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8-39℃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局地午后有雷阵雨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经济 -- 经济监督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4-04-18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3》  
    

计划管理


【概述】 2002年是全市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发展计划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功能,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年度计划执行】 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1.0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年初预期目标,部分经济指标超额完成,计划执行情况较好。大力实施“两地一中心”产业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各种商业业态竞相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业向专业化、基地化生产发展。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投资保持适度增长,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消费市场趋活跃,汽车、住房、通讯、教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对外经济快速增长,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良好。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行政区划调整后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资源的整合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三是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需要深化改革,市财力建设资金不足;四是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民间投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五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基建投资服务】 按照“保重点、保投产、保续建”的原则,严格按计划安排建设资金。2002年计划共安排36022万元,加上历年未执行计划9970万元,实际应执行计划为45992万元。全年下达月度资金使用计划9265.2万元,紧急拨款计划4771.76万元,合计下达资金使用计划14036.94万元。财政局累计实际拨款25324.1万元,其中2002年计划21354.9万元,历年计划2616.6万元,预拨2003年计划1352.6万元。认真做好工程概预算审查,全年共审核城建项目262项,送审价109895万元,核定价100262万元,核减9633万元,经审核列入资金拨付计划的投资累计4800万元。继续抓好利用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全年共上报申请利用国债项目15个,已有垃圾处理场等5个项目获准利用2002年国债专项资金2620万元。继续做好月度、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把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启动社会投资,增强全市投资后续力。

【百项重点工程】 根据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实施重点推进工程计划动员大会的精神,结合海口市的实际情况,按照“优势产业重点原则,城市功能强化原则,居民生活提高原则,经营城市融资原则”,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系统收集资料,集思广益,精心策划,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发展计划部门完成了《海口市100项重点推进工程计划》。共遴选出重点项目100项,总投资286.82亿元。按照项目涉及领域分:基础设施项目40个,总投资158.00亿元;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31.48亿元;旅游商贸项目16个,总投资88.98亿元;农业项目3个,总投资1.34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0个,总投资7.02亿元。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分:每个项目投资规模均在3000万元以上,且为近期(2002年和2003年)开工项目;投资不足3000万元的项目及中、远期项目未列入计划。按照项目进展情况分:在建项目50个,总投资165.23亿元;2002及2003年新开工项目50个,总投资121.59亿元。

【经济运行监测】 为了实现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发展计划部门加强对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企业和经济实体单位了解情况,多次和统计、经贸、农林、经济合作等部门及相关企业沟通联系、召开座谈会,就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全年撰写了月度、季度、半年和全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建议10多篇,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参谋。针对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将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发展计划部门大量收集资料,认真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后新海口的发展基础、城市定位、城市特色、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并提出了未来10—20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建议。

【提供政策导向】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发展计划部门按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为及时向广大市场主体传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并提供政策导向,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2002年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的编印工作。全书共汇集34篇材料,分为综合经济、产业经济、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财政与金融、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国土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与社会发展、市区经济及附录等篇目。

【国民经济动员】 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认真贯彻海口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措施,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动员机制。成立了经济动员工作联络制度,及时捕捉经济动员信息,掌握经济潜力。二是做好国民经济动员计划。对全年国民经济动员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三是开展国民经济潜力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市粮油、能源的生产和储备能力,车站、码头、医院床位以及医务人员结构情况。四是编制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根据在今后军事斗争中特别是对台军事斗争中可能担负的军事任务,完成了《海口市经济动员指挥所编组方案》,确保紧急动员的情况下,指挥畅通。

【机关队伍建设】
 在实行“三制”和创建文明机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抓好内部的“三化”管理,即继续推行实施“公文处理规范化”、“工作自律量化”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化”。根据“三制”和“三化”要求,一是抓干部工作生活作风的转变,坚决克服办事拖拉、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杜绝在办事中的吃、拿、卡、要现象。三是抓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鼓励干部多想事、多做事,防止和抵制搞内耗不干事的行为。四是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公布于众,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同级对同级,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更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形成监督的良好氛围,促进了该局工作风气正,心情爽,干劲大,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投资者的好评。同时,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聘请外籍教师讲课,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外语培训,成效显著。
(王 辉)

审 计


【概述】 2002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落实全省审计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海口发展目标,抓住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加大审计执法力度,认真落实审计结论,巩固审计成果,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全年完成审计项目52个,查出违规金额19967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944万元,当年上缴财政339万元;调账处理金额11135万元;应纠正金额1977万元;查出百万元以上违规行为单位13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事项2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审计机关加强审计综合分析和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全年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52篇,被批示和采用39篇次。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纪律和规范经济秩序,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干部监督和廉政建设,促进海口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家审计机关审计】 财政审计 2002年,从促进依法行政和推动财政体制的高度,更新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和深化财政审计。全市各级审计机关组织财政审计项目14个,其中市、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4个,预算执行单位审计8个,区级财政决算审计2个。审计查出违规行为金额4783万元,其中应交财政的违规金额305万元,已入库291万元。市审计局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围绕“揭露问题、规范行为、促进管理”的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坚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目的、有重点地探索新领域,充实新内容,加大审计力度。一是结合财政改革的新进展将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二是突出了对财政局各业务科室掌管的预算资金使用分配情况的审计,并注意财政部门领导拨款权限有无越权等问题。三是对国家专项资金和市定周转金用户进行跟踪审计。四是根据省厅统一安排,对海口市政府外债的规模、管理和还本付息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五是突出对落实上年度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检查,促进有关部门积极整改。六是选择有行政性收费、预算外收入,有执法执罚权和资金分配权的4个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其预算执行、落实“收支两条线”政策情况,依法处理违规资金483万元。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情况。同时,加大问题披露力度,向政府和人大披露了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规范问题。审计质量有新的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进一步增强。审计依法查处土地出让金未作预算收入、预算收入不缴库转到其他账户等违规行为资金4411万元。其中应缴财政291万元已全部入库。审计结束后,市审计局依法向本级政府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局长侯新明受政府委托向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和人大加强财政管理、监督预算执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 2002年, 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从实际出发,研究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审计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定位,确定工作思路和重点,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十六字方针,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组织部门的提请,有计划地对全市12个单位现已离任的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控股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突出重点,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涉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方面的严重弄虚作假问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重大经营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问题以及个人经济问题,集中力量查深查透,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依法查处违规金额11610万元,其中应负主管责任10496万元,应负直接责任1114万元,查出损失浪费1205万元。为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审计表明,领导干部在合法、合规地管理和使用本单位资金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审计查出有的单位财务管理极度混乱,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财政财务收支严重失实,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六套;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督失控,资金损失严重等问题。审计机关对长期投资难以收回、未作固定资产、原始凭证存于财务人员手中不入账、公款私存等问题依法进行审计处理或提出审计意见,责令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并就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清理职工个人欠公款和占用公物的行为,清理办事处与下属企业及下属企业之间往来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督促、规范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专项资金审计 按照审计署与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市审计局对全市2001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已参加社保的部分企业其缴费基数的真实准确性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工作明确树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意识和为完善、规范社会保障制度服务的意识,围绕“两个确保”,注重检查海口市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是否真正做到足额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抓住征收、管理、使用三个重点环节,查清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和社会保障各项具体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调查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了海口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情况日益严重。据保障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养老保险费累计欠缴已达7471万元,欠费企业1642个,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二是基金积累少,支付能力不足。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账面累计结余3270万元,扣除以前年度被挤占挪用未能收回的2483万元,尚余787万元,不足支付一个月的养老金。三是企业缴费基数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较为普遍。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存在少报、瞒报缴费工资额或不想为职工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情况。四是保险覆盖面小,目前主要集中在效益较好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私营、外资企业和个体户参加的比例小。审计机关就此提出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管理的监督检查等建议,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领导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2002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从确定项目、制定方案,到实施审计、揭露问题、提出建议等方面站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高度,为促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服务,更新思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对29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027万元。其中应交财政545万元,罚没金额5万元,调账处理金额1579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20万元。一是围绕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重点中小学校5个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检查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情况及其执行收费政策情况。审计表明,大部分单位的收费能按照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审计依法处理和纠正违规金额1970万元。审计发现,部分单位疏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漏计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表不符、已竣工基建项目不办理决算等金额达3313万元,致使资产不实,巨额资产游离账外。对此,审计依法提出纠正意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对一些有执罚执收权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深入检查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情况。通过审计,依法处理和纠正违规金额2567万元。审计发现某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不真实、不合法,内控制度不建全、财务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审计机关依法查处该单位私设“小金库”、隐瞒应缴财政专户款、转移收入、坐收坐支、公款私存、个别执法人员截留罚没收入不及时上缴等违规资金804万元,并提出整改意见;对造成“小金库”资金短缺25.8万元的有关责任人员,已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新华区审计局对全区16个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反映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上的盲区,并为促进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范化提出审计建议。

   
企业审计 2002年,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企业审计项目7个,重点核实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揭露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等问题,为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1157万元,调账处理金额9556万元;依法处理漏交税金、账外资产、虚列收入、虚列成本、虚减资产、虚增负债等违规问题。根据海南省审计厅授权,海口市审计局对电信行业部分驻地方企业:海口大有电信营销有限公司,海南电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邮电广告公司和海南大有信息网络有限公司200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审计表明,各公司提供的会计资料基本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建全,各项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财务状况良好。但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审计机关依法处理漏计固定资产、多计收入、少计收入、违规使用现金、截留应上缴省电信公司收入等问题,查处违规金额487万元。 

【内部审计】 2002年,全市有内部审计机构10个,比上年减少4个;内部审计人员37人,比上年减少4人。各内审机构在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内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审计项目70个,在审计中纠正违规行为金额720万元,减少损失浪费和促进增收节支816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85条,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全市内审人员认真履行内审监督职责,为本单位改善管理,加强内控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审计局在内审机构和人员调整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继续坚持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实行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积极推进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内审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审计项目评优等活动,促进内审业务质量和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市内审工作向前发展。2002年,海口市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到海南省审计厅表彰。
(李洋波)
 


工商行政管理


【概述】 2002年,市工商局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把好市场主体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实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到位,为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海口做出贡献。

【集贸市场整顿】 按照“整治规范与查处大要案相结合、整治规范与截源堵流相结合、整治规范与时令工作相结合、整治规范与清除贸易壁垒相结合、整治规范与完善管理相结合”的总体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食品打假、农资打假、打击“市霸”、整治“白色污染”、查处有毒海产品等专项行动。共查处案件2220件,其中立案847件,结案819件;即时处罚1373件,罚没款入库285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约10万件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泡沫饭盒共169吨,案值823万元。其中查处了一件案值达60万元的非法贩运珊瑚礁案,没收珊瑚礁38.3吨。

【旅游市场整顿】 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旅游市场打假打非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迎检工作,严厉打击“黑社”、“黑车”、“黑导”和旅游企业低价竞争、高额回扣等违法经营行为。先后检查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宾馆饭店5218户(次),检查旅游经营合同1160份,建立旅游企业经济户口464户,重新规范登记旅行社16家,清理违法违章广告744条,收缴乱发旅游优惠卡近8万张,取缔无证照经营旅游企业67家,抓获“黑车”12辆,立案查处191件,受理旅游消费投诉523件,办结率100%,为旅游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万多元。

【巩固打击传销成果】 开展“春雷风暴”、“夏日飓风”、“秋风扫落叶”专项行动,对传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高压态势,各工商所在全面巡查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部位、敏感区域的巡查,传销一冒头就打,严防传销活动死灰复燃。全局共复查原传销窝点600多个(次),检查出租屋、半拉子工程及其它场所4000多处(次),捣毁传销窝点4个,抓获传销人员和准备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104人,其中移交公安机关处理4人,遣送出岛100人。

【商标广告管理】 一是打击商标侵权行为。重点保护省内“椰树”、“椰风”、“新大洲”等驰名商标。全年共查处案件21件,其中立案15件,查获侵权商品10多万件、标识1.3万张、印版50多块,案值60多万元。二是加强广告监管。重点监测新闻媒体广告发布行为和医疗、药品、保健品等广告内容,立案查处了“蝎子大王”等8件虚假广告,责令报社停止发布违法广告58条,查处了10家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单位。全年共查处案件102件,其中立案28件。在户外广告监管方面,共审批登记各类广告11371条,查处案件565件,其中立案48件。与此同时,各工商所还认真做好店堂广告备案工作,采用巡查、预警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店堂广告的监管。 

【信用监管】 一是强化合同监管。全年共鉴证经济合同125份,金额9950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7 件,主债权金额3190万元;调解合同纠纷25件,帮助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5万多元;推行、发放合同范本近千册,有效规范和指导企业依法签约。二是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目前,已建立起各分局、工商所的个体工商户书式档案23780户、电子档案23776户,企业书式档案3150户、电子档案3858户,局机关登记的企业电子档案6637户,历年吊销企业档案21326户,初步实现动静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管模式,实时记录企业经营行为,建立起较完善的企业信用档案。

【市场主体准入退出】 一是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重新放宽了注册资本80万元以下的有限公司登记权限,简化企业登记注册初审手续。全年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55户,注册资本26804万元;私营企业1368户,注册资金73053万元;外资企业31户,投资总额1884万美元,注册资本1839万美元,外方认缴1221万美元;个体工商户6883户,注册资金4348.67万元。二是严把年检关。对实行专项审批和凭许可证经营的项目严格把关,责成544户未能提交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的企业变更或取消经营项目。共年检企业4630户,其中内资企业年检率85%,私营企业年检率86%,外资企业年检率57%;个体工商户验照15814户,验照率91%。三是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逾期出资等行为。共检查企业1439家,立案查处39件,罚没款入库14万多元。其中查处1件特大虚假验资报告案,处以罚款10万元。四是继续清理整顿“三无”企业和无照经营。共查处无照经营1003户,补办营业执照675户、临时营业执照52户,取缔276户;吊销“三无”企业和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企业3334户;组织清理整顿大型商场的经营主体,对35户“假联营”进行立案查处。

【“双生”市场监管】 探索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监管模式和手段,积极开拓新的监管领域,全面管好社会主义大市场。一是加强相关知识和法规的学习培训。二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人力物力重点介入,逐一突破。在农资、加油站、建材、中介、金融、网吧等领域监管上取得较好成效,共查处案件224件,其中立案181件。“双生”市场新办照567户,年检2875户,年检率80.3%;机动车辆验证4638辆。

【消费者投诉受理】 进一步加强12315台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坚持24小时受理消费者投诉,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截至11月底,12315总台及分台共接到各类电话2万多个,受理符合工商部门处理范围的申诉举报2705 件(其余转有关部门处理),调解处理2624件,办结率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364万元。市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1793件,调解处理1757件,办结率9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元,消费者得到加倍赔偿14万多元,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赞扬。在西海岸等旅游景点设立12315消费者投诉服务点,直接深入景点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维权服务,得到广泛好评。
(吴雅琼)
 


物  价


【简述】 2002年,市物价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调整价格结构,整顿价格秩序,规范价格行为,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积极为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价格环境。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与上年比下降0.8%,呈小幅先降后升的运行态势。

【价格与收费管理】 办理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审批41宗,报省物价局审批事项16宗。换核发收费许可证 211个。2002年4月1日起执行全省医疗收费项目调整新标准,重新核发医疗收费许可证。制定市公交28、29路专线车客运票价和“食用自然盐”批发、零售价格。完成对海口市自来水公司,海南松海联合供水公司成本、资产等的审核。开展全国统一部署的城市供水价格审价工作,对全市236家行政事业性单位2001年度收费进行年审,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

【农本调查与价格监测】 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查,完成国家计委下达的生猪、肉鸡、蔬菜等9个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基本数据的汇总、分析与上报工作。重点开展对重要商品与服务价格的监测和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每月5、15、 20、25日向国家计委和中国价格信息中心报告市场价格监测情况,每月综合向上级物价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反映市场物价动态,提出调控建议。全年编发《物价情况反映》12期。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坚持局长值班制度,派出物价检查队伍,深入各大商场、农贸市场进行价格监督检查,规范商品与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制止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收效良好。市物价局被评为 2001—2002年度全国农产品调查工作先进集体,评为2002年度全国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价格调节基金】 根据《价格法》设立价格调节基金的规定,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海府200235号文发布《海口市价格调节基金征集管理办法》,8月11日起在全市实施价调基金征集工作。至12月底,已有159家宾馆酒店、旅社、招待所和150家旅行社实施代征价调基金,全市共征集价调基金242万元。价调基金将按照“取之于社会,用之于人民”的原则,主要用于稳定市场物价,扶持农副产品基地开发,支持相关城市建设,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等。

【价格监督检查】 组织开展对石油液化气价格、春运客票价格、旅游价格、涉农收费、工商和集贸市场收费专项检查以及宾馆、酒店、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明码标价大检查等。共重点检查了7个二级气站、6家客运站、15间中小学校、2500多家商品和服务单位、7个主要集贸市场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立案查处1 3家单位,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21份,现场处罚227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单位 店,实行经济制裁金额41.94万元,已缴国库金额37.78万元其中包括法院强制执行38家单位的入库款12.1万元。12358价格举报电话共收到群众投诉及咨询电话329宗,涉及医药、卫生、水电、教育、物业管理等方面, 已办理312宗,清退金额7702元。依法整顿和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取得良好效果。

【鉴证服务】 受理公安部门办案委托涉案物品价格鉴定业务638宗,价格评估鉴证金额159万元。受理法院、检察院委托涉案财务价格鉴证业务5宗,涉及金额3300万元。受理海关委托价格鉴证缉私罚没船只两艘,涉及金额 196万元。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全面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及物品损失进行价格鉴定工作,已对351辆事故车辆损失进行价格评估鉴定,涉及车损评估金额140万元。根据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立法计划,市物价局起草了《海口市涉案财物价格鉴证管理办法》,8月份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通过,10月份经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省人大审议,涉案价格鉴证工作将进一步依法规范。

【清费减负办实事】 根据全市百家企业评议政府机关工作活动,所反映的收费名目繁多问题,局长邢福昌带队深入调研,组织对涉及酒店业所有收费项目进行清查,专题向市委、市政府和省价格主管部门报告及提出建议。 3月,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取消收费项目32项、降低收费标准13项,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三千多万元。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监制《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及标准告示牌》 106块,监制中、小学校收费告示牌102块,设置到全市乡镇各行政村和各中小学校,现有涉农、学校各项收费项目及标准一目了然,明明白白。根据市酒店协会要求,市物价局组织编印了《海口市旅游酒店缴费手册》,免费发送给全市100多家宾馆酒店,使收费项目和标准明明白白,为企业办了实事,受到企业欢迎。

【依法执法】 采取切实措施规范价格行政执法工作。一是统一着制服执法检查,保证价格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二是实行亮证检查制度,31名价格执法人员都考取了国家计委颁发的价格执法检查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三是实施三人一小组价格检查执法制度;四是实行价格执法检查日登记卡制度;五是实行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制度,对处罚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由集体讨论决定;六是实行案件举报和查处奖励制度,奖罚分明;七是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对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者从严处理;八是加强与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保证执罚措施的落实。通过一系列规范措施,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文明执法水平,树立价格监督执法的良好形象。
(马济渊)
 


质量技术监督


【概述】 2002年,海口质量技术监督局注重加强现代文明机关建设,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共制订各项规章制度33个,基本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的良好局面。充分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召开质量统计和市场准入工作会议,对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质量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培训,市内90多家企业派员参加学习,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统计工作水平。选择20家企业建立联系点,帮助企业消灭无标生产并提高标准水平。年内组织181人次下企业,帮助企业找出计量器具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对不规范的计量器具送检或报废。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最新发布的计量法规、规章,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合理的计量管理制度,责令企业按法律规定申请强制检定,指导他们按规范配置能满足生产、贸易及服务要求的计量器具。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贯彻《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规定》等文件规定,鼓励企业参评。推荐海南绿世界化妆品有限公司、东洋水产有限公司、上海家化有限公司3家企业参评,并在活动中予以支持和帮助,争取2003年通过考核。

   
2002年,海口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多人次,检查生产及销售企业1563家,立案查处273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16.3万元,罚款到位62.1万元,罚没的假冒伪劣商品货值60多万元,已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万多件,货值26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77起,处理73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万多元。

   
全年组织4次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执法检查,出动142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6家、大商场(超市)7家、粮食批发市场2个、商品经销点18个、农贸市场5个,检查34个品种(类)129批次的商品,对156家企业在用计量器具登记备案,对存在问题的27家企业责令其将在用的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登记并接受强检,对2个集贸市场412台计量器具管理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没收杆秤等不合格计量器具81台(杆)。完成全市“锅容管特”普查和数据计算机录入工作,查清海口市在用锅炉282台,在用压力容器613台,特种设备3179台。设备的核查和定期检验工作已经完成,普查登记率为100%。分批分阶段对“锅容管特”进行了4次安全大检查。开展标准化监督检查 ,共检查销售企业6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开展食品标签、服装标识执法专项检查各2次,化妆品、儿童玩具、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金银珠宝标准化执法检查4次。发放标准证书35本,进行产品标准登记87个。

【质量监督管理】 紧紧围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的“1831”工作重点,把握“一条主线”,从源头抓质量,取得重要进展。

   
1.积极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调查统计工作。制定了《开展工业企业综合摸底调查及建立海口市产品质量统计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建立了海口市产品质量统计制度,初步掌握了海口市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已初步建立海口市工业企业质量状况数据库,入库企业达150家。

   
2.着手启动质量兴市工程,大力推动海口市质量振兴事业的发展。草拟的《海口市产品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海口市质量立市规划及实施方案》和《海口市质量兴企指导方案》已上报市政府和省局。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代拟了《海口市质量立市实施计划》,市政府已原则同意。11月底,海口市成立了以市长王法仁为组长的市质量立市领导小组。

   
3.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制订了《海口市2002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监督抽查工作。截至10月底共检查企业523家,抽检样品815个批次,合格526个批次,合格率6      4.5%。其中地方产品抽检266个批次,合格242个批次,合格率91.0%;地方商品抽检416个批次,合格165个批次,合格率39.7%。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检查。尤其是在面粉专项检查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年初共检查面粉经销企业13家,抽检样品23个批次,检出增白剂超标样品7个批次,抽检合格率70.0%,没收不合格面粉总计220多吨,货值30多万元,并对经销企业进行了处罚。

   
4.加强对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目录的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摸清了全市应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生产企业有41家,并对这些企业质量状况造表存档。第三季度海口市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国家总局的安排,率先在大米、小麦粉、酱油、食醋、食用植物油五大类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已经组织8家企业参加培训,并开始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稽查打假工作】 按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2002年开展打假工作“八大战役”和“两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总要求,组织开展了面粉、食用油、酒类、建材、低压电器、电缆、日用品、衣服、皮具、化妆品、棉被、汽车配件、电器、空调等产品专项打假行动以及消除“白色污染”、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行动。

   
1.在食品专项打假工作中,共出动1036人次,重点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面粉、饮料、食用油、酱油、酒类、椰果等,重点查处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违法行为;以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过量使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标识不符,短斤缺两,隐瞒、涂改生产日期,甚至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其中查获秀英1家批发商行经销的假冒“天然椰子汁”1204箱、假冒“泰国燕窝”、劣质花生牛奶218箱。中秋节前组织月饼市场大检查,出动184人次,检查生产企业46家、销售商店172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有6家,罚款2家,责令产品标识不规范的7家进行整改,没收月饼125盒,货值2500元。

2.在工程机械、机动车配件专项打假工作中,出动367人次,查处企业33家,依法处罚近3万元。查处的重点主要是灯具、刹车鼓、刹车片、汽车泵类、离合器片、离合器压盘、轮盖、刹车油、润滑油、减震器、轴承等。

   
3.在建材、电线电缆、低压电器灯具和家电类产品专项打假中,检查60家79个品种的钢材产品,其中6家9个品种存在质量问题,1家旧货店假冒“三菱”空调及零部件货值达5万元,1家电器商行9台外壳翻新的长虹牌电视机,查获销售铝材、电线电缆和低压电器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企业各1家。

  
4.在开展对全市加油机专项整治行动中,与工商局联手检查了38家加油站的157台加油机,其中3家加油站的7台加油机超期未检定,合格率为95%,对未检定的加油机予以封存,责令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在6月份全省统一集中打假行动中,以该局牵头的第一行动组在海口市打假期间收获颇丰,效果明    显,仅6月17、18日两天,出动执法人员216人次,检查企业36家,扣押和封存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农资、食品、服装、鞋、汽配、摩托车等6大类17种,共3000多件,总货值约30万元;检查7家企业在用电梯27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和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发出了7份整改通知书;检查23家企业代码年审情况,立案调查1家违规企业;对2家大型集贸市场开展计量执法检查,查扣未检定的计量器具1台;对5个涉嫌质量问题的大米和白酒销售点进行现场抽检。期间,省市多家新闻媒体进行现场跟踪,及时报道有关打假情况,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还抽调8名业务骨干支持琼山、澄迈、定安、琼中等市县局开展集中打假。

【计量工作】 1.开展以商品量为重点的市场计量监督检查。全年组织了4次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执法检查,出动142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6家、大商场(超市)7家、粮食批发市场2个、商品经销点18个、农贸市场5个,检查了34个品种(类)129批次的商品,净含量准确度合格率为84%,较往年略有提高。

2.加大对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监管力度。在省计量所的配合下,对156家企业在用计量器具登记备案,对存在问题的27家企业责令其将在用的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登记并接受强检,取得较大成效。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集贸市场的整治方案,对2个集贸市场412台计量器具管理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没收杆秤等不合格计量器具81台(杆)。

3.积极推进“光明工程”计划的有效实施。4月份对全市35家眼镜验光、配镜行业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各眼镜店的从业人员数量、素质以及仪器的配备、使用、检定情况,同时向各眼镜店宣传“光明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企业培训眼镜店定级的计量评审员。

4.积极组织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根据省局和市政府指示精神,共检测48家单位上百栋楼的防雷装置,为海口市的防雷减灾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锅容管特”普查验收工作】 7—9月份,重点对全市“锅容管特”进行了调查摸底,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市“锅容管特”普查和数据计算机录入工作,查清海口市在用锅炉282台,在用压力容器613台,特种设备3179台。设备的核查和定期检验工作已经完成,普查登记率为100%。并于9月底通过国家总局验收,验收小组认为海口市的“锅容管特”普查和整治基本实现了总局的要求,设备数量清楚,安全状况明了,安全隐患基本得到治理。表扬该局在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标准化工作】 1.以农业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制定了《海口市建立无公害蔬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方案》和《关于全面启动海口市无公害蔬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报告》,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4月份在秀英区龙头下村蔬菜基地建成了海口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海南恒通高科农业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省生产资料集团2家企业已经在该示范区创建示范基地。罗牛山股份公司也在积极申报项目,该公司生产的猪肉、兔肉、鸡肉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成为海南省首家获得无公害标志认证的企业。另外,海南龙泉集团生产的文昌鸡、海南绿丰实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艾森鲜奶和海口恒通高科农业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蔬菜均积极申报无公害标志。同时,该局与市蔬菜办、工商和经贸部门联合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建立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点,举办了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班。

   
2.开展标准化监督检查 ,共检查销售企业6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开展食品标签、服装标识执法专项检查各2次,化妆品、儿童玩具、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金银珠宝标准化执法检查4次。全年的检查重点是旅游食品、饮料、面制品、服装、化妆品等产品执行标准情况。开展了室内空调安装上岗人员资格检查,共检查7家企业的58名空调安装人员,责令无证的17人停止上岗。在海口市已通过消灭无标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消灭无标成果,发放标准证书35本,进行产品标准登记87个。

【法制工作】 分别成立了局和稽查队两级案件审理委员会。商品标值3000元以下案件由稽查队案审委员会审理把关,3000元以上由局案审委员会审理把关。一年来,依照法律程序审理案件27宗,其中局案审委审理大案、要案25宗,结案率达80%以上。审理大案要案主要有秀英港彬佳批发商行销售福建省产的假冒“天然椰子汁”、“泰国燕窝”,海口振东粮油供应有限公司经营部销售不合格面粉,海口三欣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经销假断路器等。定期公布行政处罚结果,增强行政处罚的透明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年张榜公布行政处罚结果6次。

   
此外,加强维修行业服务质量管理立法论证。组织起草《海口市维修行业质量管理规定》草稿和送审稿,深入家电、汽车、电脑和钟表等维修行业调查了解情况。广泛征求市工商、公安、交通、物价、人事劳动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意见,11月份组织包括市法制局人员在内的立法考察组赴厦门、深圳、广州等地进行立法考察,并写出了立法考察调研报告。

【专业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全局人员学习《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等各项条例和规章57个课时。参加省局依法行政培训班3批28人次,安排外出学习农业标准化、质量管理与市场整顿等培训班9人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工作交流、考察学习。年内,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等省市县局11批75人次来该局传经送宝,介绍工作经验,该局派出2批9人次赴上海、江苏、江西、陕西、湖南、广东等省市县考察,主要学习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农业标准化、计量等方面的内容。

【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民主决策与廉政建设,办事不搞“一言堂”。一年来召开4次党组民主生活会和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自我剖析,最后达到班子内部的团结和统一。

   
2.党组织建设更加健全。经中共海口市直机关工委批准,该局于4月份正式成立了新的党总支,总支下设第一、二党支部(即在职职工党员支部和退休职工党员支部),使党组织建设更加健全,党员的组织生活更趋正常。

   
3.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加强政治理论、WTO知识、省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向五指山市贫困山区小学捐书建图书馆、参加“百城联动慈善一日捐”活动及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等,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为海口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4.以“两示”教育为契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局200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实施意见等,积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逐步建立起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周利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