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26-37℃ 天气现象:多云,午后有雷阵雨,局地暴雨 风向风速:26-37℃

社会事业 -- 医疗 卫生 保健

中国海口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09-04-13 00:00   来源:《海口年鉴2001》  

概述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事业机构72个,卫生人员总数8478人,医院病床位4907张。市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中医中药、医疗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医药市场整顿、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海口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机构及人员

全市卫生机构人员、床位数比1999年略有增加,技术人员数比1999年略有减少(见附表)

卫生防疫

[传染病防治] 全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3种1661例,总发病率为256.29/10万,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率5.10%,全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全市各级卫生防疫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了计免冷链的正常运转,使全市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8.3%,脊灰糖九接种率95.2%,百白破接种率为94.7%,麻疹接种率为91.2%,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2.4%,全年无脊灰野毒株感染病例和白喉、百白破、乙脑病例发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87%,麻疹发病率为2.04/10万。在4轮0-4岁儿童脊灰糖丸强化免疫活动中,服苗率均达95%以上。

霍乱病监测与控制 开展对全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工作。全市共完成各类样本监测1541份,其中外境755份,腹泻病人786份,均未发现阳性,全年无霍乱病例出现。

登革热防治 继续采取“社区管理、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的模式,在秀英区荣山乡开展登革热媒介控制工作,把防治登革热的知识概括为“三句话”在群众中宣传,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群众的“三句活”知晓率达83.3%,布雷图指数为6。全市无登革热病例发生。

丝虫病监测 横向监测1053人,流动人口监测334人,原微丝蚴病人复检269人,均为阴性。

艾滋病监测 市卫生防疫站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对戒毒所的戒毒人员234名进行采血检测HIV抗体,未发现阳性。

肠道寄生虫防治 主要开展对幼儿园等托幼儿童寄生虫的查治工作,全年对幼儿查虫及驱虫5600人次。

其他疾病监测 (1)流感:对疑似病监测23人份,阳性3份;(2)对驻市采血机构和医院血液、血制品感染因子的监测15份,均为阴性;(3)细菌性痢疾:共监测检材料109份,其中阳性2份,血清型均为福氏;(4)O;共监测检材料106份,均为阴性。

虫媒消杀工作 (1)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医护人员以及各类物体表面细菌总数监测合格率为96.85%,压力蒸气灭监测合格率为100%;供应室、手术室、产房等空气细菌总数监测合格率为82.61%;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合格率为100%,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为96.15%。(2)医院污水处理监测:大肠菌群、致病菌群监测及余氯测定合格率均为100%。(3)对幼托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玩具细菌总数监测合格率为52.27%;毛巾细菌总数监测合格率为92.85%;活动室或卧室空气细菌总数监测合格率为88.89%;餐具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100%。(4)按计划完成了全年鼠、苍蝇、蚊子、蟑螂密度监测工作任务。

麻风病防治 2000年新发现麻风病人4例(其中包括复发2例),现症麻风病人7例,历年累计麻风病人511例,全年监测病人19例,监测率100%。

性病防治 市皮肤性病防治所在市公安局拘留所对高危人群开展查治工作。共检查性罪错人员475人次,查出患性病86例。其中梅毒35人,淋病17人,非

淋菌性尿道炎17人,尖锐湿疣15人,生殖器疱疹2人,性病查现率达18.1%,全年收集性病报病卡2958例,其中梅毒651例,淋病445例,尖锐湿疣596例,非淋性尿道炎1103例,生殖器疱疹156例,软下疳5例,其他2例。

[卫生监督] 食品卫生 市、区卫生防疫站按职责分工,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共发放卫生许可证1531间,平均监督频率4次/间以上,对19112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和培训,体检率、培训率达98%以上,检出“五病”人数862人,调离率100%;抽检17类食品2567份,合格率94%,抽检食具3558份,合格率93.7%。全年共进行卫生行政处罚92间次,其中警告、限期整改78间次,停业整顿1间次,罚款10间次,罚金6000元,责令销毁不合格食品经营点3间次。2000年全市无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公共场所卫生 市、区卫生防疫站按职责分工,对全市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了检查指导,共核发卫生许可证524间,平均监督频率4次/间以上,对6881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和培训,体检率、培训率达99.8%以上,检出“五病”99人,调离率100%。全市对公共工(用)具,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照明度、噪声等监测10543项次,合格率96.8%。市、区卫生防疫站按照《海口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全年共完成地面水厂水、地下水源监测60份、自备水源监测16份、未梢水监测204份、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后监测279份,合格率均为100%。

学校卫生 继续认真做好2000年度海口市学生健康状况监测计量资料的统计、填报工作,其中随机抽取2880例作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评价,8725例作营养状况评价。市卫生防疫站为直管的13所中、小学校1270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全市中、小学生驱虫率为99.03%,龋齿充填率小学为19.86%,中学为56.40%。开展了10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海口点的调研工作。

劳动卫生 市职业病防治所全年共组织医务人员215人次深入基层工矿企业宣传劳动卫生法规,进行健康监护及毒物监测,共为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7400人次,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完成驾驶员体检8万人次,发现职业禁忌症以及心、肝、脑等疾病,全部做出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对全市43家企业实行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进行作业环境定点监测446个点,监测覆盖率达95%,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8.2%、97.3%、38.6%,对不合格者全部做出科学评价和整改意见;全年为工人注射乙肝疫苗2000人次。该所担负并完成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职业人群的400份血清抽检任务。

放射卫生 市职业病防治所全年完成监测放射线单位14家,覆盖率达100%;测定30台机,监测率达100%,测定点数226个,合格率达95.5%,对新建1个放射装置单位进行了监测和发证。对全市65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124次个人剂量监测,覆盖率达95.4%。

妇幼保健

[妇女保健] 积极宣传、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为庆祝《母婴保健法》实施5周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400多名医务人员上街设点宣传,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义诊服务1万多人次。举办妇幼卫生培训班4期,共培训基层妇幼人员156人次。开展妇科普查普治工作,2000年共完成10891例普查普治任务,查出妇科病人数2727人。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郊区农村系统管理率为78.5%,城区系统管理率为51.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2%,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22.7人/10万,婚前检查率61.2%。

[儿童保健] 协助卫生厅完成国家项目“中国孕妇、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海口市的调查工作,共完成1256例的儿童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查出200多名儿童铁缺乏症患者,并联合省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免费跟踪治疗。加强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郊区农村系统管理率为71.6%,城区系统管理率为84.56%;全市无新生儿破伤风,婴儿死亡率7.5‰,全市完成儿童体检36037人,儿童健康检查率为85.80%。

爱国卫生

[综述] 2000年海口市的爱国卫生工作主要突出针对1999年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工作力度,治理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年初市爱卫会向全市颁布了《关于开展元旦春节前爱国卫生活动的通知》(海爱卫[2000]10号)精神,并组织开展以治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四害孽生地为主要内容的元旦春节前爱国卫生活动,以营造干净祥和的节日气氛。以第九届海南国际椰子节为契机,从三月底至四月底开展第十二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参加爱卫月活动义务劳动的市属及驻市机关干部、职工、军警官兵、乡(镇)街道干部共27多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70多处,清除杂草27多平方米,清运垃圾1000多吨,清理疏通水沟2000多米,清扫白色污染1000多亩。种植花木绿化面积100多亩。爱卫月期间,市、区爱卫办在全市各主要街道悬挂大型跨街宣传横幅100多幅,张贴标语800多条。市人民医院、环岛泰得大酒店等和一些办事处也主动张挂了20多条大型宣传横幅。同时,将爱国卫生月活动与4月7日“世界卫生日”活动、宣传《海南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等活动结合起来,以“环境与形象”、“环境与健康”和“血液安全从我做起”为主要内容,市、区、爱卫办;省、市、区健教所;省、市人民医院;省血液中心等单位联合在海府路、解放路、人民路、新港路、先烈路、海港路等主要街道设立了7个咨询点。新华区还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4月24日—28日,市爱卫办组织省有关部门人员及省、市专家20多人对全市单位(居民区)卫生、城区除四害,健康教育、农村环境卫生等几大项目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检查。同时以区为单位对爱卫月活动做了效果评分。5月份组织市、区有关人员对1999年以前评选出的434个卫生达标单位和27个卫生最佳单位进行了历时3个多月的复查,对卫生水平下降的帮助指导,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摘掉“卫生达标单位”牌,确保荣誉称号和卫生水平相符。同时,又评选出1999年度市卫生达标单位24个,9个单位被评为“海南省卫生先进单位”。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海口市农贸肉菜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的调查报告。协调各区及有关部门处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社会卫生难点、热点。先后解决了五公祠后路、新港路西侧等多处环境卫生问题。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内菜市场、小饮食店、在建、停工土地的卫生薄弱环节进行了治理,有效地刹住了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后一度出现的城市卫生滑坡现象,巩固发展了卫生先进城市成果。

[城乡除四害] 分别在三个区设点进行除四害药物试验和建立建筑防鼠试点,减少使用易污染的化学药物,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实行科学除四害。根据省爱卫会、省卫生厅[2000]22号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开展灭蚊工作预防乙型脑炎的紧急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清除蚊虫孽生地和化学杀灭成蚊活动。春季除四害防疫病工作共投放灭鼠毒饵17000多斤,捕鼠胶3000多块,完善防鼠、防绳设施2000多处,堵鼠洞2000多个。灭蟑螂烟熏下水道90000米,还喷射了大量的奋斗呐粉剂及各种杀虫水剂。9月中旬,海口市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市爱卫办遵照省、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动员组织群众清除洪涝淤积物,组织消杀队伍,无偿提供药物对40多个重灾村庄进行化学杀灭四害,为灾后防病,重建家园创造有利条件。干部职工还为灾区捐款1600多元。秋季除四家与救灾防病灾后重建工作同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甚至小疫也未发生。

[健康教育] 根据各区推荐,市爱卫办、市健教所按标准考核验收,评选出了16个“无吸烟单位”,于5月30日授牌表彰。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分别在各主要街道设立咨询点11个,散发宣传资料8万份,开展“血液安全从我做起”和“不要利用文体活动做烟广告”的宣传。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以“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为主题,印制宣传资料3万份,分别在明珠广场、海口公园开展宣传。爱卫月前,市健教所组织指导三个区全面更换了健教专栏内容,并进行检查,为爱卫月活动做好舆论先导。抗洪救灾期间,及时印制救灾防病宣传资料3.5万份发放灾区,全力配合做好灾后防病工作。组织人员撰写了《精心搞好社区建设、促进健康城市项目开展》论文,并派员携带该论文参加4月中旬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市健教所指导各区分别举办了内容为“老年人饮食与健康”、“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班。组织人员撰写了30多篇健康教育论文,拟汇编成《海口市健康教育论文集》,以填补海口市健康教育基础理论指导上的空白。

[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 年内,完成了新埠镇农村改水改造第一期工程,安装了全自动变频恒压系统供水装置,解决了土尾、三坪、亮脚、亮肚等村庄农民饮用半盐咸水的问题。撰写了《关于新埠镇、苍西、长德村农民饮用水问题的调查报告》。王法仁市长、吴毓俊副市长等市领导为第一期工程竣工供水剪彩。提前完成了苍西村打井工程;市爱卫办主要领导陪同吴毓俊副市长多次深入长流镇长德村,发动群众捐钱出力,铺设供水管道,扩大了供水网络,同时组织策划、协助指导苍西、美李、长德等村庄筹备安装全自动变频恒压系统供水装置,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农民物质生活需要。新建了新华区滨濂村文明卫生试点和振东区高坡村环境优美样板村庄,帮助新埠镇组建环卫队伍,添置环卫设施(手推垃圾车和小型垃圾池)设法解决垃圾清运出岛的问题,同时协助指导新华区城西乡动工建造垃圾转运站。协同秀英区环卫局、区爱卫办建起了全市第一批(两座)带公厕的农村垃圾转运站,组建了全市农村第一支自负盈亏的环卫队伍,为农村环境整治与建设树立典范。深入8个乡镇,96个村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与建设的意见》的调查报告,受到市领导的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拟定了海口市三年农村环境整治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调查研究掌握的青况,统筹协调各区分别对近郊乡镇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前后答复处理了市人大代表提案和市政协委员议案提及的农民饮水和农村环境卫生的两个问题。

(何荣真)

中医事业

全市有省、市中医院2家,中医门诊7所,病床480张,中医药人员204人。年内市中医院引入竞争机制,按德、能、勤、绩的要求,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评分排榜,医院与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类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个人的工作量、医德医风和考勤情况相结合,量化发放,引进濮阳慢性支气管病研究所治疗咳喘病技术,开设咳喘病专病诊室,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中医药学校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现该校环境大为改观,该校在校学员618人,2000年共招生217人。

医疗工作

[医院管理] 海口市属医疗机构积极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全部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人民医院今年推出8项新举措:一是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秘书”管理制度,即学习新加坡管理经验,在每个科室挑选、培训若干名护士兼任“行政秘书”,充当病人与医生联系的桥梁,她们既是医生的秘书,又是病人的朋友,进一步密切了医患关系;二是全院各科室实行电脑联网,病人随时查看当天费用,做到“明明白白消费,费用一日清”;三是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在门诊大厅公布坐诊医生的姓名,职称和特长,让病人自主选择医生看病;四是与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肿瘤放疗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五是在博爱门诊推出专家夜诊,方便老城区患者就诊;六是推出“无假日门诊”,即节假日均有专家坐诊,且挂号费5折,大型项目检查费9折优惠;七是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八是对违规违记纪人员实行“三停”,即停处方权、管病房权和手术权。市妇幼保健院为提高诊疗水平,引进日本超细光纤乳腺内视镜、英国微波子宫内膜治疗仪和德国徕卡遗传染色体全自动分析系统等高新技术设备,并主动降低温馨病房等服务项目价格,深受患者欢迎。

[医疗市场整顿] 继续强化医疗市场管理力度。上半年共进行6次巩固专项治理成果的打击行动,下半年再次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治理“回头看”大检查活动。全年共组织大小检查62次,参加人数739人次,出动车辆165辆次,检查诊所435间次,取缔无证非法行医319间次。

[农村卫生工作] 继续巩固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三下乡”活动,共派出医务人员25人,免费为郊区农村群众诊病1350人次,赠送药品价值6400多元,接受1800多名群众进行健康咨询。10月中旬海口市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水灾,市卫生局派出24名医务人员组成了3支抗洪救灾医疗队分赴三个区23个村庄巡回为群众诊病2965人次,免费送药26000多元。

社区卫生服务

2000年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在完成试点站建设的同时,又新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覆盖面已达85%,为60岁以上老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某些慢性病患者建立特殊健康档案5万份,有10个站硬件建设达到《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要求,有8个站实行档案、信息电脑管理。服务功能基本达到“六位一体”的标准,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率达36%。振东区成绩突出,被省卫生厅选定为“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实验区”。

药品管理

全市有药品生产企业52家,药品批发企业236家,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店316家,省、市二级有药政管理、药品检验和药品监督人员31人。为贯彻全省医药市场整顿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加联合大检查6次,检查药店1296间次,没收假劣药品、假冒进口药品和非法自配制剂107个品种、37259件。

医学教育和科研

全市有海南医学院、省卫生学校、省农垦卫生学校、市中医药学校等4所医学院校。在校学生8018名,教职员工1437名。组织为期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复训22人,参加半年以下学习交流38人次;发表国家级论文34篇,省级论文52篇,论文交流27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4项,三等2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项,省卫生厅立项9项,市科研基金立项17项。

红十字会

海口市红十字会2000年先后发展基层团体会员单位2个,现共有基层组织31个,发展新会员2096人。组织团体会员单位于“五八”国际红十字会纪念日上街设点,开展便民活动,为广大群众免费诊疗2615人次。在百年未遇的抗洪赈灾中,发动社会各界和内地部分红十字会为灾区募捐12万多元现金及部分物资,为椰城救灾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林志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海口市信息中心
海口市信息中心规划设计并技术实现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898-68725613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10000 政府咨询投诉电话: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46010002000008号 琼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9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政府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