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 -- 振东区
中共海口市振东区委(第三届)
书 记 黄成模
副书记 李恩杰 梁锦武
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届)
主 任 梁锦武
副主任 陈留太 吴多明
区人民政府(第三届)
区 长 李恩杰
副区长 孙耀东 苏长文 蒙庆章 蔡金荣 张 华
侯升荣 洪桂南 郑国建(挂职)
综述
[概况] 振东区位于海口市东部,东隔南渡江与琼山市东营镇相望,南连琼山市府城镇,西接新华区,北临琼州海峡,是市辖下的三个县级区之一。下辖白龙乡、新埠镇和振东、白沙、海甸、人民路、博爱南、海府路、和平南7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6万人,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直各部门、海南大学、海南教育学院、海南省委党校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教研机构、全省著名的寰岛泰得和金海岸两家五星级大酒店、全省最大的农贸市场——东门市场和白龙水果批发市场均在本辖区内。名胜古迹有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国家级保护文物——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7.3亿元,比“八五”末期增长63.7%,工业总产值7.82亿元,同比增长10.1%,农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33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3.8%,人口自然增长率8.8‰。
政治与法制
[中共海口市振东区委]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社区的实验区建设,加大力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长是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预定的目标,为制定和实施本区“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初,区委根据“重商、强旅、优工、稳农”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发挥三大优势,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经济增长“保九争十”、财政收入“保六争八”的奋斗目标,着重进行了8632工程的创建工作,壮大了商贸业规模与容量,逐步形成了现代物流较发达,购物环境较优美,服务设施较齐全,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特区省会商贸中心。利用依江傍海,旅游资源极为丰实的地理优势,以开发“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为契机,重点规划“一江两岛”旅游设施建设。大力推行“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依托“两院一园”,扎实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夯实了信息业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区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协调服务,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区委提出发展“—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工作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大力营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坚持“区域经济就是税源经济”的工作思路,涵养税源与加强税收征管并举的方针,加大乡镇、街道财税体制改革的力度,使2000年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1月中旬,国家民政部在振东区召开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振东区的先进经验;6月,先后召开了振东区社区建设发展委员会和振东区社区党建研究会全体会议,率先在居委会社区建立了居民区党支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建设协商委员会“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投资45万元兴建了全省第一家社区求助服务中心,确定了“家政服务”、“市民求助热线”等社区服务项目;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坚持与“法轮功”邪教的斗争,深刻揭露“法轮功”反社会、反人类的本质,做好“法轮功”分子的教育转化工作。在10月中旬的特大洪灾中,全区上下奋力拼搏,取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区人大常委会]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委关于依法治区的决定和各项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抓住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高监督的主动性、针对性,增强工作监督实效。先后听取和审议区“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汇报7个;加强对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的监督,把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作为推动依法治区的重要工作来抓,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向执法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执法部门依法办事,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进一步深化普法教育,先后举办了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立法、行政复议法、赔偿法等6次专题法制讲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共6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监督事和监督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共安排6名干部在常委会议上述职。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6人、免职2人;精心组织和指导人大代表小组活动,认真催办、督办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抓好“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来访2000多人次,处理群众来信110件,基本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信访工作被评为全省人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区人民政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经济工作方面,按照既定的“重商、强旅、优王、稳农”的发展方针,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四次政府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全力向经济增长“保九争十”、财政收入“保六争八”的目标冲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3亿元,同比增长10.2%,“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5.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完成5.88亿元,增长13.8%。在城市建设方面,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容市貌、环境质量和市政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区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优异成绩,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科教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前实现“普九”达标,年内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场会在本区召开,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爱卫工作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第一名,成为全省唯一的“六连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公安工作] 加大取缔“法轮功”的力度,做好“法轮功”痴迷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开展“春季严打斗争”、“打击盗窃、两抢”专项斗争,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进行整治。全年共发生刑事案件490宗,破案382宗,破案率为77.6%。其中,重大案件304宗,破案241宗,破案率达79.2%。刑事发案率和重大案件发案率较上年分别降低10.1%和23.4%。摧毁各类犯罪团伙56个,抓获团伙成员194人,抓获各类逃犯90人;缴获军用枪支6支,子弹75发,毒品5216克,送强制戒毒314人。重视辖区的消防工作,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全区火灾发生率较上年下降38.5%。
[检察]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精神,提高和统一执法思想,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检察改革,认真履行法律职能,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全年共受理移送审查批捕案件362件544人,批准逮捕342件515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354件507人,提起公诉314件453人;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5件5人,其中贪污案2件2人,挪用公款案2件2人,受贿案件1人,涉案金额30万元,抓获脱逃案犯1名;立案侦查渎职案件2件6人,其中滥用职权、挪用公款案1件1人,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案1件5人;加强诉讼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6件7人,通知公安机关立案6件7人,已立案4件5人;纠正错误定性案6件,对15人重新做出逮捕决定,不起诉17件31人,依法提出抗诉3件3人,追诉3人;共受理民事、经济、行政申诉案件22件,立案10件,结案10件,其中提请市检察院抗诉4件,法院已改判1件,发出检察意见书和检察建议书3件。
[审判] 共受理各类诉讼案件1533件,已审结1481件,结案率96.6%,结案率比上年增长三个百分点,执结执行案件754件,执结标的4亿3 千多万元;依法公开审判321件刑事案件,判决犯罪分子472人,受理民事、经济、行政、申诉等案件1212件,审结1160件,人大督办案件共35件。
[司法行政] 在法制宣传普及工作中、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0000份;订购、发放法制书刊5000册,举办大型法制讲座4场(次),听讲人数达480人,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考试3次。全区普法对象14万人,受教育人数达13万人,普法率91%,其中城镇机关普法对象12.8万人,受教育人数12万人,普法率93%;农村普法对象1.5万人,受教育人数1.2万人,普法率达88%。共调解民事纠纷243宗,调解成功230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7%。共办理公证250件,全区10个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共办理各类案件50宗,担任常年法律顾问24家,解答法律咨询270人(次)。
经济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82亿元,增长10.1%,围绕省、市提出的新兴工业省和新兴工业基地目标,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实现区属企业向辖区企业转移,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立足城区的功能定位,以发展无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着力点,推进高新技术改造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工业、橡胶制品和薄板、铸造、铝型材料和塑料等优势产业的进程,逐步实现工业生产从传统的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农业] 2000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收入3805元。新埠岛水产品基地,白龙乡蔬菜养殖基地和罗牛山肉禽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罗牛山菜篮子工程不断壮大,成为振东区农业的中坚力量,农村“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经济取得可观效益,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海洋养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8%。乡镇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创新取得良好效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商贸业,和平南综合楼、金水门海鲜舫、金水门快艇游娱等相继投入运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商贸业] 明珠广场、万福隆超市相继投入运营,海秀东商业一条街不断完善和发展,辖区内8条特色商业街已具雏形,改造后的长堤路和白龙专业批发市场初具规模,商贸业规模不断壮大,商业网点不断扩展,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0亿元,比“八五”末期增加17.76亿元,年均增长14.8%。
[外引内联] 各个招商项目的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已投入资金80460万元。其中:明珠广场建设已投资7亿元,新世界花园项目已投资7000万元,永安家私广场投资1300万元,万福隆超市续建项目投资300万元,新东门市场建设已投资760万元,DC城地产超市和富庄海鲜楼建设投资600万元,引进泡沫包装生产线,塑钢门窗生产线,试管育苗和椰果生产线共投资5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受重点项目投入及社会投资减少的影响,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态势逐季下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26.2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分别下降6.0%和69.5%,房地产投资由于实施空置房的处置政策,改变了去年下降60.6%的局面,快速回升到增长38.9%。
[财政] 坚持“区域经济就是税源经济”的工作思路,坚持涵养税源与加强税收征管并举的方针,加大乡镇、街道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力度,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财政收入保持较大增长幅度。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88亿元,增长13.8%,区所得财力8407万元.财政支出6775万元,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城市建设
[市政建设] 全年投入市政建设资金200.2万元,先后完成了捕捞路等6条大道、11条道路水沟、一条排洪大沟和一段河堤加固建设,道路总面积10900平方米,水沟总长171 0米,完成了美舍河250亩土地的征用工作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民房报建送审112宗,验收56宗,完成率达100%,处理民房纠纷70宗。
[市容综合整治]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工作国检之后“思想认识不松懈,整治了J度不减弱,创建水平不下降,管理水平要提高”的指示精神,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整治乱搭建、乱张贴、乱摆卖,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和创建农村文明村庄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城市道路亮丽、美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居村委会建设] 不断完善居委会硬件设施建设,着重加强了居委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培训,全年有54名居委会主任被海南大学录取、200多名居委会干部参加市里举办的社区建设培训,多
次组织居委会专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试。创建了社区求助中心,开业以来,已接受各方面求助服务90多例,解决率达90%,群众满意率达100%。
社会事业
[教育] 认真实施“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巩固“普九、“双基”达标成果,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和升初中率均为100%。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将区属十二中、十三中合并成为海口市沿江中学,全区学校的硬、软件建设取得长是发展。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本区参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2名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5名获二等奖。
[文化体育] 继续完善三级文化网络建设,成立厂白龙乡农民体育协会和人民路街道体育协会,抓好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白龙乡获“全国亿万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人民路街道获“全国群众体
育先进社区”的殊荣;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地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实施健身二百米路径的体育器材的选点和安装;重视和发展文化、体育工作,基本做到村村有球场,天天有活动,节日有比赛,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取缔无证经营的音像和电子游戏175家,没收非法书刊1811册,VCD光盘7080张,被评为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卫生] 全区已建立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47个居委会,覆盖率达80%,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创立了具有振东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年底在本区召开了“全国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协作组年会暨社区卫生服务现场研讨会”,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继续巩固爱婴社区试点工作成果,全区“五苗”接种率均为95%以上,婴儿死亡率7.2‰,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对全区56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48间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对4883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投入200多万元进行农村卫生“三项”基本建设工作,区卫生防疫站综合楼已经竣工,海联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
[计划生育] 区与九个乡镇、街道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人口计划三项指标分别为:出生率12.8‰,计划生育率93.2%,计划外多孩控制率0.41%。共做“四术” 3406例,其中结扎442例、上环2608例、人流引产356例,超额完成了节育手术和各项指标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0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单位”。
[双拥工作] 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充实提高共建水平,巩固双拥成果,培育丁四个军民共建点并接受了全国海军航空兵群联工作会议代表参观;坚持为部队办实事,出资15万元为武警总队幼儿园修一条公路;做好“八一”、 “春节”等重大节日的走访慰问和拥军优属工作。驻区部队积极参与和支持本区建设,为各项工作保驾护航。在抗击百年不遇的洪捞灾害中,冲锋在前,英勇顽强,灾后又捐款捐物,为战胜洪涝灾害,恢复灾后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党政一把手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制,全区共签订责任书1067份,签订率100%。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在原有99个小区的基础上,再开展340个小区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对吸毒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帮教制度,年初省市在海甸街道召开了创建社区戒毒中心经验交流会,全区无毒社区率达?3.3%;深入开展处置法轮功专项斗争,把处理法轮功工作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任务;积极开展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共遣送非法传销人员8000多人;继续开展“严打”斗争,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年内,全区共发生刑事案件1410宗,破580宗,破案率41.1%,重大刑事案件447宗,破194宗,破案率43.4%,社会治安工作得到省、市的好评。
[社会保障] 全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人数11640人,投保金额936.4万元,投保覆盖率100%;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下岗、待业人员2130人,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 2000年,居民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4元,增长0.6%,农民人均收入3815元,增长1.6%,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方常青)