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7-37℃ 天气现象:多云间晴 风向风速:南到西南风3-4级

特辑--发展加快的“九五”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9-04-10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1》  

【概述】 “九五”时期,海口市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抓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契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围绕创建全国先进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推行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创建现代文明机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1996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依次为1.6%、7.1%、8.6%、9.0%、10.2%,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步提高。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称号。

【经济发展】 “九五”时期,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培植市场主体,壮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经济增长连年下滑的局面迅速扭转,发展速度加快。“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5.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83.76亿元,年均增长7.3%,2000年达到133.49亿元。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27亿元,比“八五”时期减少15.17亿元,年均增长0.75%,2000年为64.04亿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40亿元,交通、邮电和市政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完善,三大产业基础进一步壮大,一批骨干工程和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累计财政收入73.94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7.57亿元,年均增长5.06%,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从1995年的-11.9%提高到2000年的19.9%,2000年财政收入达到17.9亿元。逐步建立起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的一、二、三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日趋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九五”时期,在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指引下,围绕着“富裕农民、服务城市”的总体思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菜篮子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从1995年2.95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9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14%,高于"八五”时期6.9%增长速度2.24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从1.93亿元增加到3.18亿元,年均增长7.36%,高于“八五”时期3.04%增长速度4.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13元增加到3435元,年均增长3.48%。“九五”期间,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62%,2000年达到6.26亿元。在农业生产指标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发展基础逐渐夯实,农业企业、专业户逐步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科技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九五”时期,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加强工业技术改造,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植工业的骨干企业,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8.89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20亿元,年均增长10.66%,2000年达到20.9亿元。2000年与1995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加7.2亿元,同比增长从-10.2%提高到2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3%提高到15.66%,企业经营从净亏0.57亿元转变为净盈2.88亿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6.3、9.2个百分点,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4%,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1.5%,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达到59385元/人。食品饮料、化纤纺织、橡胶化工、机电等传统产业逐步成为优势产业,其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4.9%、20.9%、5.4%和15.4%。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推动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00年全市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9家,完成产值61.1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5.95%。

“九五”时期,围绕着重点建设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致力发展旅游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的优势产业,改善和优化第三产业的整体结构,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培植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第三产业有所侧重地加快发展。累计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8.37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45.16亿元,年均增长7.36%,2000年达到95.94亿元。2000年与1995年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31.81亿元,同比增长从7%提高到9.9%,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围绕着把旅游通道变为旅游基地的总体思路,按照建设热带滨海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要求,抓好大旅游的整体规划,加强旅游促销和旅游招商;以西海岸整治为重点,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开辟景观景点;开展旅游企业创优工作,推行优质服务,全面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强化旅游名牌意识;大力整顿旅游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树立旅游形象,推进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拥有星级宾馆酒店26家,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成为旅游的新亮点,琼州海峡南岸旅游度假区基本框架等初步构建,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4.8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15.3l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16.5%和48.6%。

“九五”时期,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围绕着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商业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注重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突出购物环境品牌塑造,促进新兴流通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注意培植新的消费热点,购物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建立,购物空间进一步拓宽,市场交投保持活跃,外贸进出口逐步走出低谷,物价总体保持稳定。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93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50.46亿元,年均增长8.84%,2000年达到74.06亿元。比1995年增加24.15亿元。口岸进出口总额累计41.26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减少18.34亿美元,基本遏制了连年下降的势头,2000年比上年增长3.6%,达5.02亿美元。“九五”时期,平均零售物价指数为99.5%,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

“九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扩张,交通邮电业进一步发展,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5.12%,2000年达264.42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58.2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4%,2000年达到1338万吨,比1995年增加419万吨;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4%,2000年达16.48亿元,比1995年增加11.21亿元。

“九五”时期,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大积压房地产处置力度,逐步盘活房地产交易市场,房地产业发展逐渐走出低谷。“九五”时期,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下降0.4%,2000年为4.2亿元,比1995年减少392万元,但已扭转增加值下降的势头,2000年比上年增长12.1%。

“九五”时期,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机构适应市场经济的活力,注重开发金融产品,扩大金融业的社会服务空间,金融业进一步发展。“九五”时期,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6.64%,2000年达到18.63亿元,比1995年增加5.16亿元。

“九五”时期,适应海南建设信息智能岛以及经济产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广计算机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加强政府和社会化信息服务,在“八五”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信息平台和政府办公系统的自动化,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此外,交通邮电业的发展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国有企业改革】 “九五”时期,抓住被列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50个试点城市的机遇,制定了《海口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放开搞活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暂行办法》,通过破产、兼并、股份合作、组建企业集团、股权转让、减员增效和其他改制方式,对市属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改组改造。1998年,制定《海口市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口市商贸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对商贸企业进行改革。1999年制定《海口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粮食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全面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中共海口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作了具体的部署。2000年,逐步铺开商贸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着手开展对公用事业及城建口国有企业改革。

1996年实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以来,一是先后对轮胎厂、印染厂、电力成套设备公司等10家资不抵债、已停产或濒临停产的国有工业企业实施破产,并采取先死后生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破产后的存量资产组建新企业。二是对2l家活力差、效益低的中小国有工业企业分别采取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组、职工持股、分开出售等形式,“一厂一策”进行改制。三是先后对罗牛山、燃气、椰岛、力神、泰华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权结构改造,其中前三家成为上市公司,并对海药等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进行转让和资产重组。四是加大对椰树等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壮大企业规模。五是1998年成立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推进对国有资产实行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营运、国有企业经营的三层次运行管理体制,25家国有工业企业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已被授权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运营。六是以粮食系统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国有独资、厂商联合、股份合作和兼并等方式,逐步推进国有商贸企业从国有序列中退出,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96年以来,先后完成52家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工作,其中破产10家,兼并13家,减员增效2家,改制23家,盘活国有股权4家。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国有资产质量状况好转,共盘活国有工业存量资产10.56亿元,消除和转移不良债务16.86亿元,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89%下降到50%左右,新增工业投入3.73亿元,并通过国有股权拍卖、企业上市等带动社会投入13亿多元。二是国有资产运行质量提高,从1998年起扭转了工业全行业亏损的局面,2000年全行业实现利润2.88亿元,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三是企业活力逐步增强,轮胎厂破产后组建海华轮胎公司,通过新增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企业产值明显增长,盈利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电力成套设备公司破产后组建威特公司,第一年扭亏为盈,产值、利润保持连年增长,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粮食企业改革后,生产经营状况好转,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四是扩大了职工就业渠道,通过改革,企业恢复生产,有些甚至扩大规模,不仅实现原有职工再就业,还吸收了一大批社会人员就业。

【经济结构调整】 1996年,针对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经济结构比例失调造成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形势,围绕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变旅游通道为旅游基地的目标,以国有工业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为重点,深化企业改革;抓好旅游景点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推进三年经济结构调整。1998年在三年经济结构调整结束后,海口市又主动进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并制定了《1999—2002年海口市经济结构调整纲要》,围绕着“壮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协调产业关系”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优化拓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联系;着力巩固和强化工业、旅游、商贸等产业的支柱地位,努力把海口市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生态环保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素质,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推进以“两地—中心"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从根本上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1996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依次为1.6%、7.1%、8.6%、9.0%、10.2%,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工业主导地位增强,形成以食品饮料、化纤纺织、橡胶化工、生物制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以旅游、商贸、交通邮电、金融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三是企业结构逐步改善,一批大型骨于企业逐步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到19家,椰树集团年产值已达15亿元,中小企业竞相发展。四是工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扭转整体亏损的局面,到2000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66%,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4%,对财政收的贡献率达达到21.5%。五是国有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海德涤纶厂、威特电气有限公司、海口制药厂、海华轮胎有限公司等产值均超亿元,2000年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0%、87%、85%、13%。六是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和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市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74家。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医药生产企业增长42.2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1%。七是非公有经济有较快的发展,2000年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八是保税区、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

【创建全国先进城市】 为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塑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的精神风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九五”时期,海口市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十佳城市”创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领导下,组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政府主要组成部门领导人参与的海口市创建委员会,制定《创建工作意见》,成立海口市创建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与要求,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一是着眼于增强市民素质、塑造海口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紧紧围绕着全国文明城市的6条标准,结合海口实际,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二是根据国家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宗旨,结合海口市的具体情况,坚持“五结合—突出”、“四到位”的创建思路(五结合:—、根据省会特点,强调省、市共建,与省有关部门单位紧密结合;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三、紧扣城市发展方向,与建设外向型、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紧密结合;四、统筹安排,互相促进,与其他创建项目紧密结合;五、抓创建带提高,与各部门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一突出:突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业特色。四到位:认识到位、资金到位、奖惩责任到位、监督协调到位),抓好152个旅游创建项目,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1999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三是为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和园林景观水平,根据“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标准要求,抓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7个方面85项工作,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1999年被授予“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四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实施经济、社会、环保齐步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境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五是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订卫生城市发展规划,建立卫生组织、健教网络,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抓好环境、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和卫生监督,大力做好传染病和除四害工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六是高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1999年,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国第二,被授予“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七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城市,2000年,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称号。

【城市建设】 “九五”时期,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亿元,结合创建全国先进城市推进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是继续加大新建扩建改造道路的力度,新建成工业大道西段、国兴大道等道路,扩建改造工业大道东段、机场路、海垦路、长堤路、滨江路等道路。二是推进机场、桥梁和过海通道的建设,建成海口美兰机场,开工建设世纪大桥与粤海铁路通道。三是加强水、电工程建设,完成米铺水厂二期工程,开展全市电网改造。四是着重建设环保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工程和垃圾填埋场建设。五是继续完善城市设施,开工建设会展中心,建成热带海洋世界、西海岸带状公园以及邮电通信枢纽网络设施。六是抓好防洪防潮排涝工程建设,完成南渡江防洪堤、海甸溪和万绿园西段防潮堤工程,以及长城堵海排涝工程和市区多处积水点排涝工程。七是开展河沟、湖水和海岸整治,完成东西湖及大同沟、龙昆沟截污工程和西海岸整治工程,开展美舍河专项整治。八是大力建设绿化、亮化工程,推进全市道路特别是新建道路的绿化,突出西海岸、工业大道西延线、滨海西路等路段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海府路、海秀东路、龙昆北路、滨海西路亮化工程,新建一批街心景点。

【重点项目建设】 “九五”时期,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与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战略,每年筛选出一批重点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政府跟踪服务的重点对象。在做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利用国债资金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在工业方面,建成亚太啤酒厂、镀锡薄板厂、海脉素制药厂、养生堂有限公司、海富制药有限公司、华康生物制品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旅游设施方面,建成文华大酒店、宝华海景大酒店、燕泰大酒店、热带海洋世界等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旅游及其配套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中国联通GSN工程、海南数字移动电话网、邮电通信指挥中心、邮电长途通信枢纽等项目,为信息产业发展打开空间。在房地产业方面,建成亚洲豪苑、昌茂花园、置地花园等一批适宜人居住宅小区,为安居乐业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水管网系统、水厂扩建工程和国兴大道、工业大道西延线等一批道路,开工建设粤海铁路通道、世纪大桥、会展中心,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方面,利用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政府贷款,除世纪大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外,还建成罗牛山肉联厂等项目。

【扩大内需】 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利用政策的环境条件,加强项目策划,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努力带动社会投资和启动消费。先后策划包括前面述及的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环境整治、防洪排涝等项目,列入国债计划和开行贷款计划项目23个,实际到位资金9.56亿元。加快积压房地产处置,促进积压房地产向经济适用房转化,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努力盘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消费和投资。积极培育和激活市场,开拓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渠道,加强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假日经济、旅游经济、文化经济,引导和促进消费。

【现代文明机关建设】 “九五”期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部门和机关工作的要求,对政府机关开展以“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专项整治,以推行“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简称“三制”)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具有依法行政、办事公开、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特征的政府机关运行机制。按照《海口市创建现代文明机关考核具体标准》,全市84个副处级以上机关单位以推行“三制”为载体,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现代文明机关标准,制订方案,整章建制,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现代文明机关建设。1998年15个单位获首批现代文明机关称号。1999年又有24个单位进入现代文明机关的行列。2000年,一批机关单位已通过申报考核,将进入现代文明机关的行列。

【人民生活】 “九五”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2000年,海口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6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3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4.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9.4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居民主导消费品在逐步升级,价格不断放大,食品消费的主导地位在逐步削弱,住宅、教育、旅游、文化、健身等消费的比例在逐步增大。

(叶能勋)

(责任编辑:彭大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