899座;新增灌溉面积0.2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7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9万亩,新增节水防渗灌溉面积1.1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4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5万亩;修复水毁工程441处;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安装提水泵156台及管长5.5万米。2003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全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水资源与水土保持】成立水资源勘查规划小组,对全市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将全市现有地下水井位在地图上标明,上报备案。编制全市中长期供水计划,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合理配置水资源,正确处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取用关系,颁发实施《海口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井使用管理规定》,将188个取水单位、192口深井纳入规范管理范围;加强地下水、地热水的审批,全年就批准发放许可证10家,换发许可证6家。进一步保护永庄水库、南渡江龙塘取水点等水源地,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重视河道管理和采砂规划工作,组织专家编制《海南省南渡江海口市河段河道演变及采砂场地设置分析报告》,拟定河砂禁采区、可采区、开采区。

【依法治水】组织以“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水法宣传周活动和以“依法治水,保持水土,建设生态省”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日活动,大力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和《海南经济特区水条例》,增强人民群众关于水的法治观念。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水政监察,维护正常的水事环境。依照法律法规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封闭自备井115眼,查处无备案取水单位11家。严厉打击南渡江非法采砂活动,推毁非法工棚8处,没收抽沙设备1批,处罚非法采砂船16只,取缔无证采砂售砂点18个。

【水务一体化】根据水所具有的流域性、循环再生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应用上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经济上的利害两重性,理顺水的管理体制,设立水务局,将供水、节水、排水、治污、中水回收利用等统一纳入水资源系统,实行全市范围内的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用水与农村水利的一体化管理,使治水工作进入新的时期。

【防风防汛】 坚决执行“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风防汛工作方针,落实防洪预案,组织防洪抢险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召开海口市三防指挥部领导成员扩大会议,传达省三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落实防风防汛责任制。组织水务、财政、计划、城建等部门,在各区的配合支持下,对全市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新海防潮堤应急段工程、沙坡水库加固工程、南渡江左岸二期防洪工程、美涯水库续建工程、牛贪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继续加强对各区、各部门的防汛物资储备情况、通讯系统运行情况、防汛抢险责任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进一步完善防洪抢险工作机制,使全市三防系统具备“抗大灾、抢大险”的能力。市三防办及时将台风动向和汛情报告市委、市政府和通报有关部门,要求各区、各部门加强值班,严加防范。在遭受7年以来最大的台风“科罗旺”袭击时,市三防办及时通知公安、环卫、供电、供排水等部门进入一级战备,一有险情,立即抢险。由于领导重视、部署周密、措施到位,2003年防风防汛顺利开展,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程守学)

乡镇企业

【简述】 全市乡镇企业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24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增加值74541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工业产值111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32788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完成税利29127万元,下降6.9%。

【主要特点】一是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市乡镇企业税利仅完成2.912亿元,比上年下降6.9%。二是企业增加值增大。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达74541万元,比上年增长6.1%。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形成食品加工、服装加工、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654家,年销售收入55696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4家,年销售收入473800万元,占总量的95.2%。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椰树集团、海南椰岛股份公司、养生堂药业、海南卷烟厂、海南恒兴饲料有限公司、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海南亚太啤酒有限公司、海南罗牛山饲料公司、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和海南欧化印染有限公司10家企业。10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为42.8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76.9%,占规模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90.4%。全市水产品加工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由2002年的10家增加到14家,增长40%占全省同类企业的50%;水产加工出口总量为1.85万吨,增长33.7%;直接出口创汇6100多万元美元,增长31.50%,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22%。按行业划分,食品加工业165家,食品制造业68家,饮料制造业9家,烟草加工业1家,纺织业6家,服务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28家,皮革、皮毛、羽绒及其他制品业4家,木材加工及竹、藤、草制品业107家,家具制造业85家,造纸及纸制品9家,印刷业53家,林产化学品制造业8家,医药中药工业11家。

【企业经营管理】 一是本着“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发展”的宗旨,凡落户在海口的乡镇企业,均享受国民待遇,都给予服务和支持。二是做好乡镇企业新建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深入企业了解项目进展,定期汇总分析项目建设总体情况,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加强乡镇企业有关产业政策法规、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引导乡镇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投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后劲。四是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乡镇企业新热点。

【安全生产】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设备。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立足“抓生产就要抓安全”的基本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督促各乡镇企业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配备生产安全员,购置消防器材,确保各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有效实施。二是组织检查,抓好整改。“五一”黄金周前,在组织各区对本区的乡镇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自查的基础上,市农业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分别对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针对有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

【农产品运销】全市农产品运销企业大户近100家,其中年运销4000吨以上的有19家,从事农产品运销的人员5000人。琼山供销社、红旗果菜公司、石山镇运销大户陈现安、永兴镇运销大户王茂汉年运销量达6000吨以上。

(严清林)

   

【概述】2003年海口地区海南省农垦总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共56家,总人口74817人,在职职工17129人,离退休及病退职工12495人。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74807万元。

【农业】 2003年完成总产值(现行价,下同)44142万元,其中种植业9479万元,林业9217万元(含橡胶5720万元),畜牧业5963万元,渔业19483万元。主要生产企业有红明、东昌、桂林洋、三江农场。主要产品有粮食、橡胶、水果、水产品等。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11万亩,总产量10878吨;橡胶种植面积7.51万亩,开割投产面积6.47万亩,干胶产量4013吨;水果面积4.31万亩,产量7956吨。红明、东昌农场是海南农垦种植荔枝最多的农场,荔枝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亩和1.28万亩,产量分别为1026吨和450吨。

    三江农场是海南农垦最大的海淡水养殖基地,年底水产养殖面积达14584亩,总产量7060吨,产值15840万元,主要产品为对虾。根据省政府规划,桂林洋农场被确定为海南省和海口市水产加工重点区域。年内,该农场引进3个大型水产品加工项目,分别是投资8000万元、年加工总量2万吨的照丰水产品加工厂,投资5000万元、年加工总量1.5万吨的蔚蓝水产品加工厂以及投资600万元、年加工总量16万吨的海田水产饲料加工厂。

    8月25日在本岛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的12号(科罗旺)热带风暴给红明、东昌、桂林洋、三江农场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损失。根据统计资料,在这个热带风暴中,4个农场粮食作物受灾1.1万亩,估计粮食减产1600吨;橡胶树受害35.6万株,影响当年干胶减产740吨;水果受灾面积1.76万亩,影响当年减产3300吨。连同其它生产及设备设施的损失,4个农场在12号热带风暴中经济损失总额估计达7380万元。

【工业】有医药制造、家具制造、印刷、橡胶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下同)174000万元,销售产值14169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749万元。

    三叶印刷公司重视印刷编码技术的应用,多次聘请专家到公司进行培训,公司条码印刷技术不断提高,获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审核颁发的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颁发的出口商品包装容器质量许可证书。年内,公司被海南省编码技术与应用协会审批为该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由省国家保密局和省教育厅选择为海南省2003年中招试卷印刷单位。这是1994年以来海南省首次在省内印刷这一国家级秘密载体。

【建筑业】2003年建筑业总产值(施工产值)8491万元,竣工产值5211万元。房屋施工面积13.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12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3090万元。农垦建筑总公司于6月被省建设厅批准为工程施工二级企业资质。

【第三产业】商业贸易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611万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6866万元,餐饮业销售2061万元,社会服务业销售16684万元。产品出口额21800万元,其中家具出口13761万元。

    房地产2003年房地产业营业收入2642万元。

    电子商务9月,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专家将巴苏博士、史密特博士考察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对该中心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将橡胶搬到网上竞价销售表示赞赏,称赞该中心搭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天然橡胶市场的桥梁,看好其发展前景。双方就互通信息、将该中心建成国际化天然橡胶专业交易市场、共同举办中国天然橡胶国际研究会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12月,该中心被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批准加入该组织,成为其伙伴会员。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立华访问该中心,表示将积极支持该中心的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对配送到交易所定点仓库的现货转化成为仓单将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两个市场的沟通和合作。

    三叶数码城项目配合海口市政府建设“药谷”规划,海南农垦三叶药业集团公司联合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开发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三叶数码城地址在海垦路与南海大道交界处,设计占地面积350亩,计划总投资13亿元。项目由海南GSP医药物流城、国际大卖场、三叶数码学园、三叶艺展中心、三叶数码时代城、三叶水榭等8个主体项目和6个配套项目组成。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农垦总局8月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叶数码城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项目开发工作的领导以及协调解决项目在开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项目于9月17日破土动工。年底,海南GSP医药物流城仓库工程已封顶,主楼基础工程已完成。其他项目有些已获批准立项,有些已达成合作协议,有些建设的搬迁工程正在进行。

    旅游农垦金鼎实业总公司的万嘉果农庄在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创名优水果品牌的同时,营造田园风光生态环境,逐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省旅游局将其定为海口市专线观光点,并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申报为我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其申报2004年4月18日已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正式验收确认)。农垦鸿运旅行社获海口市“国内旅行社20佳”称号。

【社会事业】医疗农垦总局医院(省工人医院)全年门诊255322人次,收治病人10247人次,抢救危重病人937人次,抢救成功率94.4%。开展手术2365例。治愈率72.9%,好转率23.2%,病死率0.8%。病床使用率40.7%,病人平均住院9.57天。

    防治“非典”各单位都成立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防治“非典”工作方案、应急处理预案、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一系列方案与制度,建立检查督促机制。3月,总局医院派出3名呼吸和传染病专业的专家到北京学习有关防治“非典”知识,回来后在省内传授,对全省防治“非典”知识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4月11日,总局医院被确定为海南省首批收治“非典”病人定点医院。4月22日,省长汪啸风一行到该医院考察,对医院防治“非典”前期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防治“非典”期间,该院发热门诊接诊3000多人,隔离病区收治临床病人59例,其中有2例高度可疑病人。经过精心治疗,这些病人都康复出院。医院还派出3批医疗队,由院长亲自带队到儋州、澄迈、临高等市县医院对口支援,又到其他4家县级医院进行防治“非典”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查组先后两次到该医院检查工作,对医院抗“非典”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该医院抗“非典”工作的评价是:海南能保住“无疫区”这块净土,农垦总局医院功不可没。省卫生厅主要领导称赞该医院防治“非典”的工作为海南争了光,为海南卫生系统争了光。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及厅局的8项抗“非典”嘉奖。

    学校有小学24所(其中农垦总局直属1所),普通中学5所(其中农垦总局直属1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农垦总局直属)。各类学校在校生共15601人,其中小学8856人,普通中学4487人,中等专业学校2258人。在校生中当年招收3899人,其中小学1486人,普通中学1668人,中等专业学校745人。当年毕业生3211人,其中小学1431人,普通中学1193人,中等专业学校587人。

    科技海南农垦中心测试站完成橡胶检测样品13597个,完成农化分析测试样品13000项次。该站承建的“农业部天然橡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农业评审组的现场评审。这是该站承担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12年来的第三次国家评审。通过这次评审,该站被授权的检测范围从天然橡胶扩展到肥料、无公害农产品及环境监测、土壤等55个产品、77个参数。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有4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3项获科技进步奖,分别是余丹主持的《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试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苏鲁主持的《美蓝染色放大电子结肠镜对结肠息肉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俞凤华主持的《小儿常见疾病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研究》分别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林伟民主持的《常温心脏空跳中心内直视手术临床研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医院开展60余项新技术项目,在省级和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李少波主编的《实用心脏病预后学》一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该书有78万字,印数3000册。

    报纸、期刊《海南农垦报》由海南农垦总公司主办,海南农垦报社出版,全国发行。原为周1报,4月26日开始改为周2报。《特区农垦企业》由海南省农垦总局、海南农垦经济学会主办,海南农垦报社出版,月刊,海南垦区内自办发行。

《海南农垦科技》由海南省农垦总局、海南省热带作物学会主办,海南农垦报社出版,双月刊,自办发行。

(周成连)

2003年海南农垦海口地区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备注
药品(片剂)万片7。5011吨以上油罐
家具万件24.64
铝材立方米11500
摩托车99110
油罐7
200升钢桶62013
运乳胶罐5
万块2160
四酸595
合成复合肥3000
书刊印刷品22669
软饮料2841

罗牛山农业综合开发区

【简述】罗牛山农业综合开发区以罗牛山农场、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还有一批外来企业。开发区呈发散型向全省跨越。开发区辖罗牛山畜牧基地、农场一分场、二分场、南坤分场、海口海甸岛办公区、长堤路工商区、白水塘商住校园区、盐灶商住区、丘海大道肉联厂、生猪、三鸟、水产交易市场、南北通货运市场区、滨海大道汽车展销广场,以及琼海泮水畜牧区、临高皇桐畜牧区、万宁万州畜牧区。开发区还在海口、三亚、琼山、陵水、澄迈、文昌、万宁等市县联办了一批畜牧企业。在海口滨海西路征得1000余亩土地,计划兴建海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国家计委批准,罗牛山股份公司主持兴建海南洋浦海发面粉厂,在洋浦购有数百亩土地。经批准罗牛山农场接管海南面粉厂。罗牛山农业综合开发区拥有1.5万余亩土地和大批房产。罗牛山开发区被评为海南省和海口市优秀开发区。“依托罗牛山,创立股份制,主攻菜篮子,发展农工贸”,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

【“菜篮子”工程】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在首位,先后成功地兴建10万只蛋鸡场、20万只蛋鸡场、10万只种兔场、3万头猪场、4万头猪场、6万头仔猪场、琼海万头猪场、文昌鸡育种场和肉鸡场、奶牛场、肉联厂;还兼并租赁、联合兴办一批猪场,兴建无公害蔬菜基地。到2003年,罗牛山的畜牧企业发展到38个,生猪总饲养量47万头,年未存栏为17.5万头,出栏上市肉猪29.8万头(上年为23.4万头),生产鸡蛋4696吨。出栏生猪猪肉占海口市场的55%,鸡蛋占63%。外销文昌鸡苗81万只,自用种鸡100万只,上市文昌鸡13万只。还生产出大批无公害蔬菜、海南香米、胡椒等,年产饲料8万吨以上。围绕主业,开发区已形成良种繁育、畜禽商品生产、饲料供应、再制加工、市场销售、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畜牧机械工程服务、科研推广、网络信息化管理等十大配套体系。这些配套体系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增加了效益,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罗牛山股份公司成为全国配套齐全的“菜篮子”企业。2003年,启动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期为2年,计划在全省各市县兴建20座仔猪繁殖场和多座肉猪饲养场,年出栏肉猪30万头。该项目将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即罗牛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资金和产品回收,由农民提供场地并负责饲养,以带动农民致富。罗牛山畜牧系统实施规范管理,在全国率先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并顺利通过认证。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面粉加工业】 经国家计委批准,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公司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兴建的洋浦海发面粉厂2003年投产。建设工程有日处理小麦300吨的专用生产线、1.5万吨钢板简仓及附属设备、3136平方米的成品库,计划投资2.29亿元。该项目引进瑞士布勒公司世界一流的面粉加工设备。罗牛山农场接管海南面粉厂后,整合有效资产,培训队伍,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创名牌活动,树立了罗牛山面粉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在海南市场占有率从不足6%提高到38%。并推进面粉加工产业化,形成食品产业链。

【市场营销】 积极打造海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已建成的子市场有生猪交易市场、三鸟中心批发市场、水产果菜批发市场、南北通货运市场等。随着海口城市规范化管理实施和功能区划管理到位,罗牛山市场系统将逐步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化农贸市场。罗牛山股份公司兴建的汽车交易市场,占地8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被海口市列为2003年全市重点项目,客户入驻率已达90%。有银行、保险、车管等部门进场,形成一条龙服务,受到客户欢迎,并收到良好效益。建立海南唯一的放心食品连锁销售网络,满足市民健康生活的追求。放心店供应罗牛山的无公害猪肉、文昌鸡、鸡蛋、兔肉、蔬菜以及优质面粉、香米、胡椒等农副产品受到市民欢迎。先后被授予“争创全国绿色零售市场示范单位”、“海口市无公害食用农产品专卖店”、“海南省无公害食品专卖放心店”等称号。到2003年,放心店在海口市已发展到16家。

【科教兴场】 罗牛山股份公司注重科研与教育,现有科研人员86人,拥有畜牧研究所、香稻研究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科研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畜牧行业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创办的海口景山学校,软硬件兼优,名师成群,教育成果喜人。2003年在校学生已达2400人。2003年高考本科入围率高达97.2%,在全省中学中名列第三,全国专项学课竞赛学生获奖很多。由罗牛山股份公司控股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产权股份化、运作企业化、后勤社会化”模式,为罗牛山和社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办学3年,现开设专业30多个,在校学生已达8000人。200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被中央领导誉为“我国社会力量办学的成功模式和典范”。建在罗牛山畜牧基地的罗牛山学校,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乡村学校,方便了基地职工子弟和附近农民子弟入学。罗牛山下属的欣科计算机软件公司组织实施的“校校通”工程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科技项目,首批已完成几十所学校的大型校园网和电脑教室的建设,为提高海南省教育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日报》在报道全国教育网络发展时作为典型予以突出介绍。

【农场改制】根据海口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海口市国营罗牛山农场改制总体方案》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罗牛山农场进行改制,由职工出资一次性购买扣除非经营性资产和改革成本后的经营性净资产,组建新公司。根据文件精神,本次改制坚持股权分配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改制完成后,罗牛山农场所持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9070.5万股股权及其他资产负债全部划转到改制成立的新公司。该公司合计将持有罗牛山股份公司9070.5万股股权,占罗牛山公司股份总数的15.5%,成为罗牛山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改制后形成的新公司名称以及注册资本、具体出资人出资比例在抓紧确定。

(黄发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